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闪耀的时刻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段关于毛主席在东北视察期间,揪出腐败毒瘤,为新中国铸就清廉基石的故事。
一、访苏归来,东北之行开启
1950 年 2 月,毛主席刚刚结束对苏联的国事访问,乘坐专列踏上回国之路。火车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缓缓前行,窗外银装素裹的苍茫大地尽收眼底。此时的毛主席,心中却有了新的想法,他没有直接回京,而是决定顺道视察一下东北地区。
这并非偶然,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最高领袖胡志明同志正好在哈尔滨做客。中国和越南同为社会主义阵营,两国的领袖自然也是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主席一直将胡志明视为亲密战友,此次回国途中,他便吩咐随行秘书人员做好准备,让回国的第一站先停在哈尔滨,在视察东北的同时,见一见这位老朋友。
毛主席坐在火车上,思绪万千。回想起 1949 年 12 月,他受邀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协商诸多事宜。双方就外交、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洽谈,取得了重大成果。那次访问,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新中国刚刚摆脱战争的阴影,国内百废待兴,人民迫切希望发展起来,各个地方都需要用钱。毛主席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这次东北之行,实地观察当地的发展状况,了解干部和群众的日常生活,为国家的未来规划蓝图。
二、哈尔滨晚宴,毛主席怒斥奢靡之风
经过一路的颠簸,毛主席终于抵达哈尔滨。胡志明热情地迎接了毛主席,两人见面后,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代表各自的国家,向彼此表示热烈的欢迎。两人在会议室里洽谈良久,从国家建设到国际局势,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到人民的福祉,话题广泛而深入。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傍晚。
毛主席看了看表,笑着对胡志明说:“要让你好好尝一尝东北的地方菜,暖暖身子。”然而,当毛主席走近餐桌时,心里却生出了一阵怒火。原来,哈尔滨的地方领导为了迎接毛主席,设下了极为奢华的晚宴。餐桌上,菜肴数量超出了标准,食材也非常考究,用尽了各种价值连城的珍贵名品。
毛主席深知,自己早就三令五申,要求诸事从俭,哪怕是国宴,也严禁铺张浪费充门面。但这一次,哈尔滨的地方领导却无视了这项指示。这让毛主席既生气又心痛,甚至不忍下筷。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摆脱战争的阴影,国内百废待兴,人民迫切希望发展起来,各个地方都需要用钱。毛主席多次告诫领导干部,无论是日常吃喝还是办公用度,都要一切从俭,千万不能奢靡浪费。
为了践行这一规定,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节衣缩食,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带头作出了表率。据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回忆,毛主席在生活中极为节俭,一件麻布睡衣穿了几十年也不肯换,上面打满了各种补丁;每次用餐不得超过三个菜,一旦多了,他就要发脾气。
毛主席熟读史书,非常了解各朝各代兴衰成败的关键之所在。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一旦奢靡享受的作风盛行,将会逐渐腐蚀领导干部的人性,失去民心,乃至动摇国本。早在西柏坡,毛主席就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解放全国后,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一定不能骄傲自满放松警惕,而是要继续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可是,哈尔滨的地方领导,居然不顾他的告诫,当着他的面,堂而皇之地摆出了如此名贵的菜品。这只能说明,这些地方领导干部平时奢靡惯了,以至于一时间没有转变思维,将山珍海味视作为寻常之物。要知道,各级政府领导的工资都是有限的,他们从哪弄来的钱,支持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费呢?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贪污。
三、沈阳之行,毛主席敲响警钟
毛主席没有立即发难,而是乘车离开哈尔滨,来到了工业重镇沈阳市。让主席愤怒的是,在接待他的宴会上,各种菜肴的珍贵程度,比起哈尔滨有过之而无不及。
饭后,毛主席紧急通知沈阳地区的各级领导同志开会。在会议上,主席语重心长地讲起了明末李自成的故事。李自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胜利后得意忘形,急于贪图享乐,这才落得了兵败身亡的下场。
主席表示,千万不要以为新中国成立了,就可以肆意挥霍。革命还远未真正胜利,人民群众还在为一日三餐辛苦奔波。如果这时候不加收敛,将会严重阻碍国家发展,也会寒了人民的心,与封建官僚无异。
不过,毛主席也明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仅仅是言语上的教育,很难根除某些领导干部的享乐心理。于是,在视察结束返回北京后,毛主席立即发出指示,要求成立调查小组,彻查东北地区的贪污腐败现象。
四、反腐行动,揪出惊天贪腐大案
调查组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赶赴东北,收集各级官员的贪污证据。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调查组在东北三省就查出了大量贪腐的官员,其中个别官员的贪污金额极为巨大,赃款赃物触目惊心。
主席看到报告后,眉头紧蹙,长叹了一口气。仅仅东北三省就出了这么多的贪官污吏,全国上下又该有多少猫腻与龌龊呢?随后,他召集了政治局会议,向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讲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经过充分讨论,大家都认为,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清查活动,狠狠惩治那些违法犯罪的贪污分子,扭转这种乱象。
接到命令后,中央调查小组火速赶往各地方,与省委的主要领导干部一起,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这次反腐行动,如一阵强风,刮走了院子里的垃圾。经过统计,有上万名官员获刑入狱,其中有 42 人贪污数额巨大,被判死刑。
这 42 人中,有两个人为世人所熟知,甚至被写进了中学历史教材里,让学生们铭记他们的恶劣行径。这两人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巨贪:刘青山和张子善。
五、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堕落之路
刘青山和张子善,曾经也是革命英雄,在敌人的炮火下英勇不屈,顽强作战,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战斗成果。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两位曾经的无产阶级战士,没有倒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之下,反而被胜利后的奢靡享乐所侵蚀,忘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经查,刘青山与张子善总计贪污金额高达 155 亿元,性质极其恶劣。当时人们使用的是旧币,155 亿元旧币,折合 155 万元新币。看起来似乎不是特别多,但是,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各种物资都极其珍贵,远不比现在富足。如果按照购买力计算,当时的 155 万元,足以比得上现在的 4 亿元人民币。其数额之巨大,闻之令人咋舌。
时任天津专署副专员的李克发表示,刘青山和张子善先后担任过天津地区的主要领导职务,在位期间,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妄为,把天津打造成了铁板一块,针扎不进,水泼不入。在天津,他们宛如一国之君,把个人权力凌驾在法律之上。为了攫取私利,刘青山与张子善联起手来,侵吞地方粮款,倒卖国家钢材,收取他人贿赂。他们想方设法地压榨公共财产与群众利益,只为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为了更好地谋求利益,他们甚至还贿赂河北省委的领导同志,从而逃过了组织上的审查。只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二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席卷全国的反腐行动,让他们露出了马脚。他们的种种恶劣行径,终于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据调查组的工作人员介绍,刘青山的生活奢侈无度,衣食住行都是最顶级的规格。对于组织分给他的房子,刘青山不屑一顾,转头住进了豪华小别墅里,出门则前呼后拥,把市里配的公车挪为私用。与刘青山狼狈为奸的张子善也是如此。仅仅几年时间,他在日常吃喝用度上,就挥霍了数亿元,比普通人一辈子的支出还要多得多。
六、毛主席铁面无私,严惩贪污腐败
按照法律,刘青山和张子善当被判处死刑,并且立即执行。但是,考虑到两人在革命时期做出的卓越贡献,负责此案的领导同志有些犹豫不决。是严格依照法律,将二人处死,还是将功抵过,饶恕他们一条性命呢?这个问题十分棘手,当地领导难以做出决断,只好将此事上报中央,让毛主席拿主意。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的情绪很复杂。刘青山和张子善这两人他是熟悉的,并且曾多次会面,知道他们在抗战时期十分英勇,可谓是战功赫赫。出于对二人能力的认可,中央和河北省委便决定将天津市交给他们治理,希望他们能够发挥才能,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可是,刘青山和张子善却辜负了重托,甚至知法犯法,做出了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毛主席思忖片刻后,斩钉截铁地表示,必须判死刑!不判死刑,不足以平民愤!
这一决定发出后,有些领导同志觉得有些不妥,赶忙前来劝告主席,希望能对二人从轻处罚。毕竟,两人曾经为全国的解放立下过汗马功劳。面对众人的求情,毛主席却摇了摇头,坚持处死刘青山和张子善。
他耐心地解释道,正是因为二人的功劳大,才必须要执行死刑。如果这次饶过了刘青山和张子善,以后就会有人效仿,认为只要有功劳,便可以胡作非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无数人为革命事业做了突出贡献。如果人人都以此为“榜样”,国家岂不是乱了套?所谓的公平公正,又从何谈起呢?
这次严惩刘青山和张子善,将会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各地官员看一看,无论做出多大贡献,都要恪尽职守,勤勉做官,本分做人,千万不能逾越雷池。
听到这番话后,众人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顺从地执行了命令,将刘青山与张子善押付刑场,处以枪决。在行刑后,宣传部门还将二人的事迹撰写成稿,刊登在新闻报纸,并通过广播循环播出。为的就是警醒各地官员,严禁贪腐,拒绝贪图享乐。
七、反腐倡廉,永不止步
多年后,刘青山和张子善作为典型的贪污犯,被编入了中学历史教材,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唾弃,可谓是遗臭万年。现如今,贪污腐败问题仍屡禁不止,频繁出现。上至省级领导,下至村干部,都出现过大大小小的腐败问题。甚至有某个村支书,芝麻大点的官,居然贪污了两亿多人民币,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或许,只有像毛主席那样,铁面无情,违法必究,才能肃清风气,遏制住贪腐行为的进一步蔓延。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的反腐力度非常大,可以说是有贪必抓,有腐必反。相信在中央的英明决策下,未来的官场会越来越明净,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毛主席在东北视察期间的这次反腐行动,不仅揪出了刘青山和张子善这样的巨贪,更重要的是,为新中国树立了廉洁奉公的风气,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毛主席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