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里臭臭的,耳朵爱长痘?都是因为它没做好!

老安的记事本 2024-05-20 20:36:39

打耳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尤其是爱美的青春男女

别说一个耳洞

有时候一只耳朵打四五个耳洞都不在话下

然而一段时间后

偶尔抬手摸一摸耳洞或者耳后

发现手上摸到白白的臭臭的东西

但是耳洞或耳朵没有任何难受的感觉

这到底是个啥?

(耳洞是指在耳朵上通过外部方案打一个孔从而形成的洞)

洗脸、洗澡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然而很多人都会忽略

其实耳洞也需要定期清洁

否则容易“脏”出臭味

皮脂夹杂着汗液堵在耳洞里“发酵”

长时间不清理就会产生异味

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炎症

使耳洞红肿或诱发毛囊炎等

那么如何给耳洞做清洁呢

建议替换耳钉时用棉签蘸酒精(75%酒精)

在耳洞周围轻轻擦拭

同时也不要忘了耳廓哦

如果是刚打了耳洞

则要注意切忌频繁摘取耳钉

避免引发感染

但如果耳洞出现炎症

且越来越严重

就一定要尽早到专科就诊

对于打耳洞这件事

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

甚至让人觉得是件小事情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打耳洞

也不是简单“打一枪”就结束了

爱美的背后

也有不少人因为打耳洞出现流脓

染上乙肝、长出瘢痕疙瘩等

因此建议大家要选择

正规的专业机构进行穿耳洞

同时瘢痕体质人群及金属过敏人群不建议打耳洞

避免出现过敏反应或形成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俗称“疤痕疙瘩”,是皮肤组织受到创伤后,结缔组织的增生修复过度所形成异常的瘢痕组织。其形态一般是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瘢痕疙瘩的出现与打耳洞后不注意清洁、受到炎症刺激、反复感染等因素有关,需要注意的是瘢痕体质人群也容易出现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形成后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等方式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进行局部注射、局部放疗、加压治疗等。

真菌感染

一般是因护理不当或使用劣质饰品引起的

耳洞或耳道受到真菌感染后

会出现白色豆腐渣样物质

细菌感染

被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后

会导致耳洞出现流脓水和发臭的症状

这时候则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化脓性炎症

耳洞内部会出现黄色或白色的脓液流出

建议要尽早进行消炎治疗

湿疹

耳洞出现过敏反应后

容易诱发湿疹

除了有分泌物及异味

还会出现明显的瘙痒感

这时候就要进行抗敏治疗

想要避免

耳洞出现病变

日常护理要做好

除了定期清洁外

日常要保持耳朵干燥

如果不慎沾水了

要及时用棉签蘸干再用吹风机吹干

如果有佩戴耳饰

要选择轻便、安全的材质

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轻微红肿的情况

可以先用酒精清洁耳洞

如果红肿没有改善

就要立马到专科就诊

如果佩戴耳饰后

出现流脓或过敏的症状

要立即将耳饰取下并对耳洞进行清洁

状态没有改善

则要立马到专科就诊

除了觉得耳洞里臭臭的

老是摸到耳朵有

“小疙瘩”或者“痘痘”的小伙伴也不少

如果耳廓上“长痘痘”

一般是由于

毛囊和皮脂腺开口堵塞

皮脂无法排出 形成的囊肿

或皮脂分泌后长时间留在皮肤表面

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皮肤出现炎症

熬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经常触摸皮肤等因素

都可能会导致皮脂分泌旺盛产生炎症

此外

外耳道毛囊炎也会导致耳朵上“长痘痘”

这是因为免疫力低下或物理刺激导致的细菌感染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

都要切记

千万别用手挤!

避免因皮肤破损而导致炎症或感染加重

另外还要注意保持面部和耳部干燥、清洁

如果“痘痘”持续增大

或出现红肿、疼痛的情况

就要尽快到专科就诊

明确病因 及早治疗

最后给大家分享

保护耳朵健康还可以常做

“耳保健操”

每天通过按摩的方式 刺激耳周穴位

促进耳部及头部的血液、淋巴循环

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摩耳轮:用食指、拇指沿耳廓上下来回摩擦,以耳廓微微发热为佳。

揉耳垂:用食指、拇指揉捻提拉耳垂约60次。

按鼓膜:掌心搓热后,压紧耳廓、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后突然拔开,可感到鼓膜活动或耳内砰然作响,每次10下。

拔双耳:用食指轻轻插入耳孔,旋转3次后快速拔出,重复6次。操作前记得剪指甲和消毒双手,避免引起耳部感染。

鸣天鼓:双手掌心按紧耳孔,手指顺势环绕后脑勺,食指叠压在中指上,然后用食指弹脑后骨,耳内发出鼓声,每次击60下。

摩全耳:掌心搓热后,分别摩擦耳朵正面或背面各6次。

本文作者:耳鼻喉科 李甜甜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头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设计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