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深夜,安徽高速公路上的一辆小米SU7以116km/h高速撞向隔离带,爆燃致3人死亡。雷军紧急回应“不回避”,但这场事故撕开了智能驾驶时代的致命伤口——当车企用“更安全”吹捧技术时,用户的生命正被算法和传感器的漏洞赌上。
车辆AEB功能不识别锥桶,爆燃后车门是否能打开成谜。雷军承认“智驾不完美”,却甩锅“驾驶员未及时接管”。
小米SU7在施工路段以NOA智驾模式高速行驶,系统检测到障碍后仅提前2秒提醒,驾驶员接管后仍失控撞向水泥桩,车辆起火。
声称事故非“自燃”,车门能否打开“无法确认”,但承认AEB功能不识别锥桶、水马等障碍物,且涉事车型未搭载激光雷达。
车主男友称“买SU7本为方便出行”,却因智驾系统失效酿成惨剧,质疑小米过度宣传“智驾安全”,将责任推给驾驶员“未及时接管”。
小米用“让每个家庭享受科技”包装SU7,却在事故车身上省下激光雷达。宣传“安全性最佳”的雷军,用算法漏洞赌人命——锥桶这么大的障碍都看不见,这“智驾”是给车装了个“摆设”。
问界撞静止货车、蔚来撞卡车,车企用“辅助驾驶”糊弄人,事故后甩锅“没握紧方向盘”。这逻辑比车祸更致命:技术不成熟时让用户当实验品,出事了却让死者背锅?
车企用“平权”包装技术缺陷,让用户以为“更便宜的车也能享受高阶安全”,实则是用生命做实验。
雷军说“相信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代价是3条人命!车企用“解放双手”“缓解疲劳”骗人买单,用户却要为传感器盲区、算法漏洞付出生命。
下次遇到突发事故,你敢再相信方向盘后的代码吗?
小米SU7的火焰烧穿了“智驾安全”的谎言,也烧出了一个血淋淋的真相:当车企用“进步”绑架生命,我们只能用脚投票。
如果你也开过智驾车辆,现在就去检查系统设置——别等到下一次预警,才发现自己才是最后的“安全带”。
下次遇到突发情况,你会相信方向盘后的代码,还是自己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