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节日春节,这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为了过春节,人们早早就做准备,一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忙到除夕,用一周的时间,人们准备年货,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为春节所做的准备称之为“忙年”。
随着小年的到来,忙年的序幕正式拉开。街头巷尾,便开始到处弥漫着忙年气息,似乎总要在年前忙活一阵子,有了欢欢喜喜的参与感,才能酝酿出浓浓的年味。

记得小时候,快过年了最爱唱童谣: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就像童谣里唱的,几乎每一天的活计都安排得满满的。但,这样的忙碌却不让人觉得厌烦,而是充盈着欢喜与幸福。
过了小年,母亲就开始筹划忙年的事宜。一日一日,时间向前推进,计划也向前推进,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也总觉得还有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干。

除尘,往往是全家总动员,家里家外,屋前屋后,悉数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着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
年货,从来不是一次采购齐全的,母亲通常会写一个长长的年货单,一边买,一边补充,这时节,已经不在像平日一样计较价格,买买买,各处走走逛逛,慢慢挑选,最重要的是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在忙年那几天,各家各户都是热气腾腾,热火朝天忙碌着,各种食物的香味混合着幸福的味道从各种厨房中飘散出来,笼罩着每一座小小院落。
一餐年夜饭,从来不求一日之功,而是人们在漫长时间里酝酿与期盼。母亲亲手制作晾晒的香肠,腊货,炸的金黄色的豆腐,卤制的卤货…等年夜饭的那天,它们纷纷变身餐桌上的佳肴。

如今虽然生活节奏快,但忙年传统依然在我的心中延续。当忙年的序曲响起,这不仅是一段时光的流转,更是心灵深处,对家的依恋与温暖的追寻。
忙年,记忆深处的温柔画卷,缓缓展开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笔每一划都浸透着家的味道,诉说着团圆,希望与爱的故事。

原创文字,侵权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感谢阅读,谢绝未经允许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