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我国的近代发展,离不开所有革命先辈的拼搏与勤苦,他们经受了数也数不清的磨难,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位为国奉献了一生的前辈,王任重。
王任重于1917年在河北衡水市一户赤贫家庭出生,而家人对王任重则是给予了厚望,就算是节衣缩食也要将其送进当地的私塾念书。开始学习生活后的王任重也明白读书的机会难得可贵,于是更加的逊志时敏,在校时期也了解到了中央的理念,于是加入了光荣的革命事业,为了它的的发展和壮大而努力。
在1933年的时候,王任重正式的成为了一名党员,担任了自己故乡和天津的宣传工作,从此便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事业。四年后,也就是1937年,王任重被调往延安,也就是那个大家熟知的革命圣地。在延安,王任重穿梭于各个岗位进行学习,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宣传扩张党的知名度与传递党内的理念。
在延安工作生活的日子里,王任重深深地感受到了党内与人民的羁绊,这个时候的他一腔热血,暗暗在心中发誓,一定要跟随组织的脚步带领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抗战时期的王任重在1942年带领队伍英勇战斗,可因为实力兵力差距过大,不幸在战斗中英勇负伤。在伤病痊愈后,王任重转头就加入到了工作更加艰苦困难的敌后方工作中。可这也消磨不了王任重的意志,因为他明白不论是哪个工作岗位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奋斗,就算自己只剩一口气,也要将这口气用于伟大的事业之上。
因为王任重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工作精神,上层领导都对王任重赞不绝口,一致认可了他的成熟稳重。正是因为无数像王任重这样的革命先辈能够积极的完成自己岗位的工作,我国的反侵略战争才能顺利结束。
抗战结束后的王任重才37岁,在湖北担任省副主席,而后稳扎稳打一路晋升到了省委第一书记。在位时期的王任重不曾懈怠,他自己心里牵挂的都是那些饥寒交迫的平民百姓,王任重也明白,正是人民的无条件支持,才能让国家强大。
王任重在各个场合不止一次的提出要以人为本,不论哪个行业的人才都必须被关照,被重视,这样社会才能迅速发展。在湖北工作的那段日子里,王任重一直都以填饱人民肚子为首要目标,带领人民种粮食,鼓励人民开垦荒地进行种植。
而湖北由于地理原因,时不时就要遭到洪涝灾害的危险,在王任重期间也发生了重大的洪涝灾害。危难来临时,王任重带领人民群众抗洪抢险,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953年间,毛泽东主席就与王任重谈过给三峡建一个大坝的项目,可当时只是一个提议,王任重就深深地记在脑海里。现如今时机成熟,王任重希望可以把这个惠民利民的大工程走上日程。
可后面迎来了特殊时期,王任重也不得不暂且搁置自己的梦想,转头积蓄更多知识做好准备。最终在1978年,王任重再次复出,从陕西省委书记晋升,最后直至国务院副总理,这下王任重明白,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来了。
可天不遂人愿,王任重想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却在1992年不幸病逝,享年75岁,他的骨灰遵从遗愿被撒在了三峡大坝的地基之下。王任重前辈为了人民奉献了一切,人民会将他牢牢记在心底,他的丰功伟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他最珍贵的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