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上的最南端是永定门,往北左右对称的建筑是天坛和先农坛。

北京中轴线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就位于先农坛内,早9:30有免费讲解,所以今天的旅行从古建博物馆开始。

古建博物馆
北京南站地铁14号线永定门外站转乘8号线天桥站D口出来,步行六分钟到达先农坛。可以提前五天在微信公众号里预约,也可以现场购票 ,门票15元。

先农坛北门
现在先农坛分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所在的院落、神仓院落和庆城宫院落。

先农坛复原图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包含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两组基本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位于太岁殿院落,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位于神厨院落。听免费讲解在神厨院落门口集合。我到的时候讲解员已经到位准备讲解了。

神厨院落门口
讲解员先是介绍了几种屋顶的名称和如何区分。正式讲解从神厨院落开始。

屋顶名称
神厨院落是存放先农神牌位和准备牺牲祭品的场所。由神版库、神库、神厨、井亭和宰牲亭组成。
正殿神版库原是存放先农神牌位的地方,现展示亲耕亲祭大典,祭祀陈列及电子复原亲耕亲祭的场面。

神版库
东配殿神库原是存放祭祀用器的地方。现展示的是古代祭农文化: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方可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正殿+西配殿
西配殿神厨原是祭祀前准备祭品的地方,现在是先农坛历史文化展。先农坛是明清两朝祭祀先农、太岁、天神、地祇诸神的皇家庙坛。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初名山川坛,现在主要殿宇都是这时候建造的。1530年(嘉靖九年)增建天神坛和地祇坛并更名为神祇坛。1576年(明万历四年)更名为先农坛,后经乾隆年间大规模修建形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小院外西北侧的宰牲亭是宰杀祭祀用牲畜的地方。

宰牲亭内毛血池
值得一提的是宰牲亭的屋顶是极为罕见的重檐悬山顶。

宰牲亭
神厨院落直对着祭祀先农神的祭坛。

先农坛祭坛
祭坛东前方是原迁至此的地祇坛。天神、地祇坛形制因特殊原因已无存,这里是明嘉靖帝增建的原物石龛。分别供奉五岳、五镇、五陵、四海、四渎之神和京畿名山、京畿大川及天下名山、天下大川之神。

地祇坛
前方建筑就是具服殿。皇帝祭拜完先农神,于具服殿更衣。先亲耕耤田,后于观耕台上观看百官耕种。

具服殿
观耕台位于具服殿之南,台前有帝王亲耕耤田,俗称一亩三分地。观耕台在明代创建时原为木制高台,清乾隆年间改为砖石砌筑的正方形须弥座高台,台上四周有汉白玉栏板,云龙纹望柱头。底部的琉璃座雕刻龙缠草纹饰。

观耕台
太岁殿院落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场所。由太岁殿、东西庑殿和拜殿组成。现在是“中国古代建筑系列展览”。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和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分别从多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太岁殿院落
拜殿是第一座建筑,也是一个过殿,这里是展览的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展。从原始社会的初具萌芽,到夏商周的逐步发展;从秦汉的古朴粗犷,到盛唐的磅礴大气;从宋辽的精细雅致,到元朝的雄浑壮阔;再到明清的臻熟完美,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成就。尤其中间原隆福寺毗卢殿的明代盘龙藻井,它由金丝楠木独木雕刻而成,形象威严,工艺精细,栩栩如生。周围有五层密密匝匝的斗拱,每个角都雕刻着龙凤,中间的盘龙隐隐约约可见金色彩绘,美轮美奂。

拜殿及盘龙藻井
太岁殿是先农坛最雄伟的一组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七间,黑疏璃筒瓦绿色剪边,歇山顶,和玺彩画。

太岁殿
这里是第二到第四部分展览。

展览名称
展览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建筑风格,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展厅
中间同样出自原北京隆福寺正觉殿的明代星空藻井。外方内圆,圆形共有五层。第一层有32座楼阁由一圈长廊相连;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有16座楼阁由拱廊连接;第四层是4座楼阁,一共68座建筑形成天宫楼阁。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明朝绘制唐代的星象图,存星1472颗。星象图底色以蓝色为主,缀以上千颗金色星点,在灯光照射下美轮美奂,宛若真的星河。周围绘制28星宿。外围四棵短平柱上立有四大天王。这座藻井整体精美绝伦,站立下面久久不忍离开。

太岁殿及星空藻井
展览第三部分: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所以它既是星辰,又是奉祀的神灵。太岁殿是明代山川、太岁、天神、地祇诸神合祀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分建天神地祇坛后,该殿内只供奉太岁神,并一直持续到清代灭亡。

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
此复原陈列是1900年(清光绪末期)太岁坛的祭祀场景。
展览第四部分: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源于政治统治与军事防御,市源于经济发展。二者的逐渐合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轨迹。大厅内有堪称中国沙盘之最的“北京旧城模型”。

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太岁殿东西庑殿,各面阔十一间。东西庑殿是展览的第五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西庑殿列举了住宅、宫殿、坛庙、寺观、陵墓等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主要类型,并将其功能、形态作了一个系统的说明。东庑殿展示了北京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模型及建筑知识的简要介绍。
太岁殿院落前侧是焚帛炉,是一座仿木结构砖砌无梁建筑,用于焚烧祭祀太岁诸神祝帛祭品的场所。

焚帛炉
至此北京建筑博物馆所在院落介绍完毕。与博物馆相隔一条小路来到神仓院落。这里原为明代旗纛庙,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改建为神仓。明清时期,用于储存皇帝亲耕的耤田收获的粮食,作为祭品用于京城皇家坛庙的祭祀。为了使这些粮食免遭虫害,采取了雄黄玉彩画驱虫;为了便于通风换气,防止谷物发霉,在仓房上都开有气窗。现在这里作为神仓历史变迁和中轴线上的神仓的展览区域。

神仓院落
神仓院落不大,神仓后面有门通向祭器库,现在这里是文创店,有各种精美的冰箱贴和免费的六枚印章。
因为这里有北京育才学校和体育场,将先农坛分为若干部分。出了古建博物馆大门,沿永定门内大街步行二十分钟才能到达庆成宫。

先农坛地图
庆成宫始建于1458年(明天顺二年),当时叫做斋宫,是皇帝亲祭亲耕前斋戒的地方。1755年(乾隆二十年),改称为庆成宫,成为皇帝行耕耤礼后休息和犒劳随从百官茶果的地方。于2024年12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

庆成宫门匾
主殿用电子屏展示古代帝王亲祭亲耕的场面。后殿是文创店,里面有七枚免费印章。两侧配殿是咖啡店和饮水间。因为这里刚刚开放,展示内容并不多。

庆成宫
从庆成宫出来,穿过南纬路,是永定门南公园入口。不远处有一条北京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是2004年发现的,现在原址保护并展示遗址。雍正年间修建的这条青石板路,百年间留下无数脚印,清风拂面仿佛与古人同行。

北京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
走着走着永定门城楼由远及近,渐渐清晰。城楼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
永定门始建于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增筑瓮城。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重建并增建箭楼。1950年为了铁路交通,拆除了永定门瓮城城墙。1957年,因城市交通发展需要,拆除了永定门城楼、箭楼。2005年9月,崭新的永定门城楼正式亮相于北京中轴路的南端。

永定门
继续步行至永定门外地铁站乘坐14号线到北京南站,结束一天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