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他治病救人50年,命运却让他儿子患癌去世,自己老了也患癌

晓评天下 2022-02-27 22:34:20

文/红尘人间客

桥头村地处大山深处,年近七旬的刘唐奇是这里唯一的医生,为了一方村民的健康,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50多年。

50多年来,刘唐奇每天吃完早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步行五里山路,给分散居住在山里的村民看病。

然而,刘唐奇所做的不仅仅是为民看病这么简单,村民收入低,付不起医药费,刘唐奇就带着村民脱贫致富。

为此,刘唐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房子不幸被大火烧毁,全身家当毁于一旦,因为忙于工作,儿子患癌他没见过最后一面,自己患癌也放不下脱贫产业。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刘唐奇奋斗至此的呢?

一、

刘唐奇出生于中药世家,父亲靠行医为生,小时候的刘唐奇就常常跟随父亲一起上山采药,正是一次上山采药的经历,让刘唐奇走上了村医之路。

那日,刘唐奇照常和父亲一起上山采药,在采药下山的路上,父子俩突然遭遇暴雨,暴雨引发了山洪。

山路上的泥沙随着雨水冲刷而下,父子俩也随着山上的泥沙一路往下滑,就这样一直滑了一二十丈的路,身上都是被沿路滚石刮碰的外伤,两人一路摸爬滚打,在大山里与山洪整整周旋了一天。

一直到第二天,精疲力尽的父子俩才被路过的一位村民发现,村民将父子俩带回家,为他们烧好热水,备好换洗的衣服,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饭菜。

附近的村民得知他们父子是上山采药受伤的,都纷纷跑来慰问,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就带着自家种的萝卜、红薯、鸡蛋送给他们。

村民的热情让父子俩都感激不尽,在村民看来,父子俩都是医生,上山采药也是为病人采药,他们父子都是大好人,谁一生没有个病痛,对于医生他们都满怀尊敬。

村民的善意让刘唐奇的父亲深受感动,他告诉刘唐奇,村民们的大恩,要一生相报。

他是这样劝诫刘唐奇的:“儿子啊,我们不要想着钱钱钱,老是记挂着人家的钱,不关注人家的生命。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刘唐奇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他在心里下定决心,要一生一世回报村民。

中学毕业后,他接过了父亲的药箱,成为桥头村的一名乡村医生。

当地山路崎岖,坡陡路滑,十里八村,谁家有病人需要上门诊疗,刘唐奇总是随叫随到,哪怕是寒冬腊月,他也从不推脱。

每次出诊都要迎着寒风,上上下下的坡,硬着给刘唐奇热出了一身的汗。

刘唐奇每天忙碌,有时要忙到深夜一两点,好不容易可以脱衣睡觉,突然又有人来敲门,刘唐奇只能把衣服重新穿好。

刘唐奇说:“我只要能够动,不管谁来找我,我就是爬也要爬起来给人家看病。”

因为身处大山,村民收入低,刘唐奇常常免费为村民看病。

周大娘是村里的五保户,靠政府的低保生活,对于这样的病人,刘唐奇不仅免费看病,还经常给他们一些帮助。

为周大娘开好了药方后,深知周大娘经济困难,刘唐奇还拿出了四百块钱给周大娘:

“我知道你没钱,我给你一点钱,这里可能用不了四百块钱,这个药也就三百来块钱,我就给四百块钱,你去加点营养。”

周大娘推脱,刘唐奇直接将钱塞给了大娘:“来来来,莫客气了!”

二、

刘唐奇在大山深处行医救人,直到一件事的发生,让他意识到仅仅治病救人并不能解决村民的疾苦。

刘唐奇照往常一样出诊,这次村里的一个小孩肚痛难忍,疼起来能直接在地上打滚,孩子的肚子硬得像块石头,一摸一大捆的蛔虫,原来孩子得的是蛔虫性肠梗阻。

这种病只能手术治疗,可村里的诊所没有手术条件,刘唐奇只能建议家长快点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

可家长却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怎么也凑不足手术费用,就这样一耽误,刘唐奇离开的当晚,孩子就不幸身亡。

人死一万,误死三千,在刘唐奇看来,这个孩子不应该死亡的,这成了刘唐奇一生的遗憾,他后悔自己没有亲自送孩子去医院,不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生命是第一宝贵的。

父亲的这句话在她耳畔回响,怎样帮助村民增加收入,避免因贫困而耽误治疗呢?

他想到了父亲带他采过的中药材,那个时候山上遍地都是药,刘唐奇就带着有采药想法的村民去山上采药,手把手地教大家识别草药,采摘草药。

哪里的山高就带着村民去哪里,因为往往越险峻的山,草药就越多越珍稀。

山上有很多青苔,还有很多的石头树桩,一不小心踩到就会双脚打滑摔倒,头很容易就会磕到旁边的石头树桩。

刘唐奇的头上至今还有一条槽,正是之前采药摔伤留下的疤痕,最严重的时候,刘唐奇整整昏迷了十五天。

草药采回来后,刘唐奇又帮着村民统一筛选,晾晒、清洗、裁切,并送到药材公司去销售,第一次卖草药,村民们卖了49块钱,49块钱在现在看来不多,但那时一个打工人一天的工资只有5毛。

朴实的村民硬要将卖草药的钱分一半给刘唐奇,他们说:“没有你就赚不到这个钱。”

刘唐奇婉拒了村民们的好意:

“你搞错了,这个全是你挖来的,真正的受益者是你,我给你帮一天的忙,我又没费好多劲,为什么要归我呢?”

在刘唐奇的带领下,村民的收入增加,可到入秋之后,村民们卖药出现了问题。

入秋之后阴雨绵绵,采回的草药无处晾晒,晾不干就没办法卖钱,刘唐奇干脆在家支起了炉子,帮村民们烘烤药材。

谁能想到,意外就这样发生了。

草药在炭火炉上烘烤,烤干了水分后,温度逐渐攀升,草药已经烘烤干了水分,温度也达到了燃点,就这样燃烧起来。

秋季天干物燥,火一着直接沿着刘唐奇的房子烧了起来,消防队整整出动了三辆消防车才将火灭掉。

刘唐奇的家被烧成灰烬,看着一片狼藉的家,电线,天花板都被烧得一干二净,刘唐奇为了帮村民烘草药,将全身家当都烧光了,

这下一向顺着刘唐奇的妻子受不了了,她觉得心痛极了,一向佛系的刘唐奇也浑身瘫软,他觉得自己干不下去了。

看到刘唐奇为了帮助大家搞得倾家荡产,村民们纷纷把之前卖药的钱送到了刘唐奇家,大家都自发地给刘唐奇凑钱。

刘唐奇拒绝了村民们的好意,他跟村民们说:“这不是你们的问题,这是我的问题,不可能让你们承担。”

村民们的一番轻易,让刘唐奇再次坚定了带大家脱贫致富的决心,失落的刘唐奇再次振作起来:

“老百姓救过我,我也是有回报之心的,要救命,要救贫困的人,要治好病,有什么办法呢?丢了就丢了吧,再重新干吧!”

三、

刘唐奇继续带着村民们上山采草药,随着采药的人越来越多,附近的野生药材逐步减少,有时翻几座山也空手而归。

眼看要坐吃山空,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刘在农田里发现了几株药材,那是人们无意间丢下的种子,长出了中药苗儿。

刘唐奇想到,既然草药能在田里长,为什么不能去山上采摘草药种子回来种,种的产量肯定高。

说干就干,刘唐奇带着村民们在村里的荒坡上开荒挖土整地,吃住都在山上,十天半个月不下山。

由于过度劳累,出汗后又没有条件洗澡,刘唐奇得了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神经性疼痛,疼起来厉害得很。

可大家开荒干得热火朝天,刘唐奇也顾不得去医院,自己在山上挖了点草药,揉碎就直接敷在了上面。

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刘唐奇的身上现在依旧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水泡痕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几年的努力,大片的中草药在山坡上成长起来,家家户户都有了不错的收益,最低的收入都有五万一亩,最高的有十万一亩。

就在刘唐奇为自己的想法得到实现而高兴的时候,打击突然降临,大儿子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瘤。

偏偏这个时候,刘唐奇种植的草药爆发了大面积的虫害,不治理就会绝收,刘唐奇脱不开身。

带儿子看病的任务落在了妻子身上,北京、长沙各个地方的医院都跑遍了,妻子一个人流尽眼泪,在辗转半年的治疗后,儿子还是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去了。

刘唐奇在村里行医,救助过很多人,唯独救不活自己的儿子,甚至还因为治病救人服务村民,错过了和儿子相处的最后时光。

虽说没有埋怨和指责,但夫妻间还是隐隐地有了一个心结。

作为医生,老刘没有把足够的关爱带给同样是病人的儿子,孩子成长的一幕幕总是浮现在眼前,每到此时,一种深深的自责就会在他心中涌起。

一时之间,刘唐奇老了许多,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念想:

“要如何撑起来,要把自己的事业搞起来,让更多的人,莫像我儿子一样,要让大家活着,健康活着!”

四、

刘唐奇的二儿子“刘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北京一家专业文艺团体中的男中音歌唱家。

哥哥去世后刘智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无助,他觉得父母苍老了许多。

看着父亲年纪那么大还在为中药产业奔波,作为儿子的他深感不忍,他萌发了回乡帮父亲种药材的想法。

刘智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他觉得父亲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儿子的决定,刘唐奇坚决反对。

儿子歌唱出身,在北京会有更好的发展,如果回乡,那之前的一切都跟他没关系了。

刘智觉得农村也是个大舞台,将中药做成产业,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他觉得自己应该像父亲一样,做个善良而又执着的人,最终在刘智的说服下,刘唐奇同意了儿子回乡。

当时,刘唐奇正致力于将野生药材“黄精”培育成种植品种,可种了几年都没有成功。

刘智接受过高等教育,在这一方面思维比较活跃,他认为光靠自己摸索是不行的,他请来了省城的种植专家做技术指导。

从那时起,刘唐奇父子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泡在药棚里,研究黄精的培育方法。

也是那时起,刘唐奇的身体出现了异常,他常常冒虚汗发低烧,感受到了自己的异常,刘唐奇背着家人偷偷到医院做了检查。

结果是“恶性淋巴癌晚期”,癌细胞遍布全身,未来该如何是好?

面对癌症,刘唐奇表现得很淡然:

“人总是要死的,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想一天办法,要有决心,有信心,要配合医生治疗!”

刘唐奇先后做了13次化疗,三次进入手术室,最后一次手术,刘唐奇的脖子上留下了31厘米的刀疤。

长期的生病让刘唐奇体重锐减,好不容易出院在家物理治疗,刘唐奇却闲不住,他拄着拐杖来到了山上的药材基地。

在刘唐奇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每天上山下山的运动中,刘唐奇的病情逐渐好转,体重也日日增加恢复正常,这让大家都非常高兴。

终于,在专家的指导下,刘唐奇和儿子培育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黄精品种。

为了让更多农民通过种植黄精脱贫致富,大病初愈的刘唐奇四处奔走示范种植。

在刘唐奇的推动下,黄精种植在当地得到全面推广,种植面积达17万亩,十多万村民参与其中。

刘唐奇的一生都在传承善意,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村医一职,儿子从他手中接过中药产业。

回想起一生经历的种种坎坷,刘唐奇不禁感慨万分,他曾十多次濒临死亡,但每次都能死里逃生。

大家都说,刘唐奇没死是因为他是个专门做好事的人。

《我不是药神》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医者仁心,刘唐奇的一生都在济世救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刘唐奇不仅仅是治疗病痛,更是解救村民于水火,不求回报的善意让他的一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 阅读: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