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亿年前神秘鱼类化石现身江西,研究揭示其独特特征与地层意义

天天翊盛 2023-12-13 16:39:25

近日,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县志留系清水组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名为“澧溪西域鱼”的全新属种化石。据报道,这个新发现距离今约4.38亿年,为我们揭示了早期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演化阶段。

江西九江地区一直是志留纪早期脊椎动物化石的重要产地。此次发现的澧溪西域鱼化石,是该地区继俊卿清水鱼、刺猬安吉鱼、九江江夏鱼之后,发现的第四个盔甲鱼类新属种。

研究团队发现,澧溪西域鱼的典型特征为部分头甲侧缘呈锯齿状、头甲纹饰为极为粗大的瘤突。这与之前在新疆柯坪地区发现的张氏西域鱼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新发现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古老生物种类的了解,同时也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的地理隔离和分化现象。

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为已灭绝生物的寻亲之旅。当同一个属的几个不同物种被发现时,这就像找到了这些物种的兄弟姐妹。这种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地层意义,表明两个物种在刚刚分化成两个新物种不久,就形成了地理隔离。

此次在江西地区发现的澧溪西域鱼,将西域鱼属的古地理分布从志留纪时期的塔里木板块扩大至华南板块。这一发现为两大板块之间志留系特列奇阶下部海相红层的对比提供了种一级化石证据。同时,这也为我们完善华南志留系下部鱼类生物地层对比的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发现不仅增加了我们对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探索古生物学的机会。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更多未知的生物种类和化石,进一步揭示地球生命的奥秘。

1 阅读:27

天天翊盛

简介:20多年的it从业者,和大家一起分享和讨论科技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