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进绿化带后续:扶人女生回应,下回不凑了,以后好人还是会当

大神侃文啊 2025-04-08 09:55:36

文|发发

“沈腾小品《#扶不扶 》照进现实?”

当下这世道,做个好人可真是不容易,本是一番好意出手相助,

到头来却反被泼了一身脏水,此类荒唐之事屡见不鲜。

近日山东济南的一位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了一段令人唏嘘的视频,视频中的场景着实让人无奈。

一:这世道扶人得自带摄像头?

"扶不扶"这出戏,从春晚小品照进现实了。

4月6号济南街头这一幕,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4月6号那天,有位山东济南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个视频。

视频里,有个女的骑着电动车,直接冲进了马路边的绿化带,车翻了,人也摔进了草丛里。

看那架势,摔得可不轻,但周围的人就跟没看见似的,都各走各的。

直到有个路人发现了草丛里的女的,出于好心,就想上去帮一把。

路人小姐姐一开始看见了,但没打算管因为路上的人,几乎都装作没看见,都想着“少管闲事,免得惹麻烦”。

可谁知道,路人小姐姐刚要走,就被她妈妈拦下了。

妈妈觉得,既然看见了,就得帮一把,万一摔伤了,还能及时帮忙打电话叫救护车。

看得出来,这母女俩心眼儿挺好的。

走近一看,发现倒地上的是个大妈,骑的是辆雅迪电动车。

女子出于好心,就问了大妈一句:

“你没事吧?”

大妈回答说:

“起不来了。”

女子一开始还挺心疼大妈的,看起来四五十岁的样子,摔这么一下,估计得疼好几天。

可谁知道,女子刚伸出手想扶大妈起来,大妈就来了句:

“你骑得太快了”。

女子立马把手缩了回来,说: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好在女子当时留了个心眼,开了手机录像。

这要是被大妈讹上了,那真是有理说不清了。

后来,又有两个热心路人过来帮忙,大家一起把大妈扶了起来,电动车也被推到了一边。

咱们老祖宗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现在倒好,伸手扶人先得自证清白。

这世道,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二:女子评论区回应此事

这位好心女子气得不行,便把这事发到了网上。

视频一传开,立马炸开了锅,网友们各执一词。

有人怀疑这是精心编排的剧情,有人笃定就是她惹的祸,甚至还有人出言讥讽:

“谁让你去扶的,这下自讨苦吃了吧”。

看到这些评论,女子心中满是失望。

她本是出于一片赤诚,在现实中被摔倒的女子冤枉,没想到在网络上又遭遇一群不明真相的网友指责。

她的善意,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恶意曲解,这怎能不让她心灰意冷?

不过,也有网友为摔倒的女子辩解,称她或许只是错把女子当成了导致自己摔倒的人,

回过神来想要感谢帮忙,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行。

事后女子回复了这条评论,坦言确实是场误会。

当时她气愤不已,转身就走,后来又有两人上前将摔倒的女子扶起。

女子还补充道,她压根不会骑电动车,当时只是和母亲路过,纯粹是出于好心。

还说事发路段监控密集,以后遇到这种事,她依然会伸出援手。

好心相助,结果被当作肇事者,这事换做谁都会感到无奈又心寒。

这么看来,那个摔倒的女子或许并非故意“讹人”,但一开口就冤枉了好心帮忙的路人,这话一出口,便让好心人寒了心。

也许摔倒的女子当时是惊慌失措,疼痛难忍,才口不择言,但这样的无心之失,却给热心助人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这位发布视频的女子,尽管遭遇了这样的烦心事,但在回复网友评论时,依旧坚定地表示:

“不是剧本,因为被冤枉,实在气不过才发出来,以后好人还是要做。”

“好人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万一自己遇到困难了?

不过下次帮忙之前,一定要录视频,或者直接报警,不然有人会以为这是自导自演。”

视频刚火的时候,女子还在气头上,跟网友调侃说这热闹“下回不凑了”。

但气消了之后,她的回应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沮丧,反而暖心地表示:

“以后好人还是要做”。

有类似遭遇的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上次碰到个骑车摔倒的,我停车问他咋样,他说我车开太快把他晃倒了。”

“有次开车刚上车还没启动,离我好几米远的一个电瓶车摔了,车主爬起来就指责我车开得太快。”

无独有偶,4月1日,安徽合肥的一个路口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个骑自行车的白发老奶奶摔倒在地,旁边一大哥毫不犹豫地将她扶起。

事后,老人对大哥感激不尽,连连称赞是大哥救了她一命。

当时有人怕大哥被讹,还好心帮他拍了视频,可见大家对扶老人这事有多谨慎。

仔细分析这位女子扶大姐这事,可以肯定的是,有些人还未老去,心眼却已经坏了,这事跟年龄真没多大关系。

有意思的是,当事女生爆料的原视频被下架了,有网友询问视频下架的原因。

爆料女子回复说,视频是她自己设为了私密。

三:结语

自2006年南京彭宇那桩案子起,“扶不扶”这个问题,就像个解不开的谜题,一直横在人们面前。

司法文书网所收录的“扶人纠纷”案例中,有三成多案例因证据匮乏而陷入误判泥沼。

此次事件亦是如此,若非白衣女子手持手机记录全程,恐怕又会上演“监控盲区下的罗生门”。

当善意之举需自备“执法记录仪”,当救人前需四处寻觅目击者,这般社会氛围,又怎能不令那些心怀热血之人感到心寒?

评论区里那句“以后救人需组队”的戏言,实则饱含无奈。

北京律协2023年调研数据表明,八成七的市民认可“救助前先录像”的做法。

这并非冷漠无情,而是被现实磨砺出的生存智慧。

那位白衣女子手中的手机,既是取证利器,更是守护善良的坚固盾牌。

我们不应谴责这种“防人之心”,而应倡导这种自我保护意识。

现实社会复杂多变,有时做好事也得留个心眼儿,为自己留条退路。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悲凉,但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我们应明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善良亦需带些锋芒,学会保护自己。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善良,而是要在善良中融入智慧与策略。

那位白衣女子便是我们的榜样,她既善良又聪慧,既敢于伸出援手,又懂得保护自己。

她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0 阅读:56

大神侃文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