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落地美国立刻向中国表态!如今看李美越,难怪人民日报批评

跳跳虎爱吃跳跳糖 2025-04-18 09:40:46

拥有3700万粉丝的YouTube顶流“甲亢哥”因一场中国行直播火遍全网,回国后第一时间高调发文“谢谢你,中国”。

并晒出18张旅行照片,引发国内网友点赞,然而,与他同行的翻译李美越却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甚至被央视“马赛克”处理,10天掉粉超40万。

那么甲亢哥成功的秘诀到底是怎么呢?李美越到底做出了什么事情才会被央视打码?

甲亢哥的“中国滤镜”:接地气背后的文化破冰

甲亢哥的中国行堪称一部“大型圈粉纪录片”,从成都中医馆的针灸初体验,到少林寺拜师学艺被棍棒“教育”,他全程用最朴实的镜头记录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医师免费问诊的善意、少林师父“痛即是功夫”的哲学金句,让他频频感叹“中国人太友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驻美大使馆特意发文肯定其“跨越文化鸿沟”的价值,在直播间,他甚至主动拒绝李美越提议的“介绍小妞”,直言“No”,展现了对外界刻板印象的警惕。

这些细节之所以打动观众,关键在于“真实感”,甲亢哥没有刻意美化或矮化中国,而是以游客视角呈现所见所闻。

他对着镜头大口吃火锅、被针灸吓到“瞳孔地震”、学功夫疼得龇牙咧嘴,这些真实到“粗糙”的画面,让西方网友惊呼:“原来中国不是BBC镜头下的‘灰暗世界’!”

正因如此,国台办在谈到甲亢哥中国之旅的时候,表示甲亢哥向世界展示了真实友好立体的中国!

4月15日,还有媒体发文称,甲亢哥的中国之旅叠加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使得入境游客增加了四成,与此同时,“China Travel”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李美越翻车:流量至下的文化背叛

与甲亢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越混血网红李美越,这位以“东北大花袄征服世界”走红的混血网红,在直播中多次触碰红线。

将理发师“脏辫难处理”曲解为“嫌你头发脏”,用轻佻词汇“chick”(小妞)物化中国女性,甚至嘲讽粉丝“像牲畜一样狂叫”。

更讽刺的是,其道歉视频中暗藏越南文化中的侮辱性手势,被网友称为“二次伤害”,面对争议,他轻描淡写称“为了节目效果”,但网友并不买账。

李美越的问题绝不是“翻译失误”这么简单,作为跨文化桥梁的“翻译官”,他本应传递真实信息,却选择用偏见和猎奇迎合流量。

央视《新闻周刊》直接对其画面打码,释放明确信号:靠“爱国人设”敛财却践踏文化尊严的行为,注定被主流价值观抛弃。

李美越的塌房并非偶然,从伪造“中美混血”身份到婚内出轨,从红毯蹭流量到私底下贬损中国文化,他的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流量陷阱”,这种将文化符号异化为敛财工具的操作,最终反噬自身。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此前,某外籍博主为博眼球故意拍摄中国农村“脏乱差”画面,还有一个网红在故宫直播时戏谑“龙椅像马桶”,都遭到了官方点名。

这些案例暴露出部分网红为流量丧失底线的通病:他们将文化差异当作噱头,把刻板印象当作流量密码,最终沦为“文化小丑”。

跨文化传播需要“甲亢哥”,不需要“李美越”

甲亢哥和李美越的对比,本质是两种价值观的较量,前者以平等视角发现文化之美,后者用傲慢态度消费文化差异。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网红的角色早已超越娱乐范畴,他们的一言一行可能影响数百万受众对异国文化的认知,文化使者应传递理解,而不是偏见。

近年来,越来越多“甲亢哥式”网红正在打破文化壁垒,例如,以色列博主高佑思扎根中国乡村拍摄扶贫纪录片,英国小哥司徒建国用“英式幽默”解读中国科技成就。

他们的成功证明:真诚与尊重才是流量的“永动机”,反观李美越们,即便短期内收割关注,也终将被观众和时代抛弃。

中国欢迎世界的目光,但绝不接受“吃饭砸锅”的伪善者,文化传播的终极密码,从来不是流量算法,而是对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尊重。

信息来源:

光明网2025年04月16日——国台办谈甲亢哥中国之旅:甲亢哥向世界展示了真实友好立体的中国

0 阅读: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