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旅游“热”力四射
青岛聚力打造10个市级乡村振兴片区28条乡村游精品线路 清明假期营收3880万余元
当踏青赏花与农事体验相遇,当非遗民俗与现代农业碰撞,当农业、农村、农民与文化旅游融合,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拉动农村消费,助跑春日经济的“强引擎”。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青岛的乡村旅游“热”力十足,特别是在我市聚力打造的10个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市农业农村局因势利导,集聚各片区的乡村风貌、民俗特色、农品美味、农耕文化等资源禀赋,策划推出“片区乡村游·提振消费季”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片区乡村游精品线路28条,统筹全市片区开展赏花、采摘、研学、亲子游、美食节等特色活动51场。据统计,清明3天小长假预计接待游客33.51万人次,同比增长74.8%;带动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农产品销售等实现营收3880万余元,同比增长55.33%。
踏青赏花赴诗意“村”约
清明假期,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片区为游客提供了赏花游、踏青游、骑行游、野餐露营等多种花式玩法。踏青赏花是清明假期出游市场最受青睐的主题。片区内的无比方花园景区,记者看到不少游客在售票口排队验票等待入园。“我们是从胶州过来的,每年都会来,这里的花品种特别多,布局造型也很有创意,看到花心情都变好了。”游客张佳惠女士说。无比方花园以杜鹃花景观为主题,由盛春园、秘境花园等不同风格的花园组成,有着杜鹃花海、紫藤百丈屏、桃花十八弯等主要景观,其间培育着品种优异的杜鹃、日本紫藤、桃花、藤本月季等植物,极具观赏价值。“我们从3月底就在抖音等平台开始售卖早鸟票,截至清明假期前一天已售卖3万余张,订单量同比增长56%。”无比方花园技术指导杨学勇表示。
此外,相当于“加长版”周末的清明假期让短途游、周边游成为主流选择,越来越多人以更松弛的方式触摸春天。在杨家山里片区田园生活节暨赏花季的主阵地,河边的樱花市集集聚了片区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地道小吃,铁山街道整合全域20处赏花秘境、山野美食,策划推出赏樱专列、樱花市集、集章打卡、“赏花+露营”“赏花+非遗”“赏花+春日野味”等3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派发手绘美食地图、赏花美景地图、樱桃采摘地图等特色地图10万余册,发放“樱花护照”文旅消费券5万张,实现采摘、餐饮、住宿、观光、游玩等全链条优惠。黄泥巷河边的磨盘桥、石板路配着潺潺流水声,在这里放下城市的喧嚣,找寻儿时的记忆。据不完全统计,潍坊、威海、日照等地游客占36.7%,杨家山里片区已成为周边近郊游的热门打卡点。
激活乡村文旅新场景
胶州市艾山乡村振兴片区以“观星、游村、品果、赏景”的全域文旅体验强势“出圈”,多元业态激活乡村文旅新场景,清明假期3天吸引游客2.8万人次,成为近郊游的“顶流”目的地。曹家庄依托山水资源,通过宅基地改革将废弃农房改造成邻里广场、天泽茶社等10余处文旅业态,用石板路串联起青桐农宴、流苏酒肆、梧桐书吧等特色体验,让乡愁记忆与现代生活美学交织共生。“我们以‘修旧如旧’为核心理念,既保留老屋石墙的岁月肌理,又注入现代生活美学。让游客在石阶青瓦间触摸记忆,在玻璃幕墙里探寻童年。”项目运营负责人黄有仓表示。
兴郭村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带走的乡愁”——有艾工坊内,游客亲手制作艾草香囊、体验古法艾绒捶打,非遗研学课程场场爆满,货架上的艾草枕头、艾草槌等产品琳琅满目,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旅体验。与此同时,东王家庄的流星博物馆内,孩子们通过陨石和图文展示,沉浸式了解星空文化,探索天文奥秘。“我们将艾草非遗与研学课程相结合,联合艾山天文台共同打造特色‘非遗+星空’研学路线,大大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客流量。”艾山泽丰合作社负责人卜钦龙介绍,“游客不仅能亲手制作艾草工艺品,还能通过研学课程了解非遗文化。”
沉浸式体验乡村魅力
在位于平度市崔家集向阳红乡村振兴片区的智慧农业大棚里,红彤彤的小西红柿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大棚内人头攒动,从济南返乡的王先生一家戴上草帽、挎起竹篮,带着5岁的儿子华华在小西红柿的“海洋”里穿梭采摘。“这片区域种植的‘青甜’品种是最近新培育的品种,果实呈绿色,脆甜多汁。”园区种植户老李现场示范,华华很快就摘满了小篮子,他兴奋地说:“妈妈快看!我摘的比爸爸还多!”隔壁的柿柿红果蔬研学基地同样热闹。30多名中学生蹲在“一米菜园”实践区,跟着农户赵师傅学习起垄整地。“这边垄沟要挖深两指,土坷垃得敲碎,以后栽苗才扎得稳。”赵师傅边挥起锄头边向学生们进行讲解。
民宿经济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这个清明假期,崂山沙子口流清湾片区的民宿火爆一房难求,独特的山海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到来。由于近期气温回升,不少市民游客选择近郊踏青游,出现了预订火爆的情况。“领着家人们来崂山,民宿很多,环境好,还可以赶海拉大网,来了就不想走。”来自山西的游客李美林表示。
“清明本想带娃去苏杭,结果刷到朋友圈的‘大泽山镇印象大泽·萄源部落星空民宿’,立马改道来到青岛。”河北的李女士一家驱车4小时抵达了平度市大泽山镇。走进平度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片区的葡萄种植暖棚基地,绿色的藤叶爬满支架,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紫的如霞,绿的如玉,散发着阵阵诱人果香,让人垂涎欲滴。季家疃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区纳入省市两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后,村里建成多个星级采摘园和温室大棚,今年清明假期村里首次举办“春日葡园市集”,村民自制葡萄汁、葡萄叶茶等衍生品热销,村集体增收2万元。
到乡村旅游回忆乡愁
走进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片区的产芝新村,青砖黛瓦的老屋前,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几位老人正围坐编织竹篾鱼篓,孩童们举着栩栩如生的面塑小老虎嬉笑奔跑。村口的“产芝老家”纪念馆,仿佛推开了一扇时光之门,馆内展示传统农具、生活老物件、历史照片等展品,生动还原胶东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设有“乡村记忆墙”,陈列村民捐赠的老照片,记录从集体生产到现代乡村的变迁历程。老式收音机、斑驳的煤油灯,诉说着村庄的岁月故事。非遗工坊里,几位大姐正用木模磕出福字花纹的大饽饽,蒸笼掀开的瞬间,雾气氤氲中浮现出胖乎乎的花馍。
在大自然里搭起帐篷体验“诗和远方”成了当下年轻人放松身心的一种主流休闲方式。清明假期,即墨区龙泉街道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片区内沿线的美丽乡村群落和几处特色露营地里凭借“高颜值”,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安营扎寨”,入住民宿体验田园生活。莲花田园供销社店长贾栋业介绍,清明3天假期6栋民宿每天都爆满,目前已经有游客开始预订五一假期的民宿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旅游。因为美食,因为美景,还有情感的牵挂和文化的寄托。”青岛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中华认为,游客到乡村旅游,不仅是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同当地村民一起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成就,体验新时代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滕丹宁 通讯员 姜小凡 冯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