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天主教会承认的经过
当时贞德被俘后,英国方面展开了第一次宗教审判,由罗马教廷派来的法官团队主导审判,但是罗马教廷不太想彻底得罪法国,于是告诉贞德只要承认自己弃绝信仰就行。当庭的英国人不接受这样的结果,英国国王秘书怂恿围观的群众嘲讽和辱骂审判官温切斯特红衣主教、投掷石头砸向法官,沃威科伯爵也同时在威胁陪审团“你们令国王失望了,要为此付出代价”。
罗马教廷怒不可遏,认为自己被侮辱了,放弃继续审判贞德,英国人就自己组建第二法庭来决议处死贞德,第二法庭的成员全都是英国官员,这场审判的公正性自不必提。
但是罗马教廷又不想和英国闹翻,当时罗马教廷还在接受着英国的资助,虽然被英国人打脸了,可是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教廷就在英法两国之间反复横跳。因此在第二法庭给出烧死贞德的判罚后,当时的罗马教宗尼阁五世没有提出异议,所以教会自身屁股也不干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害死贞德的帮凶。
1449年11月10日查理七世收复鲁昂,开始努力撤销贞德的判决,但这种宗教案件只有教皇有权力下令复审。尼阁五世十分固执,觉得不能被外人知道神圣宗教裁判所的法庭会犯下错误、或是作出不公正的判决,一次也不行,否则会影响到宗教裁判所的地位与名声。1455年3月24日尼阁五世去世,新教皇卡利克斯特三世面临着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困境,他想得到法国人的帮助组建十字军,于是改变了过去教廷的方针,帮助查理七世洗清贞德的罪名。
但是罗马教廷不能一下子就说给贞德封圣,为了缥缈的所谓尊严和神圣,他们不可能把贞德推上圣位,不然这就是承认自己也犯过错了,耶稣会学士艾罗尼(R.P. Ayroles)就谴责过当时罗马教廷这种做法不合理,“奥尔良姑娘最凶猛的敌人也是教宗最凶猛的敌人”,罗马教廷有意并刻意忘记贞德的存在长达数百年,即使贞德早就在她活着的时候就被法国人民推崇并民间封圣。
至于为什么教宗利奥十三世要在1894年启动贞德封圣程序,这一点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待。18-19世纪中后叶,透过大革命活动的后续发展,法国兴起了讨伐宗教与教会的舆论,这些反教权主义者认为教会恰恰是阻碍法国进步的敌人,教会是“教权主义”和封建落后的特征,为此,反教权主义者推出了贞德作为“教会权威下的受害者”这一形象,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呵斥教会“无能的神学抛弃了她,玩世不恭的形而上学玷污了她”。在瓦莱特·德·维里维尔(Vallet de Viriville)的引发下,众多法国文学作者将贞德描绘成天主教教阶制的反对者,颇有名气的百年战争研究家乔治·吉巴尔(Georges Guibal)公开声明贞德战胜了中世纪的一大罪孽(指宗教裁判所)。
19世纪法国大辞典的作者皮埃尔·拉鲁斯(Pierre Larousse)认为罗马教廷“妨碍贞德的使命,处死她,以恢复名誉为借口,给对她的回忆附上各种不可靠的传说”。为了不让贞德沦为天主教的崇拜对象,1880年法国学者埃米尔·安托万(Émile Antoine)号召人们到圣旺广场举行纪念贞德活动,并且在集会上对百姓们说:
“这位伟大的女公民曾是国家和教会的罪恶联姻的受害者,如今的政教分离已经使得这种联姻永远不可能——共和派为何不能珍爱这位伟大的公民?贞德与共和国曾为同一事业而努力,这就是高于一切的祖国,而且他们都遇到过同样的对手,这就是教权主义,它将僧侣和贵族的种姓精神置于公共利益之上。”
1889年在巴黎召开新思想大集会,会议明确只有共和国才能向这位少女表示敬意和爱戴,“贞德是我们的,不希望别人(指罗马教会和其他对手)玷污她”,而次年社会主义者就高调宣称教会“没有资格拥有对贞德记忆的权力······曾亲手杀害贞德的教会不具备确立贞德崇拜的权利”、“她既不属于任由她被烧死的王权,也不属于判处她火刑的法庭,亦不属于烧死这位可怜而无知的姑娘的教会……只有人民始终如一地相信她,她自己就是自我拯救的人民的化身,愿教会把她留给我们,教会有数不清 的男女圣徒,我们根本不想抢夺这类圣徒。”
无论如何,当时的舆论环境压倒性地对罗马教会不利,借由贞德一事,法国的反教权气氛达到了高潮,叱骂教廷出卖贞德、叱骂国王出卖贞德的声音此起彼伏(当然,通过史料的挖掘也慢慢发现国王查理七世并没有出卖贞德),贞德逐渐演变成了罗马教廷的受害者、反天主教的先驱、爱国主义与民族整体构成的整理人、人民百姓的领导者。瞅见形势不对的罗马教廷,不可能在舆论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继续与大众争论,所以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将已经去世489年的贞德追封为圣人,审判贞德的科雄主教是“犹大那般的叛徒”,极尽可能地洗清自己在历史上的罪名。
于是乎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贞德既是宗教圣人,也是教廷的受害者,左翼右翼都推举她,极端民族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共和派、伏尔泰的辩护者、犹太主义者、反犹太主义者、共济会支持者、反共济会主义者、封建君主制推崇者、革命主义者、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贝当的纳粹维希法国......通通都在树立贞德作为自己党派的历史伟人,唯恐贞德被对手夺走、成为攻击自己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