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批复西安新规划,将其打造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在此规划指导下,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被委以重任,将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打开内陆开放新格局,那么,此次西安将迎来哪些新机遇?关中平原城市群又该如何协同区域实现崛起?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位于陕西中南部,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平原之上,总面积10097.01平方公里。西安几乎处于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便是我国向西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商贸往来的重要枢纽,如今仍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同时西安东还可连接京津冀、环渤海以及长三角,向南沟通成渝、粤港澳,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也使其成为我国连接各方的重要枢纽。
西安交通四通八达,铁路上目前已经构建起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络状铁路布局,成为陕西“米字型”铁路交通中的重要一环。西十高铁连接西安、商洛和十堰,拉近西安与湖北的时空距离,为西北内陆与中部地区的区域联动发展提供便利。陇海铁路作为我国连接东中西部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之一,使得西安向东抵达连云港可实现出海,向西联通兰州,可串联西北内陆各市,进一步凸显其枢纽地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内陆的重要航空枢纽,现已累计开通32条国际全货运航线,可抵达意大利米兰、西班牙马德里、俄罗斯莫斯科、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重要城市,搭建起中欧经贸往来便捷高效的空中“桥梁”,并构建了“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提升西安与国际对接能力。
同时,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部灞渭三角洲的西安国际港务区,是西安正在加速建设的中国首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港务区依托西安公路港、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综合保税区,构建起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港、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以及一类开放口岸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

得益于便捷的交通,西安被中央批复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升级下,西安的经济辐射能力也随之增强。2024年GDP高达1.33万亿元,位居西北第一。依托便捷的交通,以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为目标,西安还形成了包括光电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优势产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着重要桥头堡作用。
为了进一步扩展西安辐射带动能力,支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国家以西安为核心,重点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真正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第二大城市群,涵盖陕西、山西、甘肃三省,包括陕西省内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商洛的部分区县,山西省内包括运城和临汾部分县市区,甘肃包括天水,平凉和庆阳部分县市区,涉及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西安作为城市群内主引擎,集合宝鸡的钛及钛合金产业,咸阳的能源化工、航空装备,铜川的汽车产业链,渭南的氢能产业、数字经济等城市群内各城市特色,既避免了产业相似度过高,导致竞争强烈,又能相互补充联动,提升各节点的综合承载能力。同时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可覆盖城市群内各地区,有助于加快人口、资源、产业、经济等向城市群聚集,凭借东西双向开放的门户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目前的陕西,包括整个西北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受虹吸效应影响,导致大量人流物流向西安聚集。
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过程中,还将推进宝鸡、渭南等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群副中心,形成中心辐射,多点支撑,覆盖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的发展格局。同时,在关联亚欧大陆桥的过程中,关中平原城市群还将与成渝城市群相互融合,真正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的关键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