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俄罗斯和中国签订了一笔军购订单,内容是我国出资30亿美元买下俄罗斯6套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当时这笔交易引发了全球关注,当时这笔合作被视为是中俄军事合作的重要标志,外界也纷纷称赞有了俄罗斯的S-400帮助,中国的国土防空能力又往前进了一步。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从俄罗斯购买的这批S-400系统在中国军方的公开报道中几乎销声匿迹,很少能听到有关部署或使用的消息。外界对此也是纷纷不解,耗资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派上用场呢?既然买回来不用,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呢?这是不是妥妥的浪费?2010年,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气氛异常紧张。美军在中国的南海和东海频繁挑起事端,派遣军舰和侦察机靠近中国领海,不断挑衅中国的海洋权益底线。
2014年5月,中国在南海部署“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和越南在海上进行对峙。当时海上火药味十足,然而南海这边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东海方向又增添新争端。东海方向的钓鱼岛争端持续发酵,南海和东海方向的先后乱局,让我国政府头疼不已。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次年中国就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自此之后,双方在争议海域和岛屿的对峙就从未停歇过。紧张的局势到了2014年更加明显,因为这时候台海问题也浮出水面,美国对台军售和台湾当局的政策调整也让中国保持高度警惕。在巨大的外部压力面前,中国的国防和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那时候,解放军的装备正处于更新换代的过渡期。
歼-20隐形战机和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虽然在当时已经对外公布,可那时候的产能跟不上,无法做到覆盖全国的防空要求。那时候美军的F-22和F-35隐形战机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国产红旗9虽然性能不错,但在复杂电磁环境和高机动目标的拦截方面,能力还是显现出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军方迫切需要一款成熟的远程防空系统,来填补可能到来的未知威胁。而当时的俄罗斯的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名声大噪,也进入了我国军事采购的视野。这款系统号称全球顶尖,配备射程可达400公里的导弹,不仅能拦截飞机,还能拦截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如果部署后,对我国保护沿海城市和重要军事设施尤为重要。经过反复评估后,我国决定采购6套俄罗斯的S-400系统。然而购买过程中并不轻松,俄罗斯态度强硬,而且还有想要坐地起价的意思。因为没有还价的条件,我国只能被迫接受俄罗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完成部署后,测试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少专家都称30亿美元打水漂了。因为它的实际表现远不如宣传的那样,预警雷达号称覆盖数百公里,然而在天气不好的环境下,连对目标的识别都变得很模糊。火控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也很弱,稍微强一点的电磁干扰就能让它失灵。更离谱的是,拦截时命中率更是低到让人难以想象。权衡利弊后,S-400并未被部署到沿海城市军事设施中,而是被部署到南方一些次要地区,负责机场和非核心军事设施的防空任务。当然这30亿美元也并非全都白花了,因为在S-400的启发下,中国加速了红旗系列导弹的升级。红旗9B以及红旗16和红旗17等中短程系统相继问世,不仅在性能上超过了S-400,而且还助力了我国国产防空系统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