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高层来到香港,当众说出特朗普败在哪里,不该误判中国实力

庆彬有理 2025-04-25 16:57:31

美国前高层来到中国香港,当众说出特朗普败在哪里。

前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有“印太沙皇”之称的库尔特·坎贝尔突然现身中国香港,参加一场研讨会活动,期间花了不少篇幅分析中美关税战。

他认为,美国现在之所以显得很被动,主要还是特朗普“明显误判”了中国的实力,美国总统这时候应该做的,是尽快找到与中国沟通的渠道。

【“印太沙皇”坎贝尔突然现身香港】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特朗普政府根本找不到与中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的路数。特朗普自己多次放风,被中国戳穿是“假消息”后还在狡辩。

相比起来,拜登任期内,中美倒是通过“止跌企稳”,重建了沟通渠道。坎贝尔作为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主要设计者,也参与了这一进程。

坎贝尔随后指出,目前特朗普政府最大的痛处,就是核心决策圈无法围绕对华战略形成一个统一共识。

我们也知道,特朗普的内阁,不缺鹰派,从国务卿鲁比奥,再到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还有关税政策顾问纳瓦罗,都主张对华强硬,甚至是“中美脱钩”;

而相对的,也有一些寻求中美对话,开展有限合作的技术性官僚,或者一些立场微妙的中间人士。

【坎贝尔认为特朗普误判了中国】

比如说财政部长贝森特,还有政府顾问马斯克。

贝森特这段时间,承认中美关税谈判会很“艰难”,至于马斯克,他一向反对无差别关税,奈何特朗普并不听他的建议。

结果马斯克与贝森特之间还存在矛盾,两人前不久在白宫大吵一架。

另外在对华政策上,他们也没有啥共同语言,因为马斯克的身份比较敏感,不是内阁成员,又要与中国做生意,总统内阁讨论对华政策时,他只能自觉回避。

不要说是内阁里有分歧了,特朗普自己对中国的态度,同样显得反复无常,既要维护关税政策的体面,又在想法设法地对外界表明,不会因为关税就与中国撕破脸皮。

【特朗普的内阁无法就对华战略形成统一意见】

这种进退失据的境地,很难不让美国政坛里的那些建制派看笑话。更有甚者已经下了断言,中美间的战略定力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政府已经输掉了这一轮关税战。

这时候特朗普第二任期还没满一百天。特朗普在自视甚高的关税领域,都败退得如此之快,那么在中美大国博弈的那些传统领域,表现又能有多好?

坎贝尔这时候批评特朗普“误判中国”,多少有些落井下石的意味。

不过他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批评特朗普,突出拜登任期内,对中美关系的“成功管控”。

从我们的视角而言,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都是殊途同归,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说回正题,拜登任内力推的“全球同盟”,坎贝尔也算是这一战略的执行者了,地位可能仅次于沙利文和布林肯。

【马斯克与贝森特曾在白宫大吵一架】

过去这段时间,坎贝尔一直在强调,美国没法和中国单打独斗,必须加强与全球伙伴,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的联盟,以应对中国所谓的“日益增长的挑战”。

至于特朗普那套“美国优先”的打法,注定施展不开,因为这种孤立主义做派过于粗暴,不加任何掩饰地将美国利益置于他国利益之上。

民主党至少还知道用“价值观”“意识形态”这些幌子遮掩一下,特朗普是压根连表面功夫都不想做。

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优先最后会演变成美国“孤身作战”,而关税战目前的发展趋势,似乎也在反过来印证坎贝尔的观点。

顺带一提,坎贝尔卸任后,通过政商旋转门,回到了自己创立的战略咨询公司,重新担任董事长,依然与政界保持联系。

【王沙会期间,库尔特就坐在沙利文旁边】

某种程度上来讲,特朗普在关税战力折腾得越狼狈,拜登时期“全球同盟战略”的含金量就会越高,坎贝尔也跟着沾光,也不必为以后的业务发愁了。

不只是坎贝尔,拜登曾经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前不久也猛批特朗普的对华战略,称在中美关系中大搞 零和博弈是“严重错误”。

应该说,以沙利文、坎贝尔为代表的民主党政治精英,过去4年时间里,多少都试图管控中美关系,既要搞“战略竞争”,又要避免矛盾激化,扩大沟通渠道,开展有限合作。

这种说法即便谈不上对中美关系有多少建设性,但姑且可以维持现状,着眼于中长期布局。

结果特朗普上来,高估了自己的本事,又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如今目的没达到,反而让自己骑虎难下。而坎贝尔这些建制派,这等着看特朗普为自己的误判付出惨重代价。

3 阅读:1093
评论列表
  • 2025-04-26 16:59

    这些货 一旦不在位置上 脑子就都长回来了! 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可恶!

  • 2025-04-26 21:53

    跟中国谈判是要讲究诚信的,现在的美国政府哪有诚信?

  • 2025-04-26 07:01

    所以一个商人,谈何政治头脑。

庆彬有理

简介:拓展思维世界,给广大读者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