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毕业季,皖西学院中药学专业喜讯频传,204栋110室和201室两间女生寝室凭借着顽强拼搏的毅力、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书写了全员考研上岸的佳话,十一名同学分别被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浙江工业大学7所高校录取,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学子奋勇前行。
备考之路,荆棘丛生。从清晨六点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到深夜台灯依旧散发着暖黄的光,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坚持。每天一同奔赴图书馆,抢占自习室“黄金座位”,制定详细到每小时的学习计划,相互监督完成,周末轮流分享专业课思维导图。备考期间,寝室长主动整理历年真题,建立“错题共享库”,她们利用专业实践优势,将大别山中药材资源调研项目与考研复习结合,在备考中融入实地采集的标本数据。此外,寝室还自发组织“模拟复试擂台赛”,针对性提升面试表现。

皖西学院中药学专业深耕大别山中医药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科研反哺”的特色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学生匹配研究方向契合的导师,从院校选择到复试调剂提供全流程指导。2024年,学院更联合六安市长三角一体化产教融合基地,为学生提供中药材种植、炮制等实践机会,使其在考研面试中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学院建立的“考研互助生态”成为关键助力,除定期举办“研途有你”经验分享会外,还设立“考研自习专区”,配备专属图书角与心理咨询服务。

面对外界对中药学专业“就业面窄”的质疑,110寝室的孙同学(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回应道:“中医药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既能在实验室解析药效成分,也能扎根乡土推动产业升级,何愁没有用武之地?”全员上岸的11名学生中,研究方向聚焦于“中药创新制剂开发”“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研究”“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从大别山的“百草园”到双一流高校的实验室,这两个寝室的故事,是皖西学院“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学在大别山将成为校园新风尚。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培育更多“知本草、懂科研、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医药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