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女子从喉咙拔出钢丝,为手术残留,医院:为照顾情绪而隐瞒

友如你 2022-06-29 22:16:21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现在有很多疾病已经可以通过手术治愈,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平均寿命。

动手术就需要在病人的身体中留下创面,容易造成术后并发性感染,所以手术中的医疗器械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管理。

尤其在手术室条例中,所有一次性的手术耗材都必须严格清点核对。

一块纱布、一根棉签……都需要手术医生和护士查验签字后才能结束手术。

患者出于信任将自己的性命交到了医生手里,但不是所有医生都能时刻对患者负责。

2021年就发现了一起荒唐的手术事故,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二次伤害。

更为可怕的是,事故发生后医生和医院的态度让人心寒。

手术5年后,咳出半米钢丝

2021年4月江苏淮安陆女士家中,一阵猛烈的咳嗽从卧室传出。

“妈,咱们还是去趟医院检查一下,去年冬天您都咳出血了……”

陆女士的儿子齐先生非常担心,母亲这样猛烈的咳嗽不是一天两天了。

“没事,过几天就好了,你把那个止咳糖浆拿来……”

对于自己胸闷咳嗽的事情,陆女士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药店里自己买点止咳糖浆对付着也就过去了,兴许是最近换季天气阴晴不定才导致的咳嗽。

4月20日晚,一家人正在一起吃饭,陆女士又是一阵猛咳。

“儿子,我好像被卡住了,嗓子眼里有东西……”

听闻母亲的说法,齐先生一脸狐疑,今天没吃鱼啊?

陆女士伸手抠向自己的喉咙,似乎真的有什么异物。

她很快摸到了个尖尖的东西,似乎有根很长的鱼刺卡在喉咙口。

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袭来,这次竟然又咳出了血。

那根刺已经在喉咙口露头,怕是已经划伤了气管。

陆女士不敢怠慢,忍着痛,慢慢地把那根刺扯出来。

看着母亲慢慢地从嘴中拉出了一根长长的线状物,疼着满脸是汗。

齐先生赶忙凑上前:“什么刺啊,这么长?”

用手机的光一照,齐先生吓出一身冷汗:“这不是刺,是钢丝!”

陆女士拽着刺的手有点颤抖,听儿子说是钢丝更是吓了一跳。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长的钢丝从喉咙口拉出来。

天气还挺冷,但陆女士已经疼的背上都是汗水。

“慢点慢点,妈别着急!”看着母亲受苦,齐先生捏紧了拳头又爱莫能助。

整整半个小时过去,钢丝终于完全脱离了体内。

齐先生赶忙给母亲递上温水,陆女士又是一阵咳嗽,但比之前感觉好多了。

母子两细看这根钢丝一头雾水,只听说人老了体内会容易生骨刺,没听说谁会生钢丝啊?

这根纤细的钢丝足足有54cm长,齐先生一拍脑袋:“这不会就是您上次CT异常的原因吧!”

齐先生回忆,母亲像今天这样的咳嗽反反复复好几次了。

在2020年12月和这次2021年4月都很严重,他都带着母亲去淮安市某医院拍了片子。

两次的胸部CT的结果都有些异常,但两人看不懂上面的专业术语,只能听医生的诊断说明。

陆女士曾经在2016年年底,在这家医院动了手术,病因则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后半年也谨遵医嘱回院检查,但医生一直表示恢复很好。

之后的几年母亲就陆陆续续出现了胸闷疼痛,还时不时伴有咳嗽。

后脑的不适感也日益增强,咳嗽也时常伴随着咳血。

但CT的结果异常,医生各种检查后又说不出来什么原因。

直到这根钢丝的出现,母子俩才恍然大悟,怕不是那次手术出现了事故!

一根半米长的钢丝,整整五年的时间都在陆女士的体内,换谁都要毛骨悚然。

第二天一大早,带着那根钢丝,母子二人怒气冲冲地去医院兴师问罪。

在医患办,当医生看到那根钢丝也是吓了一跳,但还是强装镇定的带陆女士去全面检查。

谁也没想到,这次检查的结果更是让母子俩不寒而栗。

“你说什么,还有一根?!”

齐先生拍案而起,陆女士在一边吓得面色惨白。

第二根钢丝?手术室浮出水面

在医院重新做了检查后,不放心的齐先生又带上母亲去了另外一家医院检查。

结果竟然在陆女士体内又找到了一根残留的钢丝,不幸的是由于这根钢丝伴随脑梗死现象,所以无法取出。

齐先生带着母亲辗转多家医院,结果都一样。

因为之前陆女士自行拔出了一根手术用的微导丝,对身体也造成了影响病情有了变化,医生建议重新做一次手术来确保不会出事儿。

事急从权,陆女士又一次被推进了手术室。

那这两根惹祸的钢丝是怎样进入母亲体内的呢?齐先生咨询了相关的专家。

原来这个微导丝是辅助手术的工具,做完手术是要拿出来的。

陆女士的情况肯定是:当时做手术时这东西断了,因此才滞留在了体内。

陆女士完成手术后就在医院静养,齐先生开始四处奔走给母亲讨回公道。

在医院他找到了当年母亲的主刀医生,对方见到那段取出的钢丝后很爽快的承认了当年手术的失误。

原来当年术后院方就已经发现有钢丝在陆女士体内存留,但他们当时存有侥幸心理就没有告诉家属。

院方表示当时陆女士的疾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病症非常忌讳情绪激动,院方表示之所以知情不报也是考虑到病人的身体。

另一方面因为这个微导丝的材料特殊,留在身体里问题也没那么大。

院方觉得与其让老太太再挨上一刀,还不如索性什么都不说,也许根本就不会有事情。

“小伙子,我们虽然知情,但当时也是考虑到你母亲的情绪才没告知的。”

医生的说法竟然丝毫没有歉意,还如此冠冕堂皇。

对于院方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齐先生直接带上母亲去做了司法鉴定,他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实微导丝作为穿刺手术的辅助一次性用具,无论如何最后都是要被拿出来的。

如果出现断裂或者缠绕的情况,医生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把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再不济,也要告知家属。

在告知后则需要让患者在术后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检,如果出了问题,那就需要再做手术。

这样最基本的术后告知,医院当年显然没有做到。

他们是为了逃避责任还是真的“出于担心”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2022年1月7日,司法鉴定机构给出了鉴定书。

鉴定书中明确表述了陆女士体内遗留的微导丝源自于医院手术事故。

并且由于医院在术后没有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也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导致陆女士的身体几年来都受到了二次创伤影响。

这次事故是医院不负责任导致的失职行为,需要对陆女士这些年遭受的精神和物质损失进行赔偿。

而这司法鉴定出来后,医院并没有知错能改,而是出言辩驳,妄图撇清这次事故的责任。

在院方看来,陆女士在手术后一个月就接受了院方的检查。

不仅当时她的身体倍儿棒,并且期间医生也告知过需要复检。

针对没有讲明残留的问题,是因为陆女士需要一个平稳的心态。如果听了这个消息过于激动,则有可能旧病复发。

从院方的表述来看,他们认为虽然没有明确说,但已经通知了患者随访,就已经做了补救。

面对院方的搪塞,司法鉴定所也给出了鉴定意见。

虽然陆女士现在的情况并不构成伤残,但院方对陆女士的诊断确实出现了过错。

陆女士体内的微导丝将一直伴随她此后余生,不能排除后续是否会出现危险。

最为关键的是,陆女士体内滞留有微导丝的事情,院方并不是术后才检查出来的。

在术中的手术记录里就已经有相关的记录,说明院方在最开始就是知情的。

如果当时动用院内的辅助器械查询处置也许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像陆女士体内的微导丝就可以用金属探测器,类似一些手术刀、镊子、针这样的金属物品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

对于这种情况,齐先生认为:如果当时真的无法取出,那也应该明确告知病患风险。

这种情况下院方没有进行任何告知还想推诿,实属不该。

院方的态度令人气愤,救人和害人只在一念之间。

发现了事故却知情不报,还不以为然,实在不是医院该有的态度。

如今齐先生已经拿到了鉴定意见,他准备状告这所医院,讨个说法。

当然,对于手术所花费的医疗费也需要院方承担。

由于陆女士因为这件事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并且之后会一直在风险中,齐先生提出了2万元的精神损失费赔偿。

但院方依旧对齐先生不予置否,对此事究竟怎么解决,院方则要求等他们宣传处的回应。

无独有偶,近年来类似陆女士遭遇的事故确实不少,一些粗心的医生让病人不得不面对手术的二次伤害。

陆女士体内的钢丝5年来折磨的她频繁咳嗽,而另外一位祝女士更是被体内留下的异物害惨了。

要命的手术,止血钳遗留腹腔

2020年6月,家住河南许昌的祝燕就遇到了糟心的事情。

她在禹州妇幼保健院剖腹产下了儿子,本来新生命的诞生令她无比欣喜,但不久后她就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

月子里祝燕就恶露不止,伤口恢复一些能下地后,祝燕还是感觉肚子疼得厉害。

那种疼不是刀口疼,而是感觉腹腔内好像有东西一直坠痛。

一开始她还能勉强做点轻松的家务,到后来竟然痛的连路都走不了。

2021年8月,祝燕被家人紧急送到当地市中医院,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她的体内有把止血钳!”

长达15公分的止血钳被粗心的医生留在祝燕的体内,柔软的腹腔脏器怎能与这样尖锐的金属共存。

听到这个结果,祝燕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应该是给她做剖宫产手术的时候留下来的。一家人赶忙找到妇幼保健院寻求真相。

但医患办主任却并不认为这把止血钳就一定是那次手术留下的。

由于每次手术时,医生缝合伤口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就必须要清点术中用到的所有器械和耗材。

院方调取了祝燕手术的相关记录。

“呐,你看,这本记录写得明明白白。这术前术后的止血钳数量完全一致,我们总不能凭空变出来一个止血钳到你肚子里面吧……”

院方的话让祝燕也疑惑不解,不是这次手术,难道是上一次?

从2011年到2020年,祝燕在三家医院做了三次手术,上一次就是2015年的时候,在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医院做过的剖宫产手术。

但回忆过往祝燕坚信上次的手术并没有什么问题,那次她手术后并没有出现腹痛的症状。

这些年她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直到2020年的手术后才出问题。

面对祝燕的质疑,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主任范慧君解释:

“人体并不是所有器官都对疼痛敏感的。从拍的片子来看,这把止血钳的位置比较偏,如果之前没有刺伤内脏,那祝燕是感觉不到的。也有可能是2020年的手术让止血钳的位置偏移,术后祝燕才察觉到疼痛。”

医院始终坚称,没有明确的证据指向那场手术是造成止血钳遗漏的原因。

妇幼保健院的推诿之词深深伤害了祝燕,她马上向当地卫健委申请了司法鉴定。

在卫健委的安排下,祝燕住进了郑州人民医院,这次住院她将要进行第四次手术。

这段时间以来,也许是已经知道体内有止血钳,祝燕感觉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

疼痛和出血一直折磨着她,真相却如同雾里看花,责任无人认领。

“老婆,你别怕,这次把那个钳子拿出来,你就没事了”

祝燕的丈夫紧紧握住妻子的手。

女人生孩子本来就是过鬼门关,哪能想到本来应该是负责救赎的医生能这么不靠谱,反而害的妻子又经历如此痛苦。

祝燕的内心也十分恐惧,这件事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如果不是钳子已经划伤了内脏必须要取出,她根本没有勇气再次接受手术,真相究竟如何她也急需知道。

2021年9月4日,祝燕被推进了手术室。

15公分的止血钳已经跟血肉纠缠在一起,医生整整耗费了2个小时才艰难取出。

在司法鉴定机构和当地媒体的见证下,这把止血钳被送去鉴定。

为了结果公平公正,虽然司法鉴定所的工作人员已经有了初步判断,但还是选择再邀请专家出具鉴定结果。

一年多的痛苦,终于在止血钳取出后消失,但谁也无法保证因为这把止血钳,祝燕受损的内脏不会产生其他的问题。

这件事到底将由谁来承担责任,也需要等相关鉴定结果出来才能知晓。

面对手术用具遗留病患体内,医院发现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有心推诿,毕竟这种原则性的错误完全不应该发生。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细心的大夫也遇到过手术用品数量对不上,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一个字“找!”

事关生命绝对不能马虎,尤其是大量使用的纱布和非常小的缝针特别难找。

手术室内的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开始仔细寻找,地面、角落、手术台……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医生再次在患者体内寻找。

如果通过这样寻找还是没找到,那院方也绝对不能草草了事隐瞒不报。

根据要求必须要给患者做全面的检查。确保丢失的物品没有在患者体内,并且告知病患家属。

所有参加手术的医生护士都要签字备案留底,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反向追查。

所以在现实中,被术后遗留品折磨的病患,大部分都是去了不正规的医院。

还有一部分是医生护士大意了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被钢丝折磨的陆女士开始寻求法律的帮助,而被止血钳折磨的祝燕还在苦苦等待法律的真相。

不过,我国如今法制社会的建设越来也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鉴定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相信法律一定会维护两位受害者的权益。

对于这样的两起案件,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您会支持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0 阅读:63

友如你

简介:友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