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万象新|牢记嘱托展现新风采

天眼新闻 2025-04-25 07:50:55

“这侗家鼓楼设计真是精巧。”4月中旬,广州设计师蒋诚举着相机,在黎平肇兴侗寨信团鼓楼前不断调整拍摄角度。这座凝聚侗族建筑智慧的鼓楼,让专业出身的他连连赞叹。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正是在这座鼓楼内,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肇兴侗寨

人间最美四月天,花溪河畔,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内书香氤氲。

时光回溯到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来到贵州大学考察,参加师生们正在举行的“溪山论道”读书会,寄语同学们: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学以致用,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五千年文化,是我们的自豪所在,一定要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那天的场景至今难忘。”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原院长张清是当时“溪山论道”师生读书会活动的指导教师,他说,14年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牢记嘱托,在儒家文化、阳明文化、书院学、经学研究及贵州地域文化,特别是清水江文书学的研究上持续深耕,取得了丰硕成果,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供图)

遵义是转折之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4月12日,遵义会议纪念馆内的陈列馆人流如织,数字展陈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伟大转折”。

距离遵义会议纪念馆步行不到10分钟,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燃情上演,声光电变幻中,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红军长征的荡气回肠。“看完展览再看演出,长征精神更加鲜活。”长沙游客辛欣说。

游客在遵义会议会址参观。 卢忠南 摄

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会议纪念馆,指出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近年来,遵义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按照“围绕线路打造场景、围绕场景布局住宿、围绕住宿丰富业态”的总体思路,持续打造20个“场景+住宿+多业态”旅游生态圈,红色文化在这里开花结果。2024年,遵义接待红色旅游游客2810.6万人次,遵义会议纪念馆接待游客907万人次。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极大激发了贵州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打造了红色文化演艺“双子星”——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和《伟大转折》剧目,推出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电影《浴血困牛山》、歌曲《望前方》等,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建筑外观。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供图

搭建起“中国心学与世界”等重大研究研讨平台,创作推出话剧《此心光明》、京剧《阳明悟道》、歌剧《王阳明》、舞剧《王阳明》等剧目精彩上演,使阳明文化深入人心。

在民族文化品牌方面,持续办好民族文体活动“村超”“村BA”,引来千亿流量、形成超级IP,苗绣等非遗技艺陆续登上国际时尚舞台,歌曲《上春山》《登高》在央视春晚火爆出圈,侗族大歌配乐为百亿票房电影《哪吒2》增添东方神韵。

为了让多彩贵州文化名片更加鲜活亮丽,贵州将安顺屯堡打造为“活态博物馆”,各类文库、文丛编纂出版有序推进,电视剧《走向大西南》等精品力作出新出彩,推出首档国际传播轻综艺系列节目《有朋自远方来》,让贵州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贵州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贵州沿着保护、阐发、创新、运用的路径,不断深入推进“四大文化工程”,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和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高质量推进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整合全国和省内一流学术资源形成强大研究团队,邀请全国文艺名家看贵州、引导全省文艺名家走基层,讲好贵州故事。

如今,贵州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文化建设,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编辑 李娟

二审 刘义 李劼

三审 周文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