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催孩子结婚,从孩子20出头,一直催到孩子都快40了。
结果却是——孩子似乎有种越来越不想结婚的迹象。
为了帮助各位焦虑得吃不下、睡不着的父母,我专门写这篇文章,希望能对你们催婚有点效果。
文章一共2000来字,分为4个部分,读完大概需要4—5分钟,大家可以慢慢看。

父母催婚,通常的说辞,不就两种嘛————好说、歹说。
所谓“好说”,就是说结婚的好处。
“你看你,一个人过,多孤单,有个人陪着你多好!”
“你早点结婚,趁我们还年轻,还能帮你带带孩子。”
“结婚了,有个依靠,遇到什么事有个人跟你商量~”
……
至于“歹说”,就是说不结婚的坏处,比如:
“你现在不抓紧点,以后年纪大了,后悔都来不及”
“你不结婚,以后你老了怎么办”
“你不结婚以后死了都没人知道”
“你不结婚,我们在亲戚朋友面前头都抬不起~”
……

好说歹说都说尽了,孩子稳如泰山,纹丝不动,最后你仰天长叹——“生到你这根爹,老子直接是没得办法咯~”
为什么无论是“好说”还是“歹说”都没有用?
原因有两点:
一是人都有逆反心理,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这是几千年来,人类从儿童时代就养成的习惯;
二是父母不断催婚,就会让孩子觉得结婚这个事非常非常重要,面对非常重要的事,人们往往采取拖延手段。
很多人上班,面对非常重要的工作,他们往往就会先去抽烟、打游戏、刷短视频。
事情越重要,逃避心理越严重。
你要意识到一点,你的孩子,他不是不想结婚,他肯定是想结婚的,只是他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得等一等,等他挣到钱了、等他遇到合适的人了——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拖延行为。
所以,你得非常清醒地意识到:
催婚,肯定是没有用的,如果有用——你早都催成功了。

其实不只是催婚,不信你回忆一下,自从孩子出生到长大,这二三十年,任何事情,你但凡是催他,他都不耐烦、不愿意。
比如:
小时候,他喜欢看电视,你催他赶紧去写作业,他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最后看着你要揍他,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写作业;
他上了初中、高中,你不断催他好好学习,叫他别贪玩、别沉迷游戏、别谈恋爱,告诉他考上了大学,以后就有好日子了;如果考不上大学,以后就得像你一样为生存奔波,结果就是,你说的一切,他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当回事;
后来他上大学了,寒暑假回家,天天半夜不睡,睡到中午不起。你催他起床,喊一遍又一遍,他就像是被502粘在床上一样,最后要不是你拉开窗帘、拿起扫把、拽开被窝,他才起。如果你光是催,无论你怎么催,他都不起。
……
这些例子表明,催是没有用的。
不仅仅是催婚没用,而是你催啥都没用。
既然催没有用,那该怎么办?

你想要孩子结婚,那就得搞清楚,人类为什么要结婚?
大家都很熟知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当初上帝造人,造出了亚当,又造出了夏娃,让他们在伊甸园玩耍。
上帝告诉亚当和夏娃,伊甸园里一切果子,他们都可以吃,唯独“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吃。
结果,夏娃禁不住诱惑,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实,还让亚当也吃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就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开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虽然这个故事只是西方人的传说,并不是人类婚姻的真正起源,但它也反映了西方先祖对于人为啥要结婚生子的思考。
这种思考,是很合理的。
因为,结婚也好,生孩子也罢,本质上就是一件对男人、对女人毫无好处的事情。人类、包括一切动物,只是基因的奴隶,不得已、不受控地要繁衍后代而已。
就像草原上的狮子,雄狮完成输出以后,就一走了之,有孩子和没孩子,对一头雄狮而言,有何意义呢?
没有。
雌狮怀孕100多天,生下小狮子,保护它们、抚养它们,它们长大了,就离开狮子妈妈了——这对于狮子妈妈而言,有何意义呢?
没有。
人也是动物啊,只是基因使然,并无意义,也无好处。
既然一件事对人毫无好处,那人为什么要去干呢?

所以西方古人的猜测还是蛮有道理的——就是因为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上帝不让人干,人们非要干;你让我往东,我非要往西——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禁果效应”。
我爹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他居然非常熟练的使用这个知识。
比如我上小学的时候,特别贪玩,对读书写字一点兴趣都没有。我爹为了让我多读书,他就把很多书放在他的床头柜、三开柜里,还一遍一遍地告诉我,那些书小孩子不能看。
结果他越说我越好奇,越不让我看我就越想看。
我就趁他不在家,悄悄打开柜子,把那些书拿出来看,还趁他没回来之前就悄悄放回去——其实,那些书,就是我爹想要我去看的。

当你明白“禁果效应”这个概念以后,你就可以跟以前的方式反着来了。
以前你不断告诉孩子结婚的重要性、不断说结婚的好处、不断说不结婚的坏处,你越说孩子越不想结、越想“以后再说”。
从现在起,你就开始鼓吹不结婚的好处,说婚姻的坏处,“不结婚挺好的,我就特别羡慕那些不结婚的人,一辈子无牵无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根本不用去操心、担心任何人”“我也是想通了,结婚有什么好处呢?没有,我跟你爸(妈)结婚二三十年了,细细算起来,我有过半天幸福的日子吗?没有……”
这叫什么?
这叫——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你鼓吹不结婚、鼓吹不生孩子,说婚姻的坏处,说生孩子的坏处——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起来了,他会觉得,“你不要以你个人的经验代表所有人好不好?你自己婚姻不幸福,别人也不幸福?哼,我就要证明给你看,结婚也是能幸福的!”
既然你叫他往东,他非要往西——那你如果想要他往东,你最好是叫他往西。
就像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厌学、不想读书,父母叫他好好读书,“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只能向我们这样干苦力”,孩子却说,“我就宁愿干苦力也不愿意读书”。
不懂“禁果效应”的家长,看到这种情况,只能生气、焦虑、苦口婆心劝说,而那些聪明的家长,就会顺着孩子,他不是宁愿干苦力也不愿读书吗?那就寒暑假直接把孩子送到工地去打工,在工地干个把月,孩子就老实了,从那以后乖乖回到学校念书。
我的很多朋友,父母都离婚了,按理说,父母都离婚了,面对离婚,他们应该是压力更小才对,但事实是——如果婚姻不幸福,他们更不想离婚。
为什么?
就是因为逆反心理作祟——他们不想像父母那样,要跟父母反着来。
既然孩子想父母反着来,当父母的,就跟顺着孩子来呗,因为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做,孩子总想跟你反着来。
所以,如果孩子不想结婚,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作者|李弯湾
世事洞明皆学问,知识总是反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