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至13日,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展示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项发明成果。
我校遴选13项成果参加本次国际发明展的现场展示,共获得15个奖项,包括4项“特别嘉许金奖”、4项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以及2项“特别大奖”!


“特别嘉许金奖”项目
环境学院谷成教授、陈张浩助理教授团队的“一种高效降解全氟烷基化合物的自组装胶束技术”,该项目通过在反应中构建自组装胶束,有效拓展了高级还原反应的适用范围,大大降低了还原反应对氧气含量、pH变化的敏感性,实现了对全氟烷基化合物的高效降解脱氟,为以全氟烷基化合物为代表的典型新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构建了基于自组装胶束的高级还原工艺;拓展了还原反应在有氧、酸性条件下对PFAS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肖科博士后团队的“钙钛矿-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该项目采用宽带隙与窄带隙钙钛矿材料一体化串联结构设计,通过可量产化加工工艺实现高效低成本制造。该技术不仅突破了单结钙钛矿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极限,同时具备低能耗、高量产性的优势,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产业化路径。

大面积钙钛矿-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制造和器件结构示意图
化学化工学院王元元教授团队的“无机纳米材料的直接光刻技术”,通过配体工程实现了将无机纳米材料转化为具有光敏响应特性的功能油墨,彻底摆脱了对传统有机聚合物光刻胶的依赖。这一技术不仅简化了光刻步骤,还在图案精度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实现了高达3200 ppi的图案分辨率与小于100 nm的线边粗糙度。这种无胶光刻策略高度契合微型显示器制造的实际需求,显著提升了显示分辨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材料和工艺复杂性,为下一代高分辨率、低成本、绿色制造的先进显示技术提供了可行路径。

通过配体工程,将纳米材料转化为光敏油墨,建立了一种无需传统有机光刻胶的直接光刻工艺,用于高分辨量子点显示制造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任鑫坤副教授团队的“基于合成生物的表面活性剂绿色制造与功能化应用”,该项目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了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绿色生物制造体系,通过大数据驱动生物酶定向进化设计构建了系列工程化微生物菌株,拓展了高价值表面活性剂与生物酶的高效、低成本合成新途径,为绿色化工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构建了工程化微生物菌株,拓展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酶高效、低成本合成新途径,为绿色化工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金奖项目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周豪慎教授、郭少华教授、徐晟博士后团队的“低成本、高能量、长寿命的钠离子电池”,项目团队发明了一款低成本高效能长寿命的环保型钠离子电池,可以作为现有能源问题的高效解决方案。
能源与资源学院朱嘉教授、宋琰助理教授团队的“界面光热盐湖提锂技术与装置”,团队开发了太阳能蒸腾驱动的锂提取与储存装置,利用自然阳光从盐湖中直接提取并储存锂,无需占地或额外的能源输入。
环境学院许柯教授团队的“微磁悬浮载体及其强化下的多污染物低碳净化工艺”,团队发明了一种新型微磁悬浮载体及一体化反应器,并开发了低碳排放的常规污染物(碳、氮)/新污染物(抗生素等)协同净化工艺。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物理学院贾琨鹏助理教授、谢臻达教授、祝世宁院士团队的“小型化光生微波源”,团队发明了一种基于克尔光频梳的20GHz小型化光生微波源器件,相位噪声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国际首创小型化光生微波源作为小型化、高性能雷达核心器件,有望解决低慢小目标探测难题,进而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银奖项目
化学化工学院陈尚尚教授团队的“基于聚磷酸咔唑的高性能钙钛矿光伏正极材料”,该材料通过高分子聚合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材料涂覆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助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6%的纪录效率,并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化学化工学院康斌教授、徐静娟教授、陈洪渊院士团队的“免标记光学电生理成像系统”,该显微系统可以测量活细胞的电活动,具有单通道灵敏度和高通量检测能力。
环境学院叶林教授团队的“融合剩余污泥利用和高效功能微生物维持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该项目将剩余污泥利用和高效功能微生物维持相结合,提高了污水中氮素及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和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物理学院赖耘教授团队的“透明哑光玻璃”,项目团队基于无序光学超表面设计加工出了宏观尺寸(>4英寸)的透明哑光玻璃,在同一种材料中首次融合了漫反射和透明这两种传统上矛盾的光学属性,可应用于防眩光高清屏幕、具有哑光外观的墨镜、透镜和窗户,动态高清透明显示等场景。
关于“日内瓦国际发明展”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办于1973年,由瑞士联邦政府、日内瓦州政府、日内瓦市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举办,是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
2018年以来,我校连续多次携科技成果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均获奖项。
祝贺获奖团队!
期待更多南大人
在探索前沿科技的征途中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胸怀寰宇,勇担使命!
再创佳绩,争做表率!
来源:南京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院
文字:吕春梅
图片:吴 可 吕春梅
封面制作:翁雨晨
信息整理:许宝颐 翁雨晨
编辑:易琪峰 王 颖 戚茗秋 崔静宜
责编:郭安康 王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