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女排新一期集训名单一公布,好家伙,赵勇改革力度真大,不仅大胆提拔了一大批新人,而且再一看这些所谓的后起之秀,除了二传和自由人,个个身高190以上。

单琳倩,副攻,19岁,身高1.94米,北京女排主力队员,今年联赛拦网得分排名第8名,副攻榜第22名,U21世锦赛冠军成员。
董禹含,主攻,19岁,身高1.90米,全运会资格赛主攻手排名第6位,U20亚锦赛冠军成员。
陈厚羽,副攻,19岁,身高1.94米,上海女排队员,今年联赛副攻榜第19名,U20亚锦赛冠军成员。
王奥芊,副攻,17岁,身高1.96米,来自上海(还是中学生,没打联赛),U18亚锦赛冠军、最佳副攻。
杨舒茗,接应,16岁(2008年7月生),身高1.92米,中学生,2024年世青赛冠军队队长、MVP。
万梓玥,副攻,20岁,身高1.96米,江苏女排主力队员,今年联赛拦网得分第10位,副攻榜第27位,2023年U21世锦赛冠军。
范泊宁,接应,19岁,身高1.93米,江苏青年队主力队员,今年联赛每局扣球得分第6名。

中国女排选新苗别掉进“高个陷阱”,光会扣球可撑不起场子
乍一看这些小队员身体条件都还不错,赵勇的国家队阵容在身高上绝对不吃亏。
可再往下细琢磨,冷汗就下来了——这满场的“进攻手”里,到底谁能蹲下来接一传?谁能趴在地上“擦地板”?赵勇指导的新国家队,怕是掉进了“重攻轻守”的老误区。
排球是个“攻守一体”的运动,看看这届国家队里,有几个小球技术好的队员呢?
也许正因为考虑到了攻守平衡这一点,所以,赵勇这次推倒重来还是保留了四名老将,龚翔宇、王梦洁和李盈莹以及王媛媛,这几个人里前三个都是接一传高手。不过,在李盈莹缺阵的时候,中国女排的主攻线大概就有点麻烦了。

想想看,蔡斌带队时,手里还有朱婷、李盈莹这样的“全能战士”,即便如此,巴黎奥运会上面对塞尔维亚的跳飘发球,一传还是被冲得七零八落。现在倒好,新生代里能接六轮一传的,有吗?
庄雨珊算是这批新人里难得的“小球手”,传球手感细腻,防守卡位灵活,可182cm的身高在如今的国际赛场确实吃亏。去年世青赛上,她在后排防守时多次被对手的平拉开扣球直接砸穿,拦网时更是经常被对手“超手”。

赵勇改革想仿效陈忠和,可是陈忠和时代的队员个个身怀绝技,即使副攻刘亚楠也能接一传也能打出不少战术球,而且那批队员的小球串联技术也是史上最好的。赵勇选的这批队员能和她们比吗?
排球场上有句老话:“进攻能赢一场球,防守能赢一个冠军。”当年郎平指导打造“七仙女”阵容时,最看重的就是“攻守平衡”——朱婷既能打超手进攻,也能接六轮一传;张常宁前排能拦网,后排能防守;就连副攻颜妮,都练出了一手漂亮的一传技术。

现在倒好,选人的标准越来越单一,仿佛只要能扣球就能进国家队,却忘了排球是“六项技术缺一不可”的运动。没有扎实的一传防守做支撑,再漂亮的扣球也只能是“无源之水”。
当然,我们理解教练组想培养“高快结合”的新一代阵容,也支持给年轻队员更多机会。但培养新人不能走极端,不能只盯着进攻数据,却忽视了基本功的打磨与要求。
排球不是“扣球游戏”,没有稳固的一传防守做根基,再高的“空中楼阁”也会倒塌。

眼下,中国女排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期。希望教练组能擦亮眼睛,别被“高个数据”迷了眼,多给那些真正“能攻善守”的队员机会。毕竟排球是团队运动,需要有人在网前“炸碉堡”,更需要有人在后排“织安全网”。
否则等到老队员退了或者出现伤病,新人接不住一传,守不住防线,到那时再想补课,可就来不及了。
又是个半仙
又没有比赛检险,你就知道不行?朱婷、张常宁都是195以上的身高,她们的一传也不行?按小编说的高个队员不行,那庄咏珊应该行吧,你也说不行。那你想干嘛?是不是谁都不行?你行?
都是十多岁的小将,大把的成长空间,你就蹦跶出来说这说那,是不想给小将机会吗
练一下发球,提高发球的进攻性!一传别崩,一传到位,别说光速排球,黑洞排球都能打得出来!
赵勇这家伙还不如菜包子
一传能练,进攻如果没天赋怎么也练不出来。强如朱婷不也是进了国家队才练出来的吗?
庄宇珊打了去年的世青赛?放狗屁也不要太过离谱!
咋这么多天天叽叽喳喳、指点江山的局外高人。做好自己的事,别班门弄斧!
郎平蔡斌赵勇都不懂,就小编能?排球本来就是高个子的游戏,低个子天然就吃亏。
陈厚羽王奥芊灵活性协调性都非常好,而杨舒茗和范泊宁的下三路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