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教学的历史中看教研的变革

梦旋学唐 2025-04-09 16:52:47

从学科教学的历史中看教研的变革

仁和学习共同体.家学唐

格局

在仁和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历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历史不仅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变革记录,更是能使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走向何处,从而恰当的选择当下。为此,在从中小学学科教学与教研的分享中,我们一样要简要的回看我国大陆中小学学科教学与教研的历史沿革,由此推断未来教学与教研的方向和形式,恰当的选择当今的教学和教研。

特别申明:这一系列分享仅是个人认知水平基础上的思考与见解,定有偏颇与不当,敬请读者质疑批判。

简要的看,新中国成立以来课堂教学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1949-1977是政治驱动期,1978-2000改革转型,2001-2010创新发展,2011至今智能融合。相应的中小学学科不同阶段教研活动的历史演变分为初创与借鉴、规范发展、变革创新等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与前苏联是极其友好的国家,因此效仿苏联教育模式,引入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在经历了与前苏联决裂,文革十年恢复高考后一段时期,中小学课堂教学与教研依旧沿用前苏联的模式。

到改革开放后的转型期,由于启发式教学和成功教育实验,再到叶澜教授主导的基础教育课堂十年跟踪研究课程改革时期,三维目标和建构主义等理论的应用,在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以“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国际教育本土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模直接密切相关的学科教研模式,由初创时期的直管型教研领导体制,到1953年后开始建立教研体系,这是一个关键节点。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中等师范学校的建立,也影响中小学的学科教研的形式。

综上简要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与教研模式及组织形式,与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密切相关,学科教学与学科教研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