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后世称为“巴黎审判”的盲品会上,美国葡萄酒的胜利,撕碎了旧世界的傲慢,也揭开了美国葡萄酒的黄金时代。
苦涩的开端
1769年,加州的第一批酿酒葡萄藤由传教士种植于圣地亚哥传道院,初期的葡萄酒主要面向家庭和朋友,没有大量走进市场。
1833年,加州首位商业酿酒师让·路易斯·维格里斯(Jean Louis Vignes)在洛杉矶种下了第一批欧洲葡萄品种,并把他酿的酒在市场上大量出售,生意很好,引得其他酒庄纷纷效仿。加州的红酒也因此开始商业化进程。
美国第一个酒庄——布埃纳维斯塔酒庄,建于1857年
淘金热带来的转机
19世纪中叶,加州淘金潮吸引了大量欧洲移民。1857年,匈牙利商人 Agoston Haraszthy 从法国、意大利带回上百种葡萄藤,亲自挖掘索诺玛的第一个葡萄酒窖,在索诺玛建立首个现代酒庄Buena Vista,奠定了加州的葡萄种植基础。Charles Krug则在1861年的纳帕谷,创立了第一家酒庄查尔斯库克酒庄(Charles Krug),开启了加州葡萄酒的新时代。
美国禁酒令期间照片
然而,1920年1月17日凌晨0时,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又称“沃尔斯特法案”)的正式生效,将美国推入长达13年的禁酒令深渊。 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
这一法案,导致超过2000家酒庄被迫关闭,葡萄园化作焦土。随着时间的推移,禁酒令的负面影响愈发明显。酒类产业的消失导致大量税收流失,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民众对禁酒令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在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二十一修正案,废除了第十八修正案,禁酒令正式结束。
1976年5月24日,一名英国商人史蒂芬·史普瑞尔(Steven Spurrier)、一位《时代》(TIME)杂志记者乔治·泰伯(George Taber)、九位法国评审、二十款葡萄酒,一场本不被看好的盲品会。
这场盲品会分为红、白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有十款葡萄酒(六款美国酒和四款法国酒)。品鉴会上的白葡萄酒均由霞多丽(Chardonnay)酿制,而红葡萄酒方面,则是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主导的波尔多混酿对战加利福尼亚州的赤霞珠葡萄红葡萄酒。
1976年“巴黎审判”现场照片
在品鉴会现场,评审们带着对加州葡萄酒的偏见,发出了“毫无香气可言,这肯定是加州酒”这样的评论。但最终的品鉴结果却大出众人所料,白葡萄酒组别的冠军由加州的蒙特莱那酒庄(Chateau Montelena Winery)夺得。红葡萄酒组别的冠军则由加州的鹿跃酒窖(Stag’s Leap Wine Cellars)摘下。
上图:白葡萄酒组别冠军加州蒙特莱那酒庄
下图:红葡萄酒组别冠军加州鹿跃酒窖
这场原本对美国葡萄酒极不友好的巴黎审判瞬间轰动全球,改变了世人对新世界葡萄酒的认知,美国尤其是加州的一些葡萄酒一举进入世界优质葡萄酒版图。
这场胜利不是偶然。早在1950年代,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已建立全球首个葡萄酒科学体系;蒙大维等先锋酒庄则大胆引进法国橡木桶、控制发酵温度,让赤霞珠展现出新世界的磅礴果香。
巴黎审判后,美国葡萄酒驶入快车道:
膜拜酒神话:作品一号(Opus One,蒙达维与木桐庄主联名)、啸鹰(Screaming Eagle)、哈兰庄园(Harlan Estate)等酒庄已然成为收藏家的圣杯;
从纳帕谷到俄勒冈威拉梅特谷,从华盛顿州到纽约五指湖,美国葡萄酒不再盲目模仿欧洲,而是挖掘火山岩、海岸雾、高海拔的独特表达;
从被嘲讽的"乡巴佬饮料"到拍卖行的宠儿,美国葡萄酒的逆袭印证着一个真理:伟大的葡萄酒永远在打破规则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