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丰台站的"双子塔"还在刷屏时,上海悄然启动了另一项重磅工程——宝山站于近日正式开建(上海第四大铁路枢纽)。这座定位为"四场合一、双层车场"的超级枢纽,不仅承载着日均5400万人次的客流压力,更暗藏了破解长三角交通困局的"密钥"。


面对寸土寸金的上海北部,传统单层站场已无法满足需求。宝山站首创的"上层高铁+下层普铁"垂直布局,将8台18线压缩至立体空间:沪渝蓉高铁(时速350km)占据高架层4台8线,沪通铁路二期(货运为主)下沉至地下10线。这种设计让土地利用率提升近60%,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施工挑战。

工程师们如何啃下硬骨头?
地质难关:施工区域存在深厚软土层,需打入直径1.5米的钢管桩加固地基;精密拼接:双层结构间需预留20余处转换通道,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多线协同:同步推进高铁、地铁、市政道路三大工程,高峰期日均投入机械超千台。
从蓝图可见四大亮点:
零换乘革命:地下换乘厅直连19号线,未来可实现"高铁-地铁-公交"无缝衔接;经济新引擎:站体上方将建26万㎡商业综合体,打造"站城融合"示范区;辐射效应:作为北沿江高铁始发站,合肥、武汉等长江沿线城市将纳入上海3小时经济圈;技术输出:其双层车场设计已被纳入国铁集团《新时代铁路枢纽规划导则》。

尽管项目总投资尚未完全披露,但参考同类工程推测或超300亿元。部分市民担忧密集施工影响区域环境,对标纽约中央车站、东京涩谷站的发展轨迹,适度的短期阵痛将换来长期红利。目前,施工单位已采用全封闭降噪棚等技术降低扰民,并承诺2027年如期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