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大学中,选修课程成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河北保定的一所大学,一位名叫何楚涵的博士生,因为她的“国学艺术选修课”而走红。
何楚涵是一位有着深厚国学研究背景的学者,她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选择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她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看似遥不可及的国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为了使课堂更有趣,她积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年轻人的兴趣点与古典诗词、文化联系起来。
在一个关于MBTI的话题中,何楚涵巧妙地将MBTI的性格类型与古代诗词中的艺术风格相联系。她引用了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来解释MBTI中的“I”特质,即倾向于内向、喜欢独处。这种独特的解读方式让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年轻人的兴趣得到了满足。
河北90后女博士为讲好课和学生聊MBTI,继续以诗会友,一起读唐诗何楚涵的课堂不仅融入了现代元素,同时也兼具传统韵味。在今年中秋之际,她提前做好了准备,以诗会友的形式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在诗会中,她引导学生一起品读唐诗,从诗歌中感受节日的氛围和文化的厚重。
在本次诗会中,何楚涵通过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唐诗的内涵。同时,她还组织了诗词朗诵环节,让学生们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诗会结束时,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唐诗的认识和理解,还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何楚涵博士的“国学艺术选修课”走红,不仅因为她的生动讲述和创意融合,更因为她真正做到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化和创新性,同时也反映出教育界对于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重视。
正如中秋诗会所展示的那样,何楚涵将传统文化视为一个活态的、可以与现代生活相互辉映的领域。她没有把唐诗当作古代的遗物来崇拜,而是通过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揭示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对于学生们来说,通过何楚涵的课堂和中秋诗会活动,他们得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用现代的视角去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何楚涵博士的“国学艺术选修课”走红,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迪心灵、培养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在不断追求教育创新和提升学生素质的今天,我们应该借鉴何楚涵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领略文化的魅力。
总之,何楚涵博士的“国学艺术选修课”走红的原因不仅在于她的生动讲述和创意融合,更在于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教育需要多元化和创新性,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