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欣羽:餐桌上呈现的家族兴衰——试析覃河馨海的剧作《三道菜》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5-04-16 17:35:00

2019年5月13日,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在南校区小剧场演出了覃河馨海编导的话剧《三道菜》,很遗憾,我没能看到这次演出。但是最近我找到覃河馨海的这个剧本看了几遍,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三道菜》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不同时期苏家人吃的三道不同的菜,反映了苏家的兴衰。三道菜从醉蟹到上汤狮子头,再到小葱拌豆腐。看似在写苏家人不同时期的饮食菜系,实则是通过这三道好坏完全不同的菜展现了苏家由高光时刻到最后的家族逐渐式微,揭示了富贵人家盛极而衰的命运。苏家的财富与荣耀不过是昙花一现,家族辉煌的背后早已埋下了衰败的种子。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第一道菜——醉蟹。醉蟹是苏家人为了迎接苏文清留学归来特意早早就备好了的。结合戏剧的背景与细节来看,当时大概是处于民国时期,苏家既然能住得起有二楼的房子并且能让苏文清赴美留学,可见苏家在当时是家底雄厚并且注重孩子教育的。苏家人也早已习惯了奢华的生活,可当时的时代背景注定着他们这个靠卖米为生的小家族最终会走向覆灭。

苏文清虽然赴美留学回来,见识了外国的思想与文化,回国后有着理想,有抱负,想要做一番大事业,但意志不坚定,也缺少耐心。在家人提出“这镇上都是些没知识的劳工、农妇,你这样不是白费劲?”劝她不要管这些事情,并介绍她去新建的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时,她并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选择了随遇而安。她的才华也最终被埋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让我们再看第二道菜——上汤狮子头。上汤狮子头是苏家在遭遇大旱,河水干涸无法通过商船将米卖出去,家里早已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出现在故事中的。镇子里的人连菜都吃不起了,苏家人还要吃上汤狮子头,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苏家在镇子上外表光鲜亮丽,但内部却早已积重难返,富贵虽经历25年,奈何运数终数尽,不可挽回。

苏沪生和苏文翀,一个是苏家的顶梁柱,一个是苏家的长子,可苏沪生思想封建,从没有将镇子上的人看作邻居,反而觉得他们受苏家的庇佑,比他们苏家人矮一等。在看到小李喊苏文清为文清姐的时候刻意的纠正,用李家的米作包装精米给张军官等种种行为都可见一斑。这也为最后文兰平的死奠定了基础。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极其看重家人的人。苏文翀做事毛毛躁躁,在面对危机是只是在屋子里候着市场米的涨幅,苏沪生为了维系家族生活再次将希望寄托与张军官,也在文兰平病重没有米时拉下脸去向他认为的下等人老李借米。但是苏沪生最终还是“死”在了他的封建思想与傲慢之中。

最后一道菜——小葱拌豆腐昭示着苏家的彻底落败。在上海的街头吃着一碗小葱拌豆腐都觉得香的苏家人走向了最终的落败。戏剧在最后结尾写道“苏沪生摸了下手边的罐子说:老婆子,您看,有米了,苏家又有米了。”这是否又暗示着苏家在上海这陌生的地方将会东山再起重现当时的家族辉煌。这不得而知,但是任何人都逃不脱命运的枷锁。

站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于个人而言,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在顺境中不能骄奢淫逸,要居安思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从家族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家风传承和对待他人的态度都至关重要。于国家社会而言,人民的思想需要解放,要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营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