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体检前,医生都会叮嘱我们:“抽血前要空腹8~12小时,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少量水。”很多人对此感到疑惑:为什么抽血一定要空腹?不空腹会影响检查结果吗?
空腹抽血是指在禁食8~12小时后进行的血液检查。通常建议前一天晚上8点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上8~10点抽血。在这期间,可以少量喝水(白开水),但不能喝含糖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为什么抽血要空腹?
空腹抽血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食物对血液成分的干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
血糖(GLU):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如果非空腹抽血,血糖值会偏高,可能掩盖真实的血糖代谢情况,影响糖尿病的诊断。
血脂(TG、CHOL等):进食后,尤其是高脂肪食物,血液中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会明显升高,可能误判为高脂血症。因此,血脂检查必须空腹。
肝功能(ALT、AST):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可能暂时影响肝脏代谢,导致转氨酶轻微升高。
肾功能(BUN、Cr):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素氮(BUN)水平,影响肾功能评估。
血尿酸(UA):高嘌呤饮食(如海鲜、肉类)会使尿酸升高,干扰痛风诊断。
胰岛素(INS):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非空腹检测无法准确反映胰岛功能。
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在消化过程中波动较大,空腹检测更准确。
进食后,尤其是高脂肪饮食,血液中会出现乳糜微粒(脂肪颗粒),使血清变得浑浊(乳糜血),干扰光学检测方法,导致某些项目(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结果不准确。
哪些抽血项目必须空腹?
并非所有抽血检查都需要空腹,但以下项目通常要求严格空腹:血糖(GL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部分医院要求空腹)、血脂四项(TG、CHOL、HDL-C、LDL-C)、肝功能(ALT、AST、ALP、GGT等)、肾功能(BUN、Cr、UA)、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检测、某些激素检查(如生长激素、皮质醇)。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除了空腹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空腹时间不宜过长:超过16小时未进食可能导致血糖偏低,某些指标(如胆红素)可能升高。
2.可以少量喝水:避免脱水导致血液浓缩,但不要喝含糖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3.避免剧烈运动:晨起剧烈运动可能影响血糖、乳酸等指标。
4.避免饮酒:酒精会影响肝功能、血脂等检测结果。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激素)可能干扰检测,需提前咨询医生。
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糖尿病患者:长时间空腹可能导致低血糖,可咨询医生是否调整用药或优先安排早晨检测。
急诊患者:急诊抽血通常以病情优先,空腹非强制要求。
晕血或低血糖者:可提前告知医护人员,抽血后尽快进食。
空腹抽血是为了减少食物对血液成分的干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尤其在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关键项目上至关重要。体检前应严格遵守空腹要求,并注意合理饮食和作息,以获得最可靠的检查数据。如果对某些项目是否需要空腹有疑问,建议提前咨询医生,避免因准备不当影响诊断。

科学体检,从正确空腹开始!希望这篇科普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抽血检查的注意事项,让体检结果更准确、更有参考价值。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