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恐惧呢?因为恐惧是由社会结构、文化和生活经验共同作用的,不同的文明和社会形态为什么会出现对同一东西的不同害怕感?对此,德国弗赖堡大学心理学家、人类学博士埃尔多安·萨尔(eduardaurban)在接受《economist》采访时提出了他的理解:人类的害怕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对新环境的不适感,第二种是对威胁的恐惧感,第三种是对强大的威胁的恐惧感。其中,对新环境的恐惧占比很高,主要是因为当人们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产生一些“害怕、不安、失望、厌恶”等负面情绪时,会导致恐惧。而对威胁的恐惧感则是因为在对原有的环境缺少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性时,如果这种危险和威胁的对象处于特定的环境下,这种害怕感会增强,导致“恐惧、不安、失望、厌恶”等负面情绪激发(尤其是害怕被袭击)。
对于未知的、新事物有恐惧感和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是,无论是新事物还是原有环境,都不确定、陌生和不安全,从而使得人们面对未知事物或者陌生环境时,会有“恐惧、不安和失望”等负面情绪存在。所以,一旦人们的“恐惧、不安和失望”等负面情绪激发,这种害怕感就会逐渐增强。因此,人们对异样的物体还有一种恐惧或者厌恶感,也就是对这种威胁本身的恐惧感。而如果是正面的威胁(如生命),人们会对它产生好感。然而不同情境下人类的害怕感又是不同的。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对于野兽的恐惧要远比对于动物的恐惧感强烈。
一些地区,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的害怕感就向后退化了,比如,对于某些人来说害怕蛇就不如害怕蛇的野兽感更强烈。同理,人在面对新事物或遇到陌生的环境时,会有一些害怕和紧张感,比较常见的是害怕未知、陌生和不安全的因素(比如未知的动物、不安全的环境)。还有一些害怕是出现在比较熟悉环境下,比如在某地呆很久,或者熟悉了某种生活方式。而在一些地域,我们害怕的东西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因此,人们对异样的事物和陌生的事物会有害怕感,但是这种害怕感并不等同于恐惧。
有些同胞总觉得“害怕的不是异样的事物而是陌生的环境”,其实,在这种恐惧感的产生机制中我们忽略了人们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会因人对陌生环境的熟悉程度不同而不同,举一个例子,某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那种害怕和紧张感会随着他对这个地方的熟悉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另一个例子是,某人不小心弄伤了别人,害怕的不是坏人的伤害造成的伤害,而是担心自己弄伤别人的痛苦造成的伤害。有时,一位陌生朋友的出现(尤其是小于30岁的陌生人)也能让人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