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邓公改变毛主席决策,很多老将忧心忡忡,邓公:出了事我负责

晨曦微露梦 2025-04-08 10:52:51

【前言】

1988年,北京搞了场军委会的会议,那现场的氛围可真是绷得紧紧的,让人感觉都快没法呼吸了。

就在这时,邓小平大步流星地迈上了讲台,语气坚定地说:“关于这次对毛主席决定的调整,大家别害怕,尽管大胆去尝试,真要有啥问题,我来担这个责。”

说完这话,场子里立马爆发出像打雷一样响的掌声。就这么着,停了三十多年的军衔制度,到头来还是又给恢复了。

为啥咱们国家以前会取消军衔制度呢?后来为啥又把它给恢复了呢?

【军衔制度的发展】

清朝快完蛋那会儿,政府急得不行,想学学古代法国的路易十四那一套,就搞了个军官制度的章程,弄了个军衔体系出来。不过啊,这套东西并没能让清朝的烂摊子军队起死回生。那时候,这军衔还没个正经名字呢。

民国时期,那时候大家都习惯把军衔叫做“官佐士兵等级”。等到国民革命军一出现,就换了个更直观的叫法,直接称为“军阶”。

抗战那会儿,工农革命军诞生了。上头决定,要把这支队伍并进八路军里。那时候就下了通知,说要搞个军衔制度,把大家的级别都定下来。

之后,朱德和彭德怀两位司令跟毛主席说了这事儿,他们觉得为了更好管部队,得搞个像国军那样的干部级别制度。毛主席听后,点头答应了。

后来,朱德、彭德怀还有傅钟他们,一起商量并发布了《关于设置等级制度的命令》。这个命令里,详细说了不同等级和职位的人该有啥样的军衔。

《命令》下达之后,咱们国家的军队就动手给大伙发军衔了,可没过多久,就碰上个难题。

抗战那会儿,咱们国家的八路军大多跑到敌人后头去打仗,用的就是游击战的法子。他们在敌占区悄悄干活,搞地下活动。因为这种活儿得藏着掖着,还得到处跑,所以那时候他们就没法搞授衔的事儿。

后来,中央决定暂停这次授衔活动。但这次事件却给之后的授衔工作开了个好头,积累了不少有用的经验。

日本认输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一起商量了个“双十协定”,这样一来,国内的情况就暂时安稳了。所以,关于军人级别的事情,又被大家重新拿出来考虑了。

中央开会商量后,决定采用一个新的军衔制度,就是6等16级。这可是我们国家头一回有正式的军衔制度。相关的通知发下去后,各个军区就开始忙活着给大伙评军衔了。

可是,蒋介石一个人不守信用,1946年6月26日那天,他直接就把协议给撕了,带着大批人马往解放区冲,结果,正在进行的军衔评定工作又被他给搅黄了,只能停下来。

最后,共产党把国民党军打败了,赢得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紧接着就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啥事儿都还在摸索中。为了让军队更现代化,走上正轨,还得有个好办法管管军队的纪律这些大事儿。所以啊,军衔制度这事儿就被赶紧提上了议程。

到这个时候,咱们解放军终于给这个制度起了个名儿,叫军衔。全国人大、国防部长、政治部主任这些大佬都审批通过后,咱们国家的军衔制度就算是正式定下来了。

1955年9月27号,中国搞了个头一回的授衔大典,好多士兵都跑到怀仁堂来了。毛主席也到场了,他亲手给十位开国的大功臣发了军衔。然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也上台了,他给十位大将颁发了军衔。

这批将领里头,不少人以前都是国民党的大官,基本上都是将军级别的,手握大权,地位显赫。从蒋介石对他们的看重程度就能瞧出来,这些人肯定很受他的信任。

八一南昌起义后,不少国民党军队的头头们,选了条正道走。他们心里有个信念,不愿意为了国民党给的高官大钱就背叛自己。于是,他们很果断地站到了共产党这边。结果证明,他们这一步走得真对。

这些上过战场的老兵,个个经验丰富,战绩辉煌,为新中国的诞生拼尽全力,贡献巨大,他们完全值得这份荣耀。

仪式还没正式开始前,上头已经开了好几次会,商量着要给毛主席一个大元帅的军衔,这个荣誉就他独一份。可毛主席呢,愣是没答应,谁来劝都没用。这事儿啊,正好说明了毛主席根本不把功名放在心上。

【第二次授衔仪式】

授衔一事搞定后,不少制度上的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了。

毛主席对军衔制度一直态度平淡,在授予军衔一年后的某次会议里,他直接讲出了自己的观点:

以前打仗那会儿,大家都一个样,没啥“级别标志”,官兵都平等,心里都装着老百姓和政府,就这么赢得了革命。现在不一样了,发工资了,还有了“级别牌”,什么将军、校尉,啥都得分个三六九等。这么一来,跟老百姓就疏远了,士兵对长官没那么亲近了,老百姓对干部也没那么喜欢了。

毛主席心里最挂念的是,咱们解放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队伍里头得延续红军那时候的好传统。不管你是啥级别,都不该有啥架子,领导和战士得处得跟一家人似的,大家都平等,没有谁高谁低、谁贵谁贱那一套。

不过授衔以后啊,确实碰到了不少怪事。有些干部一戴上军衔,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到处摆架子、耍威风,这完全违背了咱们革命的初心,也把那红军时候的好传统给丢了。

这让毛主席心里更加不安,于是他开始考虑要不要废除军衔制度。

后来,毛主席在巡查军队时看到,干部们的薪资比老百姓高出好多好多。尽管他们为革命立了大功,但这种差距实在太大,跟咱们革命的初心不符。这事儿让毛主席更加想取消军衔制度了。

给军队干部减了薪水后,几位将军向毛主席提了建议。毛主席思考一番便做了决定,接着就召集了军委开会。他本以为会有不少将领反对,可出乎意料的是,会上大多数人都举了手,表示赞成这个决定。

过了一阵子,中央军委出了个通知,说是不再搞军衔那一套了。以后外交场合上,都直接用职务名头。这事儿全国人大也都点头同意了。

从那以后,咱们国家的军衔制度就像是短暂开放的昙花,仅仅存在了10年时间,就又被废除了。从那以后,咱们国家就进入了一个没有军衔的阶段。

按照毛主席的提议,军装样式有了新变动,变回了老红军时期的模样。军装脖领子上挂起了两面鲜红的革命旗帜,军帽正中间缀着一颗闪亮的红星。为了区分身份,干部们的上衣还特别加缝了两个口袋。

这样改的好处很明显,就是让官兵之间真正平等了。大家就差两个口袋的区别,谁也不会觉得心里憋屈,更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不过问题也挺明显,没了军衔标志,那两个口袋的差异太小了,稍微远点就看不出差别,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更是难以分辨。

很快就有了真实案例,1979年咱们国家和越南打了一场自卫反击战。那时候,咱们派出了好多士兵,人多了一起行动,难免就会有配合上的问题。这样一来,两边的指挥官就容易闹矛盾。战场上啥情况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危险了。

有一回,几队人马走到山脚那儿给堵上了。因为认不出谁是头儿,大家伙儿一下子就乱了套。尽管几个带队的师长扯着嗓子喊,可他们的声音还是给淹没了。没办法,最后只能开枪示警,这才让队伍安静下来。

想想看,如果那时候山区周围埋伏着敌人的军队,瞅准这个空档,他们很可能给我军来个重创,让咱们损失惨重。好在这次老天爷保佑,啥意外都没出,但这也让大家伙儿意识到了,军衔这东西,还真是挺关键的。

1980年,总后勤部部长胥光义亲自带队去了美国考察,目的就是想瞅瞅人家在后勤管理上有啥高招。可这一去,倒给美国人出了个难题:胥部长没穿军装,也没带军衔,这接待规格该咋定呢?

琢磨再三,美国那边最后给胥光义他们一行人按上将的规格招待了。这次访问挺顺畅,咱们从中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管理法子,但同时也惹来点麻烦。

1955年时,胥光义得到了少将军衔。但这次,美国却用上将的规格来招待他,这样一来,很可能就会惹出一些不必要的乱子。

这事儿也引起了军委副主席邓小平的,他马上拍板,说要重新搞起军衔制度。没多久,军委就递交了报告,人大审议通过后,军衔制度的规划和调整工作就重新启动了。

那时候,十年混乱的日子刚过去没多久,国内还弥漫着不安的气息。邓小平刚坐上领导的位置,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还没完全扭转过来。因此,当大家想到军衔制度是毛主席给取消的,好多人都心里打鼓,纷纷站出来说不愿意恢复。

邓小平深知国内的现状,心里也琢磨着之前那些事儿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弄得现在一提起来就人心惶惶。于是,他在大会上挺身而出,说话掷地有声:“这事儿是我拍板的,有啥问题我来扛,大家放手去干就行。”

这话一说出来,大家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军衔制度紧接着就很快被整理得妥妥当当。

1988年9月14号,咱们国家又搞了一次授衔大会,这是第二次了。这次的军衔规矩改了不少,弄得更符合咱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了。正好赶上国庆节那天,新的军衔制度就正式开始了,一直用到现在。

在这次授勋大典上,居然冒出个“六星大将”,全国独一份,这人就是洪学智。他早些年就被封为大将,后来制度改了,这次居然又给了他大将的头衔。大将一般三颗星,他这来回一搞,就成了大家嘴里的“六星大将”。

洪学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为啥他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呢?

【功绩突出,实至名归】

洪学智16岁那年就投身革命了,他心里头只有党,革命路上走得那叫一个风光。他从班长的小角色干起,经历了数不清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一路升到兵团副司令的高位。

他从抗日战争一路走过,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近代的每一场大战他都参与过。但要真说起来,解放万山群岛那场仗,那才是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万山群岛地处关键军事位置,是广州出海必须要经过的地方,它就坐落在珠江口的正南方向。这里由76座大大小小的岛组成,地形相当复杂,海岸线也特别陡峭,是个很容易防守但很难攻打的地方。

关键问题在于,那时候咱们国家的海军才刚刚起步,一艘自己研发的舰艇都没有。你看整个舰队里,每艘船都是从别人那儿接手来的二手货。大部分都是日本战败后赔给我们的,不仅装备陈旧,而且个头也都挺小。

虽然这是我们国家首次进行的水陆联合登陆作战,但兵力上确实有点不够用。

拉了几个炮兵连,还有两个团,再加上广东管江面的部队,人数这才勉强凑够了一万。说到舰艇,那就更别提了,基本都是东拼西凑,能用就行。

看看国民党那边,守着的士兵足足有4000多人,舰艇也有30多艘,而且都是从美国弄来的高级货。想想看,抢滩登陆这种战斗,本来就是守的容易,攻的难。两边的人数和装备差距,那可不是一般的大,说悬殊都轻了。

洪学智,那时候是广东军区江防部队的头儿,接到了个烫手山芋,一个感觉上根本搞不定的艰巨任务。

不过,洪学智将军可是打过无数硬仗的老将,他对战场上的情况还有国军的那些招数都门儿清。经过整整75天的对峙,洪学智将军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带着部队成功打了胜仗,差不多把敌人的战舰都给拿下或者打沉了。

这次是我国海军头一回尝试海陆联合登陆作战,而且特别的是,这是一场实力悬殊却以少胜多的经典战斗。洪学智将军凭借他的战略眼光和智慧,一下子突破了国民党对海上通道的封锁,为咱们国家走向统一铺平了道路。

洪学智将军打过很多仗,这只是其中之一。在这之前,他总是被派去处理紧急情况,但每次都能完美收官。他还两次救过彭德怀的命。在抗美援朝那会儿,他搞出了一套运输的新招儿,直接让我军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么说吧,洪学智将军拿“六星上将”这个头衔,那是当之无愧,一点不含糊。这也正好证明,邓小平同志推行的军衔制度,那真是相当到位,只看能力,不讲别的,谁行谁上,完全合理。

【结语】

看看近代以来咱们国家的军衔制度是怎么来又怎么发展的,就能明白,搞个新制度并且把它弄完善,那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得经过好多次的实践考验,才能慢慢定下来,一直用着。

1988年那会儿,邓小平同志在会上讲的一番话,真是尽显大人物的气派。他毫不含糊,做事爽快,给咱们国家和老百姓带来了莫大的信心和鼓励。

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方向,跟着邓小平同志的步伐,踏上了改革开放的路,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一页。

邓公做的一切,我们会一直铭记在心,他的名字也会深深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咱们一起向邓公表达敬意!

1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