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武汉一名小学生的照片火了。
照片上的他双手插兜,肩带五条杠,四四方方的脸上带着微笑,坚毅的眼神充满正气。
网友们热评这孩子小小年纪一副“官相”,将来一定非富即贵。
可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的他连二本都没有考上,就如同《伤仲永》的翻版。
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2011年5月,黄艺博突然在网上火了。他戴着红领巾,肩上还挂着“五条杠”,这张照片一传开,立马引发热议。
当时他才13岁,但气质特别突出,方脸、正气凛然,一看就是那种特别有主见的孩子。眼神坚定,看着就不一般。

不少网友看了照片后都说:“这小孩长得就是一副‘官相’。”
那时候的黄艺博,完全就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拿下了“全国百名优秀少年”“武汉十大孝星”等一堆荣誉称号。
别的孩子在看动画片、听童话故事的时候,他已经在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了。

跟别的孩子爱看动画片、玩玩具不一样,黄艺博从小就迷上了《新闻联播》。才三岁,他就能乖乖坐在电视前,认认真真地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他爸妈一看这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教他认字、写字,还鼓励他多看新闻、多思考,家里订了一大堆报纸杂志。

为了让他走上仕途,他们特别重视他的写作能力培养,心里也寄托着自己没实现的“当官梦”。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黄艺博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强的写作能力,写文章、做演讲样样不差,完全不是一般孩子能比的。

到2011年,黄艺博已经在全国各种重要报纸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
更难得的是,他年纪轻轻,却把所有稿费都拿去做慈善。每个月还会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用稿费给他们买东西,帮他们改善生活。他一直说,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有能力、有格局、还有善心,按理说,这样的孩子,妥妥的“别人家孩子”“神童级别”。
但谁也没想到,这事一曝光,等来的不是一片夸赞,反而是一波又一波的质疑和批评。

黄艺博还亲手给市长写了一封建议信,没想到市长看完后非常认可他提出的建议,还亲自批示表扬了他。
2011年,年仅13岁的黄艺博被任命为武汉市少先队副总队长,也成了全国最年轻的“五道杠”少年。

他爸黄宏章特别自豪,顺手拍了张他戴红领巾、挂五道杠的照片发在了博客上,结果这一发,瞬间火遍网络。黄艺博成了舆论焦点,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他的名气一下子窜上去了。
但风头一出,争议也来了。有人说他太小就“官迷心重”,还有人怀疑他捐稿费纯粹是“作秀”,连那篇《开博前言》也被质疑是父母操刀,为了给他造势炒作。风口浪尖上的黄艺博,一下子从“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被质疑的对象。

这也成了黄艺博“伤仲永”式悲剧的开头。其实,早在黄艺博刚火的时候,他的校长就多次提醒他父母:你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别老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名声。
校长说得也很实在——这些社会活动对黄艺博这个年纪来说,并没有多少实际好处,反而可能会影响他的成长和学习。

那时候,黄艺博在全年级五百多号人里,只能排到两百多名,成绩也就是个中上水平,并不算拔尖。
但这些善意的提醒,黄艺博一家并没当回事,反而让他越来越频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接受采访,一心往“名人”方向走,完全没意识到这可能正在消耗他的成长空间。

黄艺博因为参加了不少公益活动,还被评上了“武汉市慈善人物”、湖北省“十佳少先队员”等一大堆荣誉称号。
但也正是这些活动,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学习的时间自然就被压缩了。

不过,靠着这些光环加持,他最后还是进了一所重点高中。
可麻烦也没停,高中的学习本来就紧张,外界的关注和舆论还一直跟着他不放。

即便课业压力已经够大了,黄艺博还是得抽时间去搞各种公益、参加活动。
长此以往,压力越来越大,他的成绩也开始跟不上,慢慢地就变得不太理想了。

黄艺博因为流量和人气,一直被捧在“别人家的孩子”“好学生”的光环下。但有时候,太早被贴上“天才神童”标签,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他父母对他一直是高压式教育,最后在初中就爆发了。据同学说,他每天沉迷在学生会的各种事里,一副“当官上瘾”的状态,学习彻底崩盘,成绩掉得特别快。

还有校友透露,他为了逃避学习,经常找理由逃课去养老院当志愿者,听上去很有爱心,实际上连作业都是找同学代写。
所谓“热心公益”,其实成了他逃避高强度学习和父母压力的挡箭牌。结果就是,中考失利,高考也翻了车,只考了477分,连二本线都没摸着。那些年背负的光环,最后反而成了压垮他的重负。

关于黄艺博那些年传得神乎其神的“传奇经历”,他爸后来也出来解释了一些情况。比如网上说他“3岁看新闻,7岁读报纸”,这事虽然有点根据,但也不是完全那么回事。
实际上,黄艺博本身并不爱看新闻,那都是他爸妈想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就引导他去看《新闻联播》,结果慢慢就传出了各种夸张的说法。

像什么“《人民日报》不离手”“天生有官相”这些说法,他们家人从来没说过,都是外界自己脑补出来的,结果越传越离谱,最后直接变成了炒作。
不过他爸也强调,黄艺博那些得的奖、拿的证书,那确实是他自己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没造假。只是后来的光环太多,把人套进了一个别人设计好的“模板”里,反而失去了真实的成长空间。

黄艺博刚火起来那会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看中了这个“天才少年”,特地给了他一个自主招生名额。意思就是,只要他将来高考考上一本线,就能被武大录取。
听起来机会很难得,但其实那时候的黄艺博虽然在网上被捧成了“神童”,可实际学习成绩只能算中等,远没网上传的那么神。

到了高中后,黄艺博身上的光环没减,反而压力越来越大。外界的期待太高,网友、媒体、家长全都盯着他,这让他一直喘不过气来。
压力越大,他的成绩反而越不理想,始终在三本线附近徘徊,离一本线还有不小的差距。光环太重,现实却被一步步拖垮了。

常说“出名要趁早”,但真要说起来,太早成名,其实也意味着要太早承受不该承受的压力。黄艺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当年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安安稳稳按正常节奏成长,不用被推到聚光灯下,被贴上“神童”的标签,或许今天的他,反而会更踏实、更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