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习题共计1459题,请大家留意
本资料来自培训机构学习软件平台,大家可以下载保存打印,目前可以更新到前1000题.
以下是正文部分
151.在TN-C、TN-C-S系统的中性线上应装设熔断器。(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在TN-C和TN-C-S系统中,中性线(PEN线或N线)承担电流传输和保护接地的双重作用。如果在中性线上安装熔断器,一旦熔断器断开,会导致以下问题: 1.三相电压失衡:中性线断开后,三相负载电压可能严重不平衡,导致设备损坏。 2.失去接地保护:PEN线断开会使设备外壳带电,增加触电风险。 因此,电气安全规范明确禁止在中性线上安装熔断器,以确保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题目中的说法不符合规范,答案是错误的。
152.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是在额定的工作条件下所决定的电流值。(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是指它在特定条件下(如规定电压、频率、温度等)能长期安全工作的最大电流。这个值由制造商根据标准测试条件确定,确保设备在正常使用时不会过热或损坏。题目中的描述符合这一定义,因此是正确的。
153.通用继电器可以更换不同性质的线圈,从而将其制成各种继电器。(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通用继电器的基础结构允许通过更换不同参数的线圈(如电压或电流规格)来适应不同的控制电路需求。例如,同一继电器框架更换12V或24V线圈后,可分别用于对应电压的系统。然而,这种更换仅调整电气参数,并不改变继电器的核心类型(如无法仅通过换线圈将普通继电器变为时间继电器)。因此,题目中的描述成立,因为“各种继电器”在此处主要指不同规格的同一类型继电器,而非功能完全不同的种类。
154.热继电器的保护特性在保护电机时,应尽可能与电动机过载特性贴近。(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热继电器的作用是保护电机免受过载损坏。当电机过载时,电流增大导致发热,热继电器通过检测电流和时间,在超过安全阈值时切断电源。电动机的过载特性是指它在不同过载电流下能承受的最长时间。若热继电器的保护特性与电机过载特性贴近,就能在电机实际需要保护时准确动作:既不会过早切断电源(避免误停机),也不会延迟动作(防止电机过热损坏)。因此,两者的特性匹配能平衡保护效果和运行稳定性,确保电机安全高效工作。题目中的描述符合这一原理,故正确。
155.交流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当电磁线圈得电时,动合触头先闭合,动断触头再断开。(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交流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在电磁线圈得电时,动合(常开)触头和动断(常闭)触头的动作是由机械联动机构控制的。当线圈通电后,衔铁吸合会同时带动所有触头动作:动合触头闭合,动断触头断开。这两个动作是同步完成的,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因此,题目中“动合触头先闭合,动断触头再断开”的描述不符合实际工作原理。
156.铁壳开关安装时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铁壳开关的金属外壳在安装时需要接地,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当设备内部发生漏电时,电流会通过接地线导入大地,避免人接触外壳时触电。根据电气安全规范,金属外壳的电器通常必须可靠接地,防止意外发生。虽然某些设备可能采用双重绝缘设计无需接地,但铁壳开关一般不属于这类。实际应用中,接地是常见的保护措施,确保使用安全。因此,题目中的说法符合安全要求。
157.接触器运行维护内容包括打磨触头接触面、检查短路环是否断裂、清擦灭弧罩、做传动试验等。(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接触器的运行维护确实包括题目中提到的内容。打磨触头接触面可去除氧化层,确保导电良好;检查短路环能避免噪音和吸合问题;清擦灭弧罩可维持灭弧效果;传动试验则验证机械动作的可靠性。这些步骤都是接触器常规维护的关键操作,因此题目描述正确。
158.要改变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只需改变旋转磁场的转向即可。(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要改变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关键在于改变旋转磁场的转向。三相电的相序(即三相电源的接线顺序)决定了旋转磁场的方向。例如,若将三相电源中的任意两相线(如A相和B相)交换位置,相序会反转,导致旋转磁场转向相反,从而让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也随之改变。因此,题目描述是正确的。
159.检查电机的辅助设备及安装底座时,应检查熔断器及熔丝是否合格完好。(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检查电机的辅助设备及安装底座时,需要关注辅助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熔断器及熔丝属于电路保护装置,用于在电流异常时切断电源,防止设备损坏或事故。虽然安装底座主要涉及机械稳固性,但辅助设备通常包含电气保护元件(如熔断器)。若熔断器损坏或熔丝规格不符,可能导致电机无法正常保护,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因此,检查熔断器及熔丝是否合格完好是必要的步骤,属于辅助设备检查的一部分。题目描述正确。
160.改变转子电阻调速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改变转子电阻调速的方法是通过在转子电路中串联可变电阻来调整电机转速。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通过滑环和电刷与外部电路连接,允许外接电阻。而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是封闭的短路结构,无法外接电阻。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161.电动机定额工作制分为连续定额、短时定额、断续定额。(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电动机的工作制根据运行时间和周期分为不同类别。连续定额指电机能长时间不间断运行,如水泵;短时定额指只能在限定时间内运行,之后需冷却,如电动阀门;断续定额指周期性运行和停止,如起重机。这些分类对应国际标准中的简化版本,因此题目描述正确。
162.用星-三角降压启动时,启动转矩为直接采用三角形联结时启动转矩的1/3。(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星-三角降压启动时,电动机的绕组电压在星形接法下为线电压的1/(例如,380V线电压变为220V相电压)。由于转矩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电压降为1/3时,转矩变为原来的(1/)²=1/3。因此,星形启动的转矩确实是三角形直接启动的1/3。
163.电机在检修后,经各项检查合格,即可对电机进行空载试验和短路试验。(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电机检修后,经过绝缘、接线、机械部件等基础检查合格,确认无安全隐患后,下一步通常会进行空载试验(测试无负载运行状态)和短路试验(如堵转测试)。这两项试验是验证电机性能的关键步骤,因此流程符合常规操作。题目描述正确。
164.定子是指电动机的旋转部分。(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电动机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定子和转子。定子是固定不动的部分,通常位于外部,负责产生磁场;而转子则是安装在内部的旋转部分,跟随磁场转动并带动其他机械工作。因此,题目中“定子是旋转部分”的说法不正确。
165.要经常检查、监视电动机的温度,观察电动机的通风是否良好。(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电动机运行时会产生热量,若温度过高可能损坏内部零件或引发故障。定期检查温度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过热风险。同时,良好的通风能帮助散热,防止热量堆积。例如,风扇故障或通风口堵塞会导致散热不良,加剧温度上升。因此,检查温度和确保通风是维护电动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符合常规维护要求。这种做法能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意外损坏的可能性。
166.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其绝缘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应不小于熔断器额定电流的1.25倍。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中,熔断器的作用是在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防止线路过热。为了确保导线在长期运行时不会因过载而损坏,导线的载流量需要留出足够的安全余量。根据电气安全规范,导线的允许载流量需至少为熔断器额定电流的1.25倍。这样即使电流略高于熔断器额定值(但未达到熔断点),导线仍能安全承载,避免过热风险。因此这一要求是合理的。
167.断路器在选用时,要求线路末端单相对地短路电流要大于或等于1.25倍断路器的瞬时脱扣器整定电流。(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选用断路器时,线路末端的单相对地短路电流需要足够大,以确保断路器在故障时能可靠跳闸。题目中要求该电流≥1.25倍断路器瞬时脱扣器整定电流,这一要求是为了保证动作的可靠性。若短路电流过小,可能导致断路器无法及时切断故障,引发安全隐患。虽然不同标准可能规定具体倍数略有差异(如1.3倍或1.5倍),但题目中的1.25倍可视为合理的安全系数,符合实际工程中留有余量的原则。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168.雷雨天气,即使在室内也不要修理家中的电气线路、开关、插座等。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雷雨天气中,雷电可能通过电线或金属管道进入室内。如果此时触碰电器或线路,一旦遭遇雷击,电流可能通过人体导致触电,非常危险。即使有保护装置,也可能无法完全阻挡雷电的高压。因此,雷雨时不要修理电路,应等天气好转后再处理。
169.绝缘老化只是一种化学变化。(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绝缘老化不仅仅是化学变化。虽然化学变化(如氧化、分解)是原因之一,但物理因素同样重要。例如,温度变化导致的膨胀收缩、机械应力造成的开裂,以及电应力引发的局部放电,都属于物理变化。此外,紫外线、潮湿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物理损伤。因此,绝缘老化是化学和物理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170.为了仔细观察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巡视人员可以越过设备的围栏。(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电力设备巡视时的安全规范。电力设备周围设置的围栏是为了保护人员安全,防止触电、机械伤害等风险。即使需要观察设备,巡视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不能擅自越过围栏。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围栏外观察或使用专业工具检查,确保人身安全。因此,题目中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171.室内明配线敷设时,必须与煤气管道、热水管道等各种管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室内明配线敷设时与煤气、热水管道的安全距离要求。明配线指暴露安装的电线管路,而煤气管道泄漏可能引发爆炸,热水管道高温可能导致电线绝缘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电气安装规范,为避免这些风险,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题目中的“必须”强调了规定的强制性,因此正确做法是保持安全距离。答案正确。
172.日光灯的电子镇流器可使日光灯获得高频交流电。(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日光灯使用电子镇流器时,内部的电子元件会将普通交流电(50Hz或60Hz)转换为高频交流电(通常在20kHz到60kHz之间)。高频电流能减少灯管的闪烁,提高发光效率,并降低噪音。因此,电子镇流器确实通过高频交流电驱动日光灯工作。
173.特殊场所暗装的插座安装高度不小于1.5m。(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特殊场所的插座安装高度需根据具体环境确定。例如,潮湿场所通常要求插座不低于1.5米且使用防溅型,而儿童活动场所(如幼儿园)则要求不低于1.8米。题目中提到的“不小于1.5米”若针对儿童场所等需要更高安装的特殊场所,则不符合规范,因此描述不准确。
174.相线绝缘损坏而接地,用电设备内部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等原因,均会造成漏电。(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漏电是指电流非正常地流到地面或导电体。题目中提到的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漏电: 1.相线绝缘损坏接地:火线(相线)绝缘层破损后直接接触地面,电流会绕过正常回路直接流入地面,形成漏电。 2.设备内部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电器内部绝缘失效导致火线与金属外壳接触,外壳带电后若未接地,人触碰时电流会通过人体流入地面,引发漏电风险。 即使设备外壳接地,漏电现象依然存在(只是接地可能触发保护装置)。因此,题目描述的两个原因均正确解释了漏电的形成。
175.当灯具达不到最小高度时,应采用24V以下电压。(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当灯具安装高度不足时,确实需要采用更安全的电压来降低触电风险。但根据常见的电气安全标准(如中国的规范),通常规定的是36V及以下为安全特低电压(ELV),而非题目中提到的24V。因此,题目中“24V以下”的说法不符合标准要求,正确答案应为错误。
176.事故照明不允许和其他照明共用同一线路。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事故照明用于紧急情况,必须确保在正常电源中断时能立即启用。若与其他照明共用线路,一旦线路故障,事故照明可能无法工作,影响安全疏散。独立线路能避免此类风险,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可靠供电。因此,事故照明需专用线路,不可与其他照明共用。
177.对于开关频繁的场所可采用白炽灯照明。(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需要频繁开关的场所使用白炽灯是合理的,因为白炽灯的发光原理简单,通电后立即点亮,且开关操作对其寿命影响较小。相比之下,荧光灯等类型在频繁开关时容易因启动电流冲击而缩短寿命。虽然白炽灯能耗较高,但题目仅针对开关频繁的场景,故这一说法成立。
178.在没有用验电器验电前,线路应视为有电。(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电气操作中,安全规程要求必须假设任何未经验电的线路可能带电。即使操作前认为线路已断电,也可能存在误判、线路残留电压或其他意外通电的风险。因此,未使用验电器确认前,始终应视为有电,以避免触电事故。这一原则是保障人员安全的基本措施。
179.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无功补偿设备,用以补偿系统的容性无功,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系统损耗,支撑系统电压。(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中的感性无功功率,而非容性无功。当系统中存在大量感性负载(如电动机)时,会导致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增加和电压下降。此时,并联电容器通过提供容性无功,可以抵消感性无功,从而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损耗并稳定电压。题目中提到的“补偿容性无功”与实际作用相反,若系统本身容性无功过剩,应使用电抗器而非电容器。因此,题目描述存在错误,正确答案应为“错误”。但根据参考答案为“正确”,可能是题目表述有误,将“感性”误写为“容性”。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系统需求选择正确的补偿设备。
180.电容器应安装在无腐蚀性气体及无蒸汽、没有剧烈震动、冲击、爆炸、易燃等危险场所。(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电容器需要安装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腐蚀性气体会损坏内部元件,震动或冲击可能导致结构损坏,而爆炸或易燃环境会增加火灾风险。因此,题目描述符合电容器安装的基本安全要求,正确。
181.电容器组允许带电荷合闸。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电容器组在合闸前如果带有电荷,可能会因为残留电压与电源电压存在差异,导致瞬间产生极大的冲击电流。这种电流可能损坏电容器、开关设备或引发电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确保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合闸前必须确认电容器已充分放电,避免带电操作。所以,题目中的说法不正确。
18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需要全面管理整个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而其他负责人则需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事务。这种分工明确了不同层级管理者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措施有效落实。因此,题目描述符合法律规定,答案应为正确。
解析来源于网络,
183.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构成《刑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的犯罪行为,只要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或者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赔偿损失,就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虽然积极组织抢救、配合调查或主动赔偿损失可以在量刑时作为从轻考虑的因素,但并非“只要”有这些行为就必然从轻处罚。是否从轻还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如是否主动投案、是否有效减少损失、是否真诚悔罪等因素综合判断。因此,题目中的表述过于绝对,忽略了其他必要条件,故正确答案为错误。
18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个人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个人若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或实施其他妨碍安全疏散的行为,将面临警告或最高五百元的罚款。这一条款旨在保障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确保生命通道畅通。因此,题目中的描述符合法律条文内容。
185.只要多加小心并保持一定的间距,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可以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与居住场所的设置规定。根据相关安全法规(如《消防法》),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必须与居住场所完全分开,不能设在同一建筑物内。即使采取“多加小心”“保持间距”等措施,仍无法消除同一建筑内混合用途带来的重大安全隐患。例如,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火势可能迅速蔓延,人员逃生困难。因此,法律明确禁止这种混用行为,确保居民安全。
186.《安全生产法》明确,应当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安全生产法》的制定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其核心内容强调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并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贯彻安全发展的理念。法律明确要求预防事故、消除隐患,确保生产活动安全有序,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因此,题目中的描述符合法律的核心原则。
187.依据《安全生产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法律明确要求保障事故调查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试图阻止或干扰依法进行的事故调查处理,都属于违法行为。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事故原因能够被准确查明,责任得到合理追究,从而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题目中的描述符合法律要求,答案应为正确。
188.将10A的直流电流和最大值为10A的交流电流分别通过阻值相同的电阻,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交流电流的电阻发热大。(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题目中的直流电流为10A,而交流电流的最大值为10A。对于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实际发热能力)是最大值除以√2,约为7.07A。发热功率由公式 [ P = I^2R ] 决定,因此: - 直流的发热功率:[ 10^2R = 100R ] - 交流的发热功率:[ (7.07)^2R ≈ 50R ] 显然,10A直流的发热功率是交流的两倍,因此同一时间内直流产生的热量更多。题目认为交流发热更大,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89.当电阻R两端的电压U一定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阻R的大小成正比。(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当电阻两端的电压 [ U ] 固定时,电功率 [ P ] 的公式为 [ P =U2/R ]。此时 [ U ] 是常数,因此 [ P ] 与 [ R ] 的关系是反比:电阻 [ R ] 增大,功率 [ P ] 反而减小。例如,若电压 [ U = 10V ],当 [ R = 5Ω ] 时,[ P = 20W ];当 [ R ] 增大到 [ 10Ω ],[ P ] 会减半为 [ 10W \)。显然,题目中“[ P ] 与 [ R ] 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
190.电路中电流大小可以用电流表进行测量,测量时是将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电流表需要串联在电路中才能准确测量电流。如果并联,电流表会因为电阻很小而分流大部分电流,不仅导致测量结果错误,还可能损坏电流表或电路。电压表才是并联使用的,用于测量电压。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91.在电阻并联的电路中,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分支电路的功率之和。(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并联电路中,所有支路的电压相同,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计算总功率时,可以用总电压乘以总电流,即 [ P_总= V×I_总]。由于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 I_1 = V/R_1 ]、[ I_2 = V/R_2] 等,总电流 [ I_总= I_1 + I_2 + ……],因此总功率可展开为:[ P_总= V(I_1 + I_2 +……) = V×I_1 + V×I_2 + …… = P_1 + P_2 +……] 这说明总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因此,无论用哪种方法验证,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确实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
192.几个不等值的电阻串联,每个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不相等。(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在串联电路中,所有电阻依次连接,形成唯一的电流路径。根据电路基本原理,流经每个电阻的电流完全相同,因为电流没有其他路径可选择。即使各个电阻的阻值不同,电流的大小仍由总电压和总电阻共同决定,即总电流等于总电压除以总电阻之和。因此,无论电阻是否等值,串联时每个电阻的电流必然相等。题目中的说法不符合这一规律,所以判断为错误。
193.在电阻并联的电路中,电路的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之和。(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两端电压相同,但电流可能不同。当电流流经并联节点时,会分流到各个支路,最终在另一侧汇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节点的总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因此,整个电路的总电流确实是各支路电流的相加结果。例如,若两个电阻并联,总电流等于两个支路电流的简单相加。即使某一支路断开,总电流也会自动调整为剩余支路电流之和。这验证了题目中的结论。
194.电流通过人体,对人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途径有密切关系。(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确实会影响伤害程度。比如,电流经过心脏或大脑等重要器官时,风险更高。例如,电流从左手到右手的路径可能穿过心脏,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脚到脚的路径通常危险性较低。虽然电流大小、电压和接触时间等因素也很重要,但路径确实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合理的。
195.在爆炸危险场所,应采用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方式供电。(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在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要求极高,需避免电火花或高温引发爆炸。题目中提到的三相四线制和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线若未妥善接地或重复接地,可能导致电位不平衡,增加电火花风险。而单相三线制的中线与地线设计可能不符合防爆场所对隔离和接地的严格要求。 实际规范中(如国家标准),这类场所通常要求采用更安全的系统,例如三相五线制(TN-S),其特点是保护接地线(PE)与中性线(N)严格分开,能有效降低故障电流和火花的产生。因此,题目中的供电方式不符合防爆要求,说法错误。
196.漏电保护器跳闸,应查明原因并消除漏电缺陷,严禁跨越漏电保护器继续工作。(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检测电路异常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或火灾。一旦跳闸,说明可能存在漏电隐患。此时必须检查原因并修复问题,确保安全。如果跳过保护器强行通电,可能导致触电风险或设备损坏,失去保护意义。即使偶尔误跳闸,也应先排查确认安全,而非冒险绕过。因此,题目中的要求是合理的,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197.低压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时,检修人员走错位置,误入带电间隔及过分接近带电部分,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停电检修时,虽然设备已断电,但若操作不彻底或相邻区域仍有带电部分,检修人员误入带电间隔或靠近带电部位,可能因意外接触电流导致触电。即使低压电危险性较低,仍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因此,题目描述的情况是存在的,需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如验电、隔离、警示)来防范风险。
198.为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故障点区域人员应穿绝缘靴。(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跨步电压触电发生在电力设备故障时,电流流入地面形成不同电位。当人行走时,双脚间的电压差可能导致电流经过身体,引发危险。绝缘靴由高电阻材料制成,能有效阻隔电流,减少流经人体的电流量,从而降低触电风险。因此,进入故障区域时穿绝缘靴是正确的安全做法。这一措施符合安全规程,是必要的防护手段。
199.开关电器触头间因强电场而产生热电子发射,温度升高,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触头间介质被击穿,形成电弧。(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开关电器触头的电弧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当触头分离时,接触面积减小,电流密度增大,导致温度升高,可能引发热电子发射(高温使电子逸出)。同时,触头间电压升高会形成强电场,可能直接拉出电子(场致发射)。这两种效应会增加导电粒子,当外加电压足够时,介质被击穿,形成电弧。虽然题目中“强电场导致热电子发射”的表述不够严谨(热电子发射主要由高温引起),但整体过程描述正确,即强电场、温度升高和外加电压共同作用导致电弧。因此,答案正确。
200.电机运行时发出沉闷声是电机在正常运行的声音。(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电机正常运行时通常会发出平稳的嗡嗡声,而沉闷声可能是异常的。这种声音可能由负载过重、轴承磨损、内部零件故障、异物卡住或电压不稳等原因引起,需要检查维护。因此,题目中的说法不正确。
素材来自网络平台,仅供参考
本资料将连载更新,请大家注意条主的更新.由于平台问题,不能正常显示上下标和根号等特殊符号,请大家知悉并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