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思彤律师:未成年人打赏行为的认定及实务观点分析

中恒信律师事务所 2025-04-16 14:11:41

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现象频繁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们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北京中恒信律师事务所尚思彤律师结合举证分配及司法考量,解读分析了未成年人打赏行为的认定及实务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法律如何认定未成年人打赏行为?

依据《民法典》规定,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有网络打赏行为均无效,家长可要求全额退款;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也就是父母追认,否则家长可要求撤销打赏行为。这一规定旨在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因为未成年人对金钱价值和消费行为的认知尚不成熟。

二、未成年人打赏行为的实务观点分析

1.监管与平台责任:

网络平台有责任对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进行监管,尤其是在实名认证和内容审核方面。例如,直播平台应实施实名制,并在注册环节显著提示未成年注册使用直播服务时需由监护人同意。

如果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被认定为无效,网络平台应与主播共同承担全额返还的责任。

2.家庭责任与监护义务:

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打赏行为中扮演关键角色。如果监护人未能妥善管理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如未能防止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账号进行打赏,他们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家长应承担起对孩子的监护职责,确保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在可控范围内。

3.实际操作与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证明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与家长混用同一网络账号的情况下。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会考虑未成年人的作息规律、打赏金额和频率等因素。

平台应建立专门的争议解决和退款流程,以便在未成年人打赏行为发生后,能够迅速介入并处理相关事宜。

三、如何追回款项?

1. 第一时间固定证据

保留充值记录:迅速截图银行或支付平台流水,确保记录中清晰显示打赏的时间、金额以及对方账户信息。

收集使用痕迹:借助手机的“应用使用时间”或“屏幕录制”功能,证明打赏行为确由孩子操作。

保存聊天记录:若主播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行为,务必保留相关聊天记录作为有力证据。

2. 联系平台客服申诉

申诉渠道:通过平台内“我的-设置-帮助与反馈”提交退款申请。

3. 向监管部门投诉

若平台拒绝退款,家长可向以下部门投诉:拨打12318文化市场举报热线针对直播平台进行举报。

4. 报警或起诉

报警:若平台涉嫌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如设置自动续费、无年龄验证等,家长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起诉:若协商无果,家长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平台返还打赏财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