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那个叫嚣让中国人畏惧的狂徒,最后怎么样?

天娇动物 2022-10-23 17:07:01

十九年代末期的德意志,就好像一个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在经历了几年的学业后,又重新规划了一番,斗志昂扬,不畏艰险,做好了迎接人生的一切。

德国很快就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而欧洲的其他国家也无法与之相比。

一百多年以前,有一位名人自负地说:"我们不会手下留情,也不会留下一个人。我们要让中国人在未来的千年里提到德国仍然会感到恐惧。

这是什么人?他怎么会这么说?而这个让中国人闻风丧胆的疯子,会是什么结果?

威廉二世是德意志的一位皇帝,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得了厄尔布氏麻痹。在许多图片中,威廉二世都戴着一副手套,而且他还习惯于用右手握刀和右手握着一根手杖。

作为一个残废的威廉二世,他一向喜欢宣扬自己的日耳曼人的贵族身份。他要统治欧洲,统治世界,征服世界,征服世界。

那时候,德国的资本家们在欧洲的土地上骄傲地宣布:"德意志王朝取代了昔日的太阳"

威廉二世在登基前,对俾斯麦非常敬佩,不过自从威廉登基后,他就一直和俾斯麦格格不入。那个时候,威廉看到德意志王国的财富越来越多,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他和资本家、工厂老板一起发疯了,喊着要向世人展示德意志的拳头。而俾斯麦则是一个守旧、刻板的人,总是对别国的目光保持着戒备。

威廉对俾斯麦的反对充耳不闻,他决定于1890年将俾斯麦从总理位置上撤下来,并推举一位新的领导人来接替他的位置。

和俾斯麦不同,他们都是刚刚上任的高层官员。虽然他们的政治才能和俾斯麦的一半相差无几,但是威廉要的是避开那些独断专行的官僚。

俾斯麦在他退休以后,也对威廉的政见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威廉终于把自己的亲信换成了瓦德西,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甲午战争以后,被西方帝国主义视为共同的对手是东方的隐士和日本。威廉这个好战分子,不仅让欧洲焦头烂额,还让他对东边的世界充满了仇恨。

那时候,他还专门找了一位艺术家,写了一张名为《黄祸论》的《世界各民族,保护你们最珍贵的财产》。

威廉二世把这张图卷交给了皇帝,并命令它印制成一张由日耳曼人的天使握着一把长刀,向四周的各国人民传达"黄祸"即将到来的消息。

他们手持剑盾,立于山崖之上,遥遥指着一座象征着东方的玄妙菩萨。与此同时,一片阴沉的阴霾笼罩下来,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威廉还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欧洲人民团结一致,扞卫自己的国家和信念。”

而威廉之所以对东方充满了仇恨,或许是因为他在欧洲的时候,曾经被元人骑兵征服过。这张《黄祸图》导致了后来百年的西方对东方的错误认识,认为它是一种危险的发展之路。

威廉二世是我们国家现代耻辱历史上最著名的凶手。那个时候,中国是所有国家都梦寐以求的一块大蛋糕,他们想要从国外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从国外获得更多的利益。

英国,法国,俄国在中国的地盘上都有自己的地盘,而德国则对中国山东胶州湾虎视眈眈,他们觉得,要想吞并中国广袤的土地,胶州湾就是一个开始。所以威廉把他手中的军火库展示给了清朝,不久,青岛之内的胶州湾一带就被他攻陷了。

不过,胶州湾确实是德国入侵之路的开端,威廉一直盯着山东,等待着一个绝佳的机会。

那个时候,西方国家视入侵为公道,以奴隶为救赎,以开放的贸易为理由,将中国分裂为殖民地。

那时候的清朝,是一个懦夫,没有能力去抵抗来自欧洲各国的入侵。如果对方是一个级别高于他的外国人,那他就得罪不起。

而清朝的对外政策也是软弱无力,只能盲目地签署不公平的协定。那时候,欧洲各国互相不服,但清朝的对外政策却让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入侵。

在贪污、无能的清廷无力驱逐外敌的情况下,那些手持锄头的贫民们,都聚集在了最前线,与外国人厮杀在了一起。

面对国家的正义,一帮没有文化的农夫,用自己的身体去拼杀,就算被称为土匪、没有智慧,他们也无所谓,他们知道的是"被压迫时要反击"这个真理。

不过就算有胆量,也未必能与八国联军相抗衡,而且他们的迷信观念也让他们在八国联军手中吃了大亏。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在西方人的炮火中丧生,大批的军人被俘虏。

德国人只是少数几个在北京横行霸道的八国联军中,大部分是俄国和日本。然而,入侵的责任全落在德国身上,威廉在这方面表现得很"高明"。这和俾斯麦的狡猾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威廉告诉他的军队:"一千年以前,你要像那些没有仁慈和奴隶的奴隶。“我想让中国人知道德国的名声,让他们在未来的一千多年里都对德意志王国产生恐惧。”

威廉二世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入侵的一刹那,他没有看到中国人反抗的意志和意志,他不明白,历史从来都不能用碎片来衡量,而应该从全局去看。在入侵后,他并没有保持镇定,反而去招惹自己的宿敌法国,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威廉二世在被驱逐出境后被放逐至荷兰,作为一个公民将其尸体置于荷兰。他最后的心愿是返回德国,埋骨于此,但一直未能如愿。

1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