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奋斗正当时匠心谱芳华

凤鸣申城 2025-04-16 15:41:58

勤于实践,方能磨砺课堂;深度研讨,方能柳暗花明。为了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教研力量,为新教师起引领示范的带头作用。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举办了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汇报课,呈现了一节又一节异彩纷呈的课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样一节课,听的角色不同,发现的问题出发点也不同,这就是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听和站在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去做的区别。听课会发现不少问题,但自己上课就容易忽略此类问题,所以磨课能发现问题又能学习他人长处,在磨课过程中,备课 组全体成员共同分析,相互切磋,细心打磨。

七位老师通过精心地准备,反复地磨课,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又一节异彩纷呈的课堂。

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没有一讲到底地灌输,也没有完全放任学生无序地操作,而是精心组织了具有生长性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流程,在操作、观察、分析、比较中,让学生找到分数与除法的对应联系。本来,分数是一种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要真正沟通数概念与数运算的内在关系,需要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悟数与运算的对应性与一致性。徐老师依据了“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分出得数——体验等式”的教学线索,让学生在对分数概念感悟和对除法运算的推演中理解两者的内在关联,初步建立起对应性的数学模型,并在归纳中概括,在转化中对应,在推理中建模,进而对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运算达到深度理解水平,为今后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素养基础。

邱雅老师执教的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首先呈现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在此基础上过渡到折线统计图,不但有助于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统计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联系。课堂中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特征,促进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作用的了解,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感悟折线统计图能清楚表述数据的变化趋势的特点,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同时邱老师注重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将学生置于教学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例题教学还是练习检测,都注意让学生通过从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对数据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

冯茹心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一课,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在现实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为主要内容展开活动。整堂课运用了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源、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辨析讨论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然后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讨论,体现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达到了教学目的。

王淇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第二课时紧扣文言文思维特质,以“言意共生”为导向,亮点突出,鱼骨图与双气泡图等可视化工具助力逻辑显性化,角色扮演与“古今通话”游戏激活文本生命力,跨媒介联结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课堂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语言能力,并利用孔文举的故事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对《世说新语》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

任隽莹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劳动《折餐巾花》一课,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课堂过渡自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部分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关于餐巾花的历史、作用、现实意义等。通过递进式的活动设计,从指导学生试着折一折,到放手让学生自学操作示意图试着折一折,达成了培养技能的目标。课堂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找小老师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实践的精神。同时也鼓励孩子了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设计,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

彭科老师执教的《珍惜水资源》一课,通过播放“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出问题:“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可是为什么依然有许多地方缺水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两幅饼状图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据找出问题的答案:地球表面虽然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可是真正能被我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0.00105亿立方千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总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最后让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制作一个简易的灌溉装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知他山之高,思己水之浅”。每一次的学习都是进步的号角,每一次的反思都是突破的信号。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严艺超)

编辑:凯升融媒

0 阅读:3

凤鸣申城

简介:美好生活看信阳,传播信阳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