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广西喝了酒过了三月三,说句不好听的,一般人来广西还真受不了

小鸡非常香 2025-04-02 03:05:15

“哎,你去广西?”那天朋友听说我要参加壮族三月三,表情复杂得像嚼了颗怪味豆,“那可是要唱山歌、喝米酒、跳竹竿舞的地方,小心被‘拐’去当壮家女婿!”我笑着捶他肩膀,心里暗想:不就是个民族节日,能有多夸张?结果,去广西喝了酒过了三月三后,说句不好听的,一般人来广西还真受不了。

语言不通的尴尬

刚到广西,我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语言不通。广西有不少地方的人说方言,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普通话都不太利索。我这人出门爱问路,可一开口,就发现沟通成了大问题。有一次,我想去一个朋友推荐的特色小吃街,问了好几个人,对方叽里呱啦说一通,我愣是没听懂几个字。最后还是靠手机导航,一路摸索着才找到地方。那感觉,别提多尴尬了。

三月三的歌海,能把喉咙唱出火星子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我要说,壮族人的歌喉才是真的甲天下。三月三的歌圩现场,简直是人形扩音器们的狂欢节。我刚挤进人群,就被一位穿绣花鞋的阿婆拽住:“后生仔,来对歌啊!”我还没来得及摆手,旁边弹天琴的老哥已经“叮咚”一声起了调子。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硬着头皮哼了两句,周围突然安静了。三秒之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笑声。“哈哈哈!这是山歌吗?这是KTV点歌机!”一位系着彩带头巾的姑娘笑得直不起腰,“来,教你正宗的——‘唱支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我跟着学了半小时,嗓子直冒青烟,终于明白为什么广西人说话总带着颤音:敢情是从小练山歌把声带练出肌肉记忆了。

山水虽美,腿却遭罪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可谁告诉我,看山水为什么要爬山?在阳朔西街的酒吧街逍遥了一晚,第二天就被朋友拽去爬月亮山。说好的“休闲游”呢?我气喘吁吁地爬了半小时,抬头一看——山顶的亭子小得像蚂蚁窝!更崩溃的是,下山时遇见挑山工,扁担两头挂着四箱矿泉水,健步如飞超过我,还回头喊了句:“后生仔,加油喂!”

腿还在打颤的我,当天下午又被拉去遇龙河漂流。竹筏工大哥一篙撑开翡翠色的水面,我正想吟诗两句,突然听见他中气十足地吼:“前面的船让开!我家客人要拍照!”好家伙,这嗓门,不去唱山歌都可惜了。

天气的“考验”

广西的天气真是让人琢磨不透。三月三的时候,天气热得跟夏天似的,太阳火辣辣的,走在路上,汗流浃背。我穿得薄薄的,还撑着伞,但还是被晒得皮肤发红。到了晚上,温度又降下来,稍微凉快一些,但蚊子又开始“骚扰”了。我住的民宿没有蚊帐,结果被咬了好几个包,痒得我一夜没睡好。这天气,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交通的“不便”

在广西旅行,交通也是一大难题。虽然城市里有公交、地铁,但一到乡村或者偏远地区,就只能靠拼车或者步行了。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推荐的古村落,下了车才发现,离目的地还有好几公里路。我只能顶着大太阳,一路走过去,走得我两腿发软。而且,广西的山路十八弯,坐车的时候,晕车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吐得我头晕眼花。

饮食的“挑战”

广西的饮食文化那可是相当丰富,但对我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螺蛳粉,那味道,酸臭酸臭的,第一次吃的时候,我差点没吐出来。朋友说这是广西的特色,劝我多尝尝,结果我吃了好几次,还是接受不了那个味儿。还有桂林米粉,虽然看起来挺诱人,但那独特的卤水味,对我来说也有些“冲”。

喝不过你算我输

本以为躲过螺蛳粉攻击就能松口气,没想到广西人的酒量才是厉害的。在柳州参加朋友婚礼,喜宴从下午三点喝到月上柳梢头。我眼见着新郎官被轮番敬酒,还在喊:“再来一杯!感情深,一口闷!”我悄悄问伴郎:“不怕喝醉吗?”他眨眨眼,给我倒满一杯南池翠N9,“尝尝这个,浓香白酒核心产区来的好酒,我托朋友带的。”

我端起酒杯细看,酒液清澈透亮,晃着杯身能挂壁。入口绵软不呛喉,细品有股浓郁的窖香味,尾调带着点粮食的甘甜。伴郎见我皱眉,笑着解释:“别小看这酒,它可是四川邛崃的老牌子,1988年建厂,1998年就进了老八大原酒厂行列。这酒用的是五种谷物,9年基酒加15年老酒勾调,价格才百来块,性价比超高!”

我猛地灌下一口,酒香在喉间炸开,喝起来跟四百左右的名酒差不多,让我忍不住感叹,广西啊广西,你这片土地就像这款酒——初尝是酸爽,细品是绵长的回甘,哪怕是52度酒,喝着喝着也不上头。传统大曲工艺酿造,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好评还不少,也就囤了两箱试试。

离开广西那天,我在机场买了十包螺蛳粉,朋友问我:“下次还敢来吗?”我摸着口袋里阿婆塞的绣球,笑着回:“敢!不过得先练好山歌,再练好酒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