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宝,看着宝宝一点点解锁坐、爬、站、走这些大动作技能,家长们满心欢喜。不少家长觉得,宝宝越早学会这些,就越聪明、发育得越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关于宝宝坐、爬、站、走,可不是越早越好哦。
坐得过早的隐患
宝妈小李满心期待宝宝能早日学会坐,于是在宝宝四个月大时,就经常让宝宝靠着枕头坐。一开始,宝宝似乎坐得还像模像样,小李特别开心。可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宝宝的腰部总是软软的,坐一会儿就弯腰驼背,而且小屁股也总是扭来扭去,坐不稳。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小李,宝宝的脊柱和腰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到能支撑长时间坐姿的程度,过早让宝宝坐,会给脊柱带来过大压力,影响脊柱正常发育,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脊柱侧弯。小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不已。正常情况下,宝宝一般在6 - 8个月开始学会独坐,在这之前,宝宝的脊柱和肌肉需要时间慢慢发育,家长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爬得过早的风险
宝妈小王看到邻居家宝宝五个月就开始爬了,心里有些着急,也想让自家宝宝早点学会爬。她每天都让宝宝趴在地上,试图引导宝宝爬行。然而,宝宝每次都显得很抗拒,没爬几下就大哭。而且,小王发现宝宝爬行的姿势很奇怪,两条腿用力不均匀。后来咨询医生才知道,宝宝骨骼和肌肉力量还不够,过早强迫宝宝爬,可能会让宝宝形成错误的爬行姿势,影响腿部骨骼发育。一般来说,宝宝7 - 10个月开始学爬比较合适,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身体各方面条件逐渐成熟,能够自然地开始探索爬行。
站得过早的危害
宝妈小赵发现宝宝九个月大的时候,总喜欢扶着东西站起来。她觉得宝宝很厉害,还经常让宝宝站在自己腿上蹦跳。可是一段时间后,小赵发现宝宝的腿有点弯曲。医生检查后表示,宝宝的腿部骨骼还比较软,过早站立和蹦跳,会给腿部骨骼带来过大压力,容易导致腿部变形,比如出现O型腿或X型腿。正常情况下,宝宝10 - 12个月开始尝试站立比较合适,这时宝宝腿部骨骼和肌肉力量相对充足,能够承受身体重量。
走得过早的弊端
宝妈小钱看着宝宝十一个月就能扶着墙走几步,特别高兴,经常鼓励宝宝走路。但很快,她发现宝宝走路姿势不太对,总是踮着脚尖,而且走一会儿就喊累。医生解释说,宝宝的足弓还没有发育完全,过早走路,宝宝的脚不能很好地支撑身体,容易影响足弓发育,还可能导致扁平足。一般宝宝12 - 15个月开始学走路比较适宜,这个时候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和腿部力量都能满足走路的需求。
宝宝坐、爬、站、走,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过早进行这些动作,可能会给宝宝的身体发育带来各种问题。家长们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宝宝身体自然发育成熟,在合适的时间给予适当引导,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绽放成长的光彩,我们只需静静守护,陪伴他们一步步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