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加速,百日无忧”百日咳公众科普行动启动

新京报食物链 2025-04-27 10:10:12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4月25日,在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来临之际,“免疫加速,百日无忧”百日咳公众科普行动正式启动,全国上百家预防接种单位同步开启公益科普,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奇“苗”科普,帮助广大婴幼儿家庭了解百日咳的危害和科学防护知识,提升及早全程高效接种疫苗的意识,在宝宝成长关键期“加速”筑牢基础免疫防线,守护更多宝宝健康成长。

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声声咳嗽如鸡鸣”是其发病的典型特征。我国自1978年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经过近半个世纪疫苗接种的不懈推进,百日咳一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年来,百日咳呈现“凶猛反扑”之势,发病率抬头迅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显示,2024年1至12月全国共报告百日咳近50万例,是2023年的12倍,跃升至近40年来的峰值。

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是“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国家疾控局明确指出,“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今年1月1日起,国家免疫规划的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升级:百白破疫苗首剂接种时间提前到2月龄,并从原来的“4+1”变成全程5剂次百白破疫苗,可见国家对百日咳防控的重视,免疫“宝护”刻不容缓。

“临床上,小月龄患儿一旦感染百日咳,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并不鲜见,救治难度显著增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表示,百日咳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每增加1剂次百日咳疫苗后,保护作用也会相应“升级”,宝宝完成3针基础免疫,即可预防98.2%因百日咳导致的住院治疗,获得有效保护。在百日咳暴露风险激增的当下,家长更需主动为宝宝“加速”保护,尽快完成基础免疫。国外模型研究显示,在高接种率的前提下,2-3-4月龄“加速接种方案”,较2-4-6月龄的接种方案,可提前2个月完成基础免疫,让1岁内宝宝的百日咳总体发病率降低21.7%,重症率下降21.8%。

及时接种疫苗、加速完成基础免疫,可有效防控百日咳疾病风险。但预防接种并非“一劳永逸”,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推移自然衰减。为此,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在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后,18月龄和6周岁时需接种第4、第5剂次疫苗,以进一步加强免疫、延长保护期限。曾玫教授表示,从18月龄到6岁中间的4年半时间里,仍存在“免疫空窗期”的潜在风险,采用组分纯化工艺的百日咳抗原含量稳定、纯度高,在接种第4剂次后5年内,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更持久。

此外,作为“免疫加速”的重要环节,联合疫苗的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接种效率。广州市白云区疾控中心主任陆剑云表示,随着免疫规划扩大,婴幼儿需接种的疫苗种类、数量逐渐增多,联合疫苗提供了一种高效、全面的疫苗接种方案。联合的程度越高,代表可以同时预防的疾病种类越多,接种次数越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更少。不仅减轻新生儿及家庭的接种负担,更有助于提升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覆盖率。

“提升百日咳的科学防控水平、遏制‘旧病复燃’的势头,是一场需要全民接力的持久战,此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与典范。”谈及百日咳未来防控,陆剑云表示,政府主导免疫升级、社会共谱科学防控、接种单位优化服务、家庭早筑免疫防线——四方协同,缺一不可。

校对 吴兴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