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关税举措回顾
4 月 2 日,美国不顾国际规则和各方反对,悍然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 “对等关税” 。在 10% 的 “最低基准关税” 之上,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置了更高的税率。其中,对中国大陆征收的关税税率为 34%,对越南、泰国、印度分别征收 46%、36%、26% 的关税,对欧盟、日本、韩国的关税税率则为 20%、25%、24% 。这一举措涉及范围之广、税率之高,让全球贸易市场陷入了紧张氛围。
随后,在 4 月 8 日,美国政府再次升级对华关税,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 “对等关税” 的税率由 34% 提高至 84% ,这种不断加码的行为无疑是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
美国的加征关税行为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加征关税不仅导致终端商品价格上涨,还通过产业链逐级传导,使得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指出,关税对美国汽车行业造成重大打击,预计美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将出现大规模裁员。由于供应链成本上涨,市场资源配置被扭曲,许多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生产布局,这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降低了全球经济的运行效率。
全球金融市场也因美国的关税政策而剧烈波动。高盛集团发布报告称,受关税政策影响,未来 12 个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升至 35%,高于此前预期的 20% 。同时,高盛还将 2025 年年底标普 500 指数的目标点位从 6200 点下调至 5700 点,这是今年 3 月以来第二次下调。股市的波动反映出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大量资金从风险资产撤离,转而寻求避险资产,这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形成了巨大阻碍。
对美国自身的反噬
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看似是在维护自身利益,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加征 “对等关税” 将推高美国国内物价,加剧民生负担。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PCE)涨幅将扩大至 2.1%,美国消费者将成为关税的最终 “买单” 者。美国零售联合会也警告称,新宣布的关税将导致美国家庭的成本上升,最终 “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美国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商品时将面临更高的价格,生活成本的增加将降低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美国国内的消费市场。
从产业竞争力角度来看,美国加征关税削弱了自身产业竞争力。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合作,而关税政策使得美国企业难以获得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成本的上升降低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减少投资、裁员甚至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这对美国的就业市场和产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美国这种肆意加征关税的做法还严重破坏了多边贸易规则,损害了其国际信誉。世界贸易组织明确规定,成员国不得单方面提高关税,而应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美国近年来屡次绕过世贸组织,滥用 “不公平贸易” 等借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的双重标准,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信誉是至关重要的,美国的这一行为将使其在未来的国际经贸合作中面临更多的阻力和挑战。
国际社会的反制与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