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汉和帝刘肇最后一个帮手叫丁鸿。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人。
丁鸿家族可不简单。
丁鸿的父亲叫丁綝,王莽末年任颍阳县尉。
汉光武帝刘秀攻打颍阳城久攻不下,甚至一度想放弃攻打颍阳城,正是这个丁綝打开了颍阳城门,迎刘秀进入了颍阳城。
之后,丁綝又率领自己的队伍强渡黄河,帮刘秀拿下了河南、陈留、颍川三郡的21个县,可以说为刘秀最终取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25年,丁綝被封为河南太守。
到刘秀大封功臣之时,像丁綝这样的立下大功之人,是可以随便挑封地的。
大部分功臣都挑选民富地丰的好的郡县,只有丁綝选择回自己并不富裕的家乡。
刘秀问丁綝,为什么不追求更好的生活?
丁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更何况我没那么大的功劳。
刘秀被丁綝所感动,封他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5000户,后又改封陵阳侯。
丁鸿深得父亲真传。
13岁时,丁鸿随名儒桓荣学习《欧阳尚书》,3年便学有所成。
桓荣想推荐丁鸿入朝为官,但是丁鸿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现在只学到了书本上的东西,还不懂得如何应用。
于是,丁鸿穿上布衣,开启了他的全国游学之路。
丁綝去世后,朝廷要让丁鸿承袭其父亲的爵位。
丁鸿却给朝廷上书说,将爵位和封国让给自己的弟弟丁盛。
朝廷当然不会同意。
于是,丁鸿就在埋葬好父亲后,来了个挂服留书,溜之大吉了 。

留书中言:我丁鸿这辈子光贪恋读书学习了,在父母在世之时没有好好的供养父母,在父母去世之时也没有留在身边尽孝,如此不孝的行为已经被皇天后土及先祖厌恶了,因此给我降下了重疾,随时可能去世。我已经像朝廷讲明这件事了,我随时都会死去,到时候还是我弟弟丁盛承袭我的爵位,咱们就别多一次麻烦了,现在就把爵位给我弟弟得了,我也好到处寻访名医,看能不能治好我的病,如果真治不好,我就走哪死哪就是了。
丁鸿一路来到东海,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当年的莫逆之交九江人鲍骏。
丁鸿本想避而不见,鲍骏却主动找上他,对丁鸿说:《春秋》大义,不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因为自己弟弟的事而逃避皇家大事,你这样做对吗?
丁鸿深受感动,于是回到京城,开门教授学徒。
鲍骏则向朝廷上书推荐丁鸿。
汉明帝刘庄看到鲍骏上书中,把丁鸿说的多么多么的厉害,于是召见丁鸿,让丁鸿给自己讲道理。
丁鸿给汉明帝刘庄讲了一篇《周书·文侯之命》,听的汉明帝刘庄直呼丁鸿为天人,立刻下诏封丁鸿为侍中,后来又先后做到了射声校尉、少府等职,前文我们提到过的白虎观会议,丁鸿也有参与。
丁鸿在任职期间,就像今天的教授一样,到处演讲授课,而且他的演讲非常受欢迎,因此得到了大批粉丝,这些粉丝又纷纷转为其门客,最多时超过千人。

公元92年,司徒袁安去世前,向朝廷指名丁鸿继承自己的位置。
丁鸿不是窦太后的人,窦太后当然不会把这司徒的位置给他的。
不过,这一事件,让丁鸿进入了汉和帝刘肇的视线,现在不与窦氏集团一伙又手里有人的,只有这个丁鸿了。
于是,汉和帝刘肇给丁鸿写了一封亲笔信,询问丁鸿对现在朝中局势的看法。
丁鸿立马给汉和帝刘肇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愿意全力帮助汉和帝刘肇夺权。
得到丁鸿的承诺,汉和帝刘肇心里有底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硬气了一次,不经过窦太后,直接把丁鸿封为了太尉,掌管京城南北宫禁军。
汉和帝刘肇的夺权小组组队完成,那么他们能成功吗?我们下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