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挥向全球贸易伙伴时,美国小型企业却成了这场贸易战中最无奈的人。一边是政府高喊“重振制造业”,另一边却是本土生产成本高到离谱,连美国制造商都劝企业主“去中国生产”。
在关税层层加码后,企业领导算完账后直摇头,哪怕是加征300%的关税,中国制造依然是“真香”。
美国制造贵到离谱?
“美国工厂的报价比中国高出8倍!”4月11日,根据环球网报道,一位经营辣酱生意的美国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吐槽。
他举例称,一个普通辣酱瓶在美国生产需要支付高昂的模具费和人工成本,而同样的瓶子在中国不仅没有制版费,单个标签印刷成本更是低至25美分。
即便算上300%的关税,总成本仍远低于美国本土报价。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来自南卡罗来纳州一家发夹品牌创始人透露,过去8年她尝试了所有美国制造商,但得到的回复惊人一致,还是继续在中国生产吧,美国成本要高3到4倍。
另一家母婴用品企业主调研本土生产时发现,美国工厂连原材料都依赖从中国进口,最终只能放弃。
这些故事背后是一个扎心的事实,美国制造业早已失去“性价比”,从五金件到服装鞋帽,本土生产不仅规模小、效率低,连基础原材料供应链都难以自给自足。
一位杂货店老板坦言,店内销售的美国产工作靴标价400美元,而进口货仅需一半价格,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为‘美国制造’的标签多掏腰包。尤其是对于底层消费者来说,中国制造才是最佳选择!
美国制造业的高成本并非偶然,以塑料制品为例,中国工厂通过规模化生产将注塑模具成本分摊到数百万件产品中,单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美国工厂通常只承接小批量订单,模具费用完全由客户承担。
美国政府严格的环保法规也推高了生产成本,加州对塑料制品征收的“绿色税”让本地厂商的报价再涨15%,而中国工厂早已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环保达标,成本却未显著增加。
因此,尽管特朗普政府宣称“关税能让制造业回流”,但现实却让企业主们有苦难言。
关税战反噬
母婴品牌创始人莎拉·威尔斯算了一笔账,今年初两轮关税加征让她多支付了1.5万美元,而随着总关税升至54%,她的利润几乎被蚕食殆尽。要么涨价赶走顾客,要么缩减业务等死。这便是美国小型企业面临的现状。
更多小企业主的选择是“断臂求生”,停止招聘新员工、砍掉新品研发、减少商品品类。马萨诸塞州一家75年历史的家族杂货店甚至开始区分“必要和非必要开支”,对于他们来说,如何活下来才是第一要素。
讽刺的是,关税本意是保护本土产业,却让美国企业陷入更深的依赖。以钢材为例,即便中国钢铝产品面临70%的关税,自动售货机厂商迈克尔·金仍坚持订购,因为美国同款货箱价格高达1200美元,比中国加税后的825美元还贵近50%。
更让他头疼的是美国厂商的服务态度,随便提个需求就要加钱,问题还得自己解决,而中国供应商一周内就能搞定修改方案。
可以看出,关税的连锁反应已波及消费者。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日用商品平均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家居用品和服装涨幅最高。
沃尔玛等巨头尚能通过压榨供应商维持低价,但中小零售商只能将成本转嫁给顾客。
更糟糕的是,部分企业为了求生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但结果并不乐观。一家玩具商试图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却发现当地工厂的原材料仍需从中国进口,且交货周期延长了两个月。折腾一圈,成本反而更高。
为什么即便关税高到离谱,美国企业仍对中国制造“欲罢不能”?答案藏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中国制造为何“打不死”
在经历了第一次的中美贸易战后,中国这些年准备了特别多。完善的产业配套让“从设计到出货”全程高效。就以美国博主提到的辣酱瓶为例,中国工厂能一站式解决模具、印刷、组装。而美国厂商则需要客户分别对接模具厂、印刷商和组装线,每个环节都在加价。
关键是,中国的规模效应碾压一切。中国工厂动辄承接百万级订单,平摊后的单件成本自然下降,而美国小批量生产的成本注定居高不下。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已形成“世界工厂”的生态体系。从原材料到物流,从技术工人到售后响应,各个环节紧密咬合。中国工厂不怕难题,挠挠头就能想出解决方案。这种灵活性和效率,恰恰是美国制造业最稀缺的软实力。
中国供应链的韧性还体现在“产业集群”效应,以广东的电子产业为例,方圆100公里内可以找到芯片、电路板、外壳、包装等所有配套工厂,甚至修改设计只需一天就能拿到新样品。
而美国中西部虽有一些制造业中心,但分布分散,跨州协作效率低下。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和出口补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美国企业则需承担更高的医保、养老金和工会福利支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像一剂猛药,本想治美国制造业的虚弱,却意外暴露了它成本高、效率低、产业链残缺的富贵病。
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布局早已超越国界。强行用关税逼企业“回流”,只会让本土制造沦为性价比的反面教材。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本质上是对市场规律的妥协。
长远来看,美国制造业的出路或许在于技术升级而非贸易壁垒。通过自动化减少对高成本劳动力的依赖,或投资稀土加工等关键领域以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但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资金,而小企业主们显然等不起。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观察者网2025-04-14
英媒:从微波炉到芭比娃娃……美国人最依赖的中国产品,很难找到替代 观察者网2025-04-14
美国小企业主:本土生产成本更高,八年来所有美国制造商都劝我们应“在中国生产” 观察者网2025-04-08
美国博主吐槽:美国制造比中国贵8倍,哪怕300%的关税我也选择中国制造 环球网 2025-04-14
不只是成本优势,质量也是绝对优势。中国现在是先进成熟工艺,熟练生产工人。美国还得建生产线,培养工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也缺口巨大,什么时候能造出只是合格的产品都是未知数。怎么跟中国产品质优价廉相比?
再说,直接给你加1000%!
特朗普打电话回家对老婆说“今晚我要请参众议员们回家吃饭,为了表示我对抗中国增加中国商品税率的态度。你把家里所有的中国商品都收起来,千万不能让参众议员们看到我们家有中国商品!”不一会儿,特朗普在参众议员的陪同下回到了家。发现家里门也没了,窗也没了,帘也没了,房里的家具,家电,装饰品全都没了。特朗普大怒“老婆!咋回事?遇上抢劫的了?”他老婆从卧室里一丝不挂羞羞的走出来“按照您的吩咐,一件中国商品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