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亏损闭店心疼,餐厅在加速抛弃商场!300多万家门店已经跑路

Hi科普啦闪电哥 2025-04-16 17:59:27

从成都大魔方,到黑龙江凯德广场,越来越多入驻商场的餐饮店,出现经营困难的状况。

商场人气大不如前,租金始终居高不下,为了聚拢人气甚至要求餐饮店继续开设新店,结果导致新店没开起来,老店还“连夜跑路”,大量餐饮店抛弃商场。

原本和谐共存的两种业态,现在正经历残酷的洗牌和价值体系重构。

未来,我们习惯了的商场+餐厅互利模式就要消失了?

商场里开餐饮店,生意越来越惨淡

线上购物兴起之后,对实体店的冲击逐年加剧,再加上前些年的疫情原因,社区团购大量抢占终端用户,更让实体店人气惨淡。

《2022-2024购物中心开关店研究报告》披露的行业数据显示,仅2024年一年,近35%的购物中心,新入驻商铺少于闭店店铺。

这一数据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一的商场,营业的店铺数量越来越少。业内人士估计,类似情形短期内根本难以改善,至少还需要两年的过渡期。

目前,除了海底捞这种大型连锁餐饮店还有议价能力之外,中小餐饮门店入驻商场,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商场的店铺数量和人流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流量大店铺生意才能兴旺,而店铺生意好又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商场。

商场和餐饮店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共生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当商场人流量下降的时候,餐饮店的生意也不可避免地随之下降。

商场里越来越多店铺关门后,整个商场的人流量也会快速下降,毕竟现在为了购物而逛商场的顾客越来越少,很多人走进商场的目的就是冲着某一家特色餐饮店。

商场的客流量达到峰值之后,近些年来呈现逐年下降的情况,人流量的损失,又影响了商场内店铺的生意。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很多承受着高租金的店铺,开始“用脚投票”,加速了“逃离商场”的脚步。商场和餐饮店这对昔日的“好盟友”,现在正经历残酷的洗牌和价值重构。

原本商场相当于餐饮店的流量入口,当商场人流量下降时,这个流量入口对餐饮店而言就失去了足够的吸引力。

再加上租金成本居高不下,还有各种各样的管理费、营收抽成等一系列支出,餐饮店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最终高到生意难以为继时,不得不“连夜跑路”。

生意越来越惨淡,开门营业就面临亏损,本着少亏就是赚的原则,店主们不得不缩减店铺规模或者直接关闭店铺。

商场越开越多,人流量越来越少

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是赚得最多的人,对容纳多种业态的商场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逐渐提高,大型商场开始崭露头角,融合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提供一站式的购物娱乐体验,吸引了大量顾客涌入商场。

经过30多年发展,商场也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经营模式,一楼珠宝首饰,二楼往上是各种潮牌服饰、餐饮店、影院及娱乐场所等。

刚开始这种综合业态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几十年来经营方式一成不变,再好的业态也会导致审美疲劳。

商场的发展模式变化不大,但数量却在快速增加,据《2024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年报》,2024年全国3万平以上集中式商业场所,新开业370个。

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近6700家大型商场。以前可能3公里范围内只有一家商场,但如今同样的范围内可能有3家甚至更多。

周边区域内的人群数量变化不大,但商场数量快速增加,再加上如今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购物,消费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商场的吸引力越来越低。

湖南当地针对商场做过一次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的总体客流量,比2023年同期下降近40%,人气消散之后,商场里的店铺经营也是越来越难,闭店率超30%。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购物理念也不同于以前,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情绪价值的消费者,对千篇一律的商场,已经提不起太大兴趣。

30多年一直维持老旧的经营理念和运营风格,已经和不断发展的消费理念格格不入,被消费者所抛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商场越开越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消费者失去了新鲜感,最终结果只能是人流量越来越少,商场生意难做,店铺倒闭潮日益加剧。

餐饮业倒春寒,老板无奈关店

投资300万,勉强撑了一年半,最终还是难逃关店的结局,这是成都大魔方一位火锅店店主的遭遇。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商场中并不少见。

店主小刘在2023年入驻成都大魔方,投入巨资开了一家火锅店,原本想着能大赚一笔,结果从开业起,店铺就很难聚集人气,大部分时候都处于亏损状态。

勉强支撑了一年半,生意依旧毫无起色,小刘只能无奈关店,最开始的巨额投资也几乎打了水漂。

年前的时候餐饮店生意就不咋样,大家都希望春节之后,餐饮业能逐渐复苏回暖,结果迎来的却是一场“倒春寒”,一如2025年开春的天气。

曾经热闹过的商场餐饮店如今门可罗雀,繁华落幕之后留下的是一地鸡毛,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一线城市,也传来大量餐饮店闭店的消息。

在广州,曾经人来人往的万胜广场,如今里边很多店铺大门紧闭,都贴着“升级改造”的标牌。实际上,升级改造是假,闭门歇业才是真,年前还开门的一些餐饮店,过了一个春节之后再也没开过门。

萝岗万达广场室外商业街,曾经热闹一时,如今上座率不足五成,不少店铺门口上贴的转让告示触目惊心,甚至很多店为了尽快转手,直接喊出了“0转让费”的口号。

北京、深圳、天津、杭州等城市,餐饮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大批餐饮店逃离商场,撤店数量明显增加。

黑龙江凯德广场里开儿童餐厅的小裴,也不得不选择关店。起因是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而凯德广场运营方在当地开设新门店,要求商户在新门店再开一家店。

但商场人气不高,小裴现有的这家店都在勉强维持,新开二店难以避免亏损的结果。和凯德广场协商不成,原本就有关店想法的小裴,最终选择退出,惹不起还能躲得起。

闭店潮加速来临的原因

商场人气不足,是闭店潮加速来临的重要推手,但在这背后,还隐藏着市场环境及创业者心态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就市场环境而言,因为近些年来整体经济形势趋于严峻,大家的钱包不如以前鼓了,消费理念也发生了一定转变,这就导致消费能力和意愿不断下降。

对于非必要的生活支出,消费者控制得越来越严格,类似餐饮这类支出,就明显减少了很多。消费者花钱的意愿降低了,这就导致餐饮店的业绩大幅下滑,盈利空间大幅缩减。

另外,商场同质化严重,大量引入的餐饮店,经营模式趋同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在拿不出特色产品招徕顾客的前提下,价格战就无可避免。

门店的盈利空间降低了,但商场租金却不会下降,反而还可能大幅上涨。比如广州一些商场,店铺租金近些年来逐年上升,比之前的平均租金已经上涨近两倍。

再加上人工、原材料等成本也是连年上涨,这就导致餐饮店越来越难盈利,维持个收支平衡已经算不错,很多甚至都出现亏本经营。

艰难的市场环境,也让创业者的心态发生变化。残酷的市场洗牌之后,很多人意识到加入餐饮业创业的难度,因此对投资餐饮店慎之又慎。

原有的店铺不断倒闭,新店铺又没办法及时跟上,店面数量越来越少,商场人气也是逐步下滑,最终市场活力不足,更让创业者望而却步。

最后,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人更倾向于赚快钱,网红品牌应运而生,而这些品牌最大的特点就是忽起忽落。

依靠网络流量吸引消费者的网红店,爆火后吸引大批人跟风涌入,但这样的热度根本很难维持,经过几个月热度消散之后,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顾客消费更趋理性,市场大环境堪忧,商场里的餐饮店加速逃离,经济寒冬让一大批餐饮店陷入绝境。

而市场环境不好时,才是真正考验餐饮从业者能力的时候,如此紧迫的大环境,未尝不是整个行业沉淀与调整的时机。所谓危机正是危险与机遇并存,能抓住哪一方全看店主的能力。

0 阅读:1

Hi科普啦闪电哥

简介:Hi科普啦,每天科普一点,收获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