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又出新规,羊毛不能薅了!

小熊评科技 2025-04-19 02:20:42

羊毛薅不动了!

早前,亚马逊对“Vine计划”的定价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卖家因此获得了免费获取Vine评论的机会,即每个父ASIN能够免费得到2条Vine评论。当时,业内便出现了不少试图 “白嫖”亚马逊的声音。具体做法是,为同一产品创建多个独立的ASIN,每个ASIN都去申请2条免费的Vine评论,最后再将这些ASIN合并为一个父体,如此一来,这些ASIN的Vine评论便能融合在一起。

不过,现在亚马逊把这个漏洞堵住了。

亚马逊出手,“Vine计划”大调整

近日,亚马逊发布了一项新公告,如下图:

亚马逊表示,以后他们会针对父ASIN而不是各个变体来合计评论数量。这意味着,即便卖家在多个单独注册的ASIN中注册了更多商品,在合并ASIN后,商品详情页面上也只会显示档位对应的最多评论数量。

例如,卖家在Amazon Vine计划的最高注册层级中注册了ASIN A和ASIN B,ASIN A和ASIN B均获得了30条Vine评论。如果卖家之后将ASIN A和ASINB合并到一个新的父ASINC中,那么ASINC最多将保留30条最高质量的Vine评论。超出30条以外的任何其他Vine评论将不会显示。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提及的“最高质量的Vine评论”,并非单指好评,差评同样可能位列其中。

“Vine计划”被滥用的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此番亚马逊突然出手整治,打了卖家们一个措手不及。部分创建了多个ASIN,但还没来得及进行合并操作的卖家更是懵了:“我的注册费、商品成本、FBA费用、推荐费,岂不是都打水漂了。”

与此同时,针对新政,卖家还有不少疑问,包括:

一、同一 ASIN在不同站点生产的Vine是否会受到此政策的影响;

二、两个均获得30条评论的ASIN合并为一个父ASIN后,只能显示30条评论,那么评分数量是30还是60;

三、已成功合并了多个ASIN的vine评论的链接是否会受到此规则的影响;

四、新政何时生效。

目前,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未知的,卖家们因此满心忧虑。

对于追求评论数量的卖家而言,“Vine 计划” 一直是快速积累评论的重要途径,甚至堪称一条捷径。特别是在推广新品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亚马逊将路堵住了,往后,卖家新品推广的难度将加大,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实际上,今年年初,亚马逊针对滥用“Vine计划” 的卖家进行了一轮店铺封禁。然而,这似乎并未对卖家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所以,亚马逊此次推出新政策,期望从根源上杜绝卖家滥用该计划的想法。

当下电商环境,合规是主流。“黑科技”是无法支撑卖家长久走下去的。提升产品质量、积累真实口碑来获评论,这才是正道。

Vine评论不可控,差评把卖家整崩溃

Amazon Vine是亚马逊官方支持的产品评论计划。亚马逊邀请被称为“Vine Voices”的资深评论者,免费领取卖家寄到指定仓库的商品,并留下真实评价。这些评论带有绿色标识,相对于普通的review,其权重会更高。

Amazon Vine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获取评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能保证得到的都是好评。卖家送测的目的自然是希望反馈回来的是好评。但Vine评论机制自有其独立性,完全不受卖家左右。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免费送出去的产品,最终等来的却是一条无效评论,甚至是差评。一旦出现两三条差评,卖家的这条链接也就毁了。

今年2月,一位主营护肤品的卖家新推出一款唇部护理产品,该产品由自溶微针唇贴与双效丰唇精华液组成。由于产品销售速度很快,卖家认为可以尝试Vine计划。没想到,这却成了一场噩梦的开端。

卖家吐槽道:“我本以为参与Vine计划的试用者都是护肤品和化妆品领域的行家,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仅注册了两个单元,结果都收到了差评。有位评论者甚至都没用过产品,就断言它对嘴唇有害,还把它和真正的金属微滚轮相提并论。”

收到这条评论后,卖家多次尝试删除,均以失败告终。他无奈表示:“我联系了卖家支持,却被告知他们无能为力。我给社区帮助发邮件,提供了所有相关信息,可评论依旧挂在上面。我既无法公开回复评论者,也不能通过亚马逊消息系统联系他。作为新卖家,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随意打分、胡乱留言,这样的评论者绝非少数。

一位玩偶类目卖家透露他也被Vine计划背刺了,一位评论者因为商品太小,没有达到她的期望而留下了2星评价。“我的列表里明明已经清楚地将该产品描述为‘小鲨鱼’,并且A+内容还突出了它的‘迷你尺寸’。”这位卖家觉得非常冤枉。

另一位卖家也表示,他收到的vine评论,内容都是关于包装的,评论者一口咬定产品已经被打开过了,“这与实际产品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为了质量控制,我们的产品都是密封包装的。”

还有一位售卖高客单价产品的卖家抱怨道:“我送测了10个产品,满心期待能收获好的反馈,结果等来的却是一条1星差评。给出评价的人压根没看说明书,对产品都没弄清楚就直接差评,实在太气人了。”

为了规避差评风险,一些卖家可能会寻求服务商干预,让他们安排一些托去领取。然而,这种做法并非万无一失,在操作过程中,仍有可能有部分真正的评论者领取到卖家产品。况且,服务商收取的费用往往也不低。

对于是否参与Vine计划,有卖家表示,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好、包装好,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那可以尝试用Vine撬起整个产品的销量,否则还是谨慎使用。

Amazon Vine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卖家参与Vine计划之前,一定要分析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做Vine。

0 阅读:1

小熊评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