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笸箩(pǒ luo)”农家以竹篾或柳条、荆条等枝干编成的一种底平口圆,较大的盛粮食、米面的容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却说贾珍贾琏暗暗预备下大笸箩的钱,听见贾母说赏,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老舍《龙须沟》:“王大妈正坐在自己门前一个小板凳上,给二春缝着花布短褂,地上摆着一个针线笸箩。”

“笸箩”作为农家晾晒粮食、米面的容器,可以盛下很多东西,用以形容鑫达,恰如其分。宰相肚里能撑船,晋西北形容一个人心里能装下事,比较隐忍,忍耐,常常用“心大的跟笸箩似的。”如“老李心大的跟笸箩似的,什么都不计较,也不在乎!”

“糜子”(méi zi),原名稷、黍,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作物。籽实叫黍,呈淡黄色。类似谷子,去皮后称黄米,俗称黄小米,磨成面俗称黄米面。用途广泛,可磨面作油糕,也广泛用于酿酒。



在晋西北,常常形容一个人心眼小,容不得人,放不下事,就用“心小的和糜子似的。”如“那人可胆小了,什么事情都担惊受怕,心小的和糜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