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孝武(二五)安化王叛乱起因并非刘瑾暴政,而是兵部积弊已久

惊心鸟 2025-04-19 02:28:08

安化王叛乱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内乱,也是明朝自靖难之役后少有的藩王叛乱之一。这个叛乱虽然只持续了十八天,但是对明朝西北局势的变化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明武宗朱厚照整顿军队打开了缺口。史书上对这次叛乱记载得比较详细,但在归结原因时却耍了个小花招。史书上将安化王叛乱的原因归结为太监刘瑾的暴政,认为是他派人在西北整顿田地激化了矛盾,这才引发了叛乱。这种说法在历史圈子形成主流,也称为了刘瑾被凌迟处死的原因之一。然而仔细分析史料可以发现,叛乱背后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来回顾一下这次叛乱的过程,看看这场仅仅十八天的叛乱是如何发生的。安化王朱寘鐇是庆靖王朱㮵的曾孙,弘治五年继承了祖父安化王朱秩炵的爵位,以长孙的身份成为新一代安化王。朱寘鐇此人野心勃勃,从上位开始就拉拢了一大批封地的军队和地方官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明武宗朱厚照登基后,以司礼监太监刘瑾掌权主导朝政,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刘瑾的改革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财税方面的,比如整顿田亩、重新度田,改革军税等。这些政策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却遭到地方官僚和豪族的抵制。

正德五年的时候,大理寺少卿周东被派到宁夏度田,并推行军队税收等改革。因为对于度田标准的认定冲突,当地的士兵屡次违抗周东的命令,逃税者也因此而遭到惩罚。右副都御史、宁夏巡抚配合周东进行改革,对违反规定的士兵及其家族进行惩处,进而引发了士兵的不满。

当时正好遇到分守参议侯启忠也来催促征税,士兵的不满情绪转换为愤怒。安化王朱寘鐇认为机会到了,便趁机拉拢裹挟了对改革不满的军中将领和士兵家族,发动叛乱占领宁夏。叛乱发生后,除了周东、安惟学外,还有太监李增、少监邓广、总兵官姜汉、都指挥佥事杨忠、李睿、百户张钦等也被杀害。

事情发生时正好遇到边境出现敌情,镇守宁夏的参将仇钺、副总兵杨英率军出防,只留下总兵官姜汉与申居敬等六十人牙兵留在当地。这些牙兵都归宁夏指挥周昂统领,而周昂早已和千户何锦、丁广等人投靠了安化王朱寘鐇,这便给他们发起叛乱带来了机会。

当时朱寘鐇设宴招待宁夏文武官员,在宴会上由何锦、周昂率牙兵杀出,几乎将宁夏官员一网打尽。后来他们又搜索全城,将所有反对叛乱的全部抓获或处死,只剩出城防御敌情的两员大将,参将仇钺和副总兵杨英。仇钺因担心城内的妻儿而回城主动投降,杨英则逃往灵州组织军队平乱。

控制了宁夏后,朱寘鐇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目标就是司礼监太监刘瑾,同时传檄四方诸镇。与此同时宁夏周边的明军也发现了宁夏的叛乱,开始组织地方上的平乱。陕西总兵曹雄闻变,率兵沿黄河堵截,并派广武营指挥佥事孙隆将大、小二坝柴草尽皆焚毁,指挥使黄正以三千兵进入夏州、镇守灵州,安定军心,发檄文要杨英督灵州兵并防守黄河。同时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黄珂将朱寘鐇的檄文发到了朝廷,并上书平乱的八条建议。此事公开后关中震动,朝野震惊,明朝上下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朝廷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刘瑾,他一边压制消息,一边组织自己的人出兵平叛。另一派是内阁方面,他们推举了右都御史杨一清提督军务出兵平叛。最后朱厚照选择了杨一清,让他总制宁夏、延绥、甘、凉军务,讨伐朱寘鐇,并以太监张永总督宁夏军务。同时朱厚照又提升宁夏副总兵都指挥佥事的杨英为右府署都督佥事,挂印充总兵官。然后又以宁夏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仇钺充副总兵官,灵州守备都指挥佥事史镛充游击将军,出兵讨伐叛军。因为仇钺投降朱寘鐇的事情传出,朝廷方面一度怀疑,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力保才没有追究。

除了朝廷方面的布置,同时陕西方面也在积极围堵,避免宁夏叛军扩展到陕西境内。朱寘鐇本想派人策反广武营,却被孙隆派兵鸡腿肉,然后陕西总兵曹雄亲自到了灵州,与都指挥韩斌、总兵官兴武营守备保勋、参将时源一起分兵扼守河东要道,避免叛军东进。因为东受阻,朱寘鐇便派人请仇钺商量出兵的事。仇钺交出兵权后一直称病在家,只派了一些家丁配合朱寘鐇守城,实际上是为了打听各方面的消息。得知朱寘鐇派人传话后,他再次以生病为由拒绝。于是朱寘鐇派周昂到仇钺府上求教,于是平叛的转机到来了。

此事仇钺已经受到了曹雄的秘密传信,让他组织军队在宁夏起事,里应外合平定叛乱。于是仇钺借着周昂过来文计之机,将其诱入我市击杀,然后率领府中百余壮士突袭安化王府。朱寘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朱霞、孙景文、史连等十一人党羽被杀,朱寘鐇之子朱台溍、仪宾谢廷槐、韩廷璋及党羽李蕃、张会通等人被俘。然后仇钺又假传朱寘鐇命令召回何锦,以朱寘鐇被俘的信息挑动其部下倒戈,于是叛军内讧后溃败,部分将领被杀,部分将领溃逃后被抓获。至此震动朝野的安化王叛乱被平息,前后只花费了十八天。

安化王叛乱平息后,朝廷大军都还没有抵达陕西。杨一清和张永抵达陕西后分头平息了参与叛乱的各部军队,然后留杨一清镇守三边,张永率领军队将朱寘鐇等一杆反贼押送到京城。事后杨一清和张永秘密商量,借着给朱厚照献俘的机会,以朱寘鐇檄文为由,控告刘瑾激起兵变,一举将刘瑾拉下马。后来刘瑾正是因为此事而被罢官调查,然后被抄家凌迟处死。所以在后世很多的史书上都说,安化王叛乱的起因是因为刘瑾改革的苛刻政务,才使得激起了地方军民的叛变,让安化王朱寘鐇有了可乘之机。

这些说法在历史圈里流传很久,却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安化王朱寘鐇叛乱的动机是什么?从史书来看,朱寘鐇明显是冲着皇帝位去的,刘瑾的暴政只是个借口而已。如果刘瑾的暴政正的这么厉害,那么朱寘鐇的叛乱不可能只用了十八天就被平定,连杨一清和张永的大军都还没抵达陕西。实际上叛乱发生时,除了宁夏被裹挟的军队外,在周边的灵州、陕西各地,并没有积极的响应。实际上当时被派人度田的地方并不只是宁夏,而是整个北方边境。但只有宁夏发生了叛乱,周边不但没响应,还积极组织平乱,可见问题并不严重。

不可否认,刘瑾的改革的确带来了民间很大的抵抗情绪,不少人因此而愤怒,但还到不了叛乱的程度。刘瑾下派的官员也的确搞了很多贪腐事情,但这些事情并不是朱寘鐇叛乱发起的理由。事实上刘瑾的改革虽然引起民间诸多不满,但也就甘肃宁夏出了叛乱,其他地方并没有激烈民变。从这点可以看出,将安化王叛乱的原因归咎于刘瑾的改革,实际上只是一种托词,是为了掩盖背后真正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安化王朱寘鐇发起叛乱呢?这个叛乱与刘瑾的改革有多大的关系呢?

综合明朝的历史分析,其叛乱的根本原因是成化年和弘治年间兵部弊政的延续和爆发。由于北方蒙古人在内讧中势力衰退,所以明朝北方边境的安全度大为提高,也就造成了文恬武嬉的现象。从成化年末期马文升出任兵部侍郎开始,兵部逐渐形成了以马文升核心的利益集团。

后来马文升出任兵部尚书,执掌兵部进三十年,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更加严重。地方边军、勋贵家族和地方豪强联合起来,各种腐败问题丛生,军队腐化堕落更加严重。虽然弘治年间明孝宗朱祐樘派刘大夏接任兵部尚书整顿军队腐败问题,但因朱祐樘的英年早逝,导致了整顿军队半途而废。

在明朝军队的腐败问题中,首推边军的腐败,而西北边境的腐败最为严重。刘大夏整顿军队问题时,曾经也一度受阻,被迫上书辞职,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从安化王之乱的过程分析,这次激发兵变的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明朝军队采取的是卫所制,卫所有自己的军田,军队以屯田的方式戍边。同时地方官府有自己的官田,租给平民百姓耕种,以收取租税。而安化王作为王爵也有自己的田地,也是租给平民耕种。但是这些土地都不能买卖,耕种的收益都必须要向朝廷缴纳税赋。如此一来,地方上就打上了租税的主意。

比如可以谎报耕地面积,采取偷税漏税的办法。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名义上是官田、军田,实际上经过契约上的超长期租赁,做成私有田地,形成事实上的土地兼并。而且在此过程中,租赁契约上只收少量的地租,但操盘的军队和官员则大量从中渔利,这就占有了大部分本应缴纳到朝廷的税赋。这种现象在北方边境很普遍,这也是造成国家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刘瑾改革整顿土地和军税,本质是按照朱厚照的意图,收取本应缴纳到户部的田亩租税和粮食。但如此一查,就拔出萝卜带出泥,容易查出地方官府、勋贵和军队勾结的贪腐问题。

马文升执掌兵部时,对这些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管这种军队腐败,所以搞得军队乌烟瘴气,战斗力极差。刘大夏接手后派出文官下去,文官不敢惹地方势力,都是糊弄了事。刘瑾奉命整顿,他也派文官下去,但却跟着镇守太监。只要查处了问题,刘瑾受伤的东厂和锦衣卫就能发挥作用了。所以文官们不敢懈怠,必须认真清查土地和偷税问题,这就触动了地方豪强权贵的利益。为了避免被查处问题,地方上肯定会软硬兼施的。这种办法对文官好用,但对太监没用,所以为了掩盖罪状,有的人只能暴力抗法。

安化王朱寘鐇所在地正是问题最严重的甘肃宁夏地区,因为靠近边境,各种三不管的事情很多,所以抵抗最为激烈。但要说为了点土地就造反,地方军队没那么大的胆子。因为他们在其中的利益很少,大部分都被上面的权贵瓜分了。但刘瑾派人来了,权贵们是要掉脑袋的,所以必须奋起反抗。朱寘鐇真是利用地方权贵的这种拼命的心理激起叛乱,希望引得陕西各地响应。但事以愿违,最终陕西各地并没有积极响应,而是采取观望,或者主动向朝廷认错。结果朱寘鐇成了最大的牺牲者,也成了朱厚照杀鸡吓猴的榜样。

从这些事情中也可以看出,安化王朱寘鐇的叛乱本就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失衡造成的矛盾,与刘瑾的改革关系不大。刘瑾的改革既是为了国家财政的扩充,也是为了治理地方土地兼并问题,而且是明武宗朱厚照认可的。因为只有解决了军队腐败问题,明朝军队才能重新崛起,而不是继续衰落。

这是明朝国家爱安全的最低保障,否则明朝将会走向宋朝的结局。士大夫们掩盖真相,将屎盆子扣在刘瑾和朱厚照身上,不过是因为他们贪腐的道路被堵上,无颜面对天下而已。当然,刘瑾借着改革和整顿土地的机会中饱私囊,也是避免不了被士大夫们抓住的黑历史的原因。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