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原配皇后乃是陈阿娇,她以自己的一生经历,向后人清晰阐释了一个道理。
女子要是有恋爱脑可不行,可千万别把自身的幸福全然寄托于另一个男人身上呢。要知道,对于男人而言,他们所追求的可不光是爱情,事业同样也是他们心心念念想要去拥有和发展的呢。
当爱情无法契合事业需求之际,像汉武帝这般的男子,通常会毅然选择事业。并且,伴随着事业一同来临的,极有可能是另外一份爱情。
陈阿娇的故事,需从其父母讲起。她的母亲乃是馆陶公主,这馆陶公主是汉文帝与皇后窦氏的女儿。并且,馆陶公主和汉景帝之间有着极为亲近的关系,他们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弟,这便为后续陈阿娇的经历埋下了诸多伏笔。
如此一来,于母亲这边的亲属关系而言,汉文帝实则为陈阿娇的姥爷,而窦太后呢,便是陈阿娇的姥姥啦。汉景帝呢,那可是陈阿娇血缘上的亲舅舅哟。至于汉景帝所生的儿子们,理所当然就成了陈阿娇的表兄弟咯。
相较而言,陈阿娇父亲一方的势力要稍显弱势些。陈阿娇的太爷爷是陈婴,他和刘邦属于同一时代之人。在秦朝末年时,陈婴曾担任楚国起义军的领袖。待到义帝熊心被杀后,他先是投降了项羽,而在项羽兵败之后,便又转投到了刘邦麾下。
陈婴的经历颇为特殊,其走势属于典型的高开低走型。汉朝建立后,他不过是个普通侯爵罢了,留给后代儿孙的封地还不到两千户。然而像萧何、曹参、周勃等几位著名的开国功臣,他们逝世后留给后辈儿孙的封地,基本上都超过了一万户。
要知道,馆陶公主可是汉文帝的嫡长女,她嫁给陈婴的孙子陈午,这在当时某种程度上算是下嫁了呢。不过这情况也实属正常,毕竟那时汉文帝对南方的掌控力度并没有多强。与陈家结亲联姻,实际上就是想凭借陈家的影响力,来进一步强化对南方的把控。
馆陶公主与陈午的这桩婚事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正因如此,二人成婚后感情相对比较平淡。不过呢,后来他们还是育有两子一女,而其中的女儿便是陈阿娇。
接下来要说的是,馆陶公主乃窦太后的独女。进入汉景帝时期后,馆陶公主并未随丈夫前往陈家的封地居住,而是径直留在了京城之中。在京城的日子里,馆陶公主仗着自己长公主的身份,长时间陪伴在窦太后左右,备受宠爱不说,所拥有的权势更是大得惊人。
然而在那之后,馆陶公主渐渐不再满足于当下所拥有的权势了,她一心想着日后能够长久地掌控大权。于是乎,接下来馆陶公主便谋划着与自己的弟弟汉景帝进行联姻之事,准备从汉景帝的诸多儿子里挑选出一位来当自己的女婿,以此作为自己未来的依靠。
起初,馆陶公主原本看中的是汉景帝的长子刘荣。可遗憾的是,刘荣的生母并不待见馆陶公主,于是便拒绝了这门亲事。在此之后,汉景帝的另一位得宠妃子王娡,主动找上了馆陶公主,明确表达出自己希望能与馆陶公主结亲的想法。
于是乎,接下来便有一个足以流传千古的剧情,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开启了它的演绎之路。
馆陶公主知晓了王娡的想法后,便立刻将陈阿娇与刘彻一同叫到跟前。接着,馆陶公主对着刘彻发问道:“你对阿娇可喜欢?要是让阿娇做你的媳妇,你觉得好不好呢?”
当姑姑询问刘彻时,刘彻回应道:“要是我日后能够娶陈阿娇为妻,那我定会打造一座用黄金建成的屋子,专门供阿娇居住!”
后来留传下一个成语叫金屋藏娇,此事便是缘由。虽说在后世,该成语的用法偶尔会产生些歧义,然而其最初所讲述的,实则是汉武帝与陈阿娇之间的爱情故事。
有两个孩子,他俩一见面就相互瞧着挺对眼儿的。巧的是,双方的母亲也都动了让孩子们结亲的心思呢。于是在此之后,两家便正式给这俩孩子定下了娃娃亲。打这定下娃娃亲起,馆陶公主就全力辅佐刘彻啦,一心帮着刘彻去争夺那太子之位。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当中,馆陶公主屡屡在汉景帝身侧,不断诉说着太子刘荣的种种不是。并且,刘荣的母亲也着实表现欠佳。就这样,诸多因素交织之下,最终刘荣遭到废黜,而刘彻则成功上位,成为了新的太子人选。
此后又过了数年,刘彻与陈阿娇都渐渐长大成人,而后二人顺利成婚。婚后,他俩的感情甚是融洽和谐。像刘彻和陈阿娇这般自幼相识、一同成长起来的爱情,通常会被称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如此的爱情向来都是极为珍贵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陈阿娇无疑是刘彻最为钟爱的女子,再无旁人能及。刘彻为了陈阿娇,在很长的时间当中,都未曾再去寻觅其他女子相伴。搁在如今来看,这或许是平常之事,可放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这般情形着实是极为难得且珍贵的。
在刘彻尚未登基之时,有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其发展态势一直到那个阶段,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几乎挑不出什么瑕疵来,完完全全能够称得上是一段令人称羡的美好爱情经历。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离世,刘彻登上皇位。自这一年起,刘彻与陈阿娇两人间的关系便渐渐有了变化。究其缘由,说来倒也简单,陈阿娇满心所求的唯有汉武帝的爱情,于她而言,只要能拥有这份爱情,其余的任何事物,她皆可舍弃不顾。
然而,就身为皇帝而言,汉武帝是有所不足的。毕竟他渴望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满心想着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一心想要成为被后世传颂的千古一帝。
在此之后,两人之间便渐渐产生了分歧。要知道,这样的分歧并非凭借爱情的力量就能够轻易弥补得了的。
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大体上是如下这般情况的。
汉武帝即位后,陈阿娇旋即被立为皇后。汉武帝登上帝位不久,便迅速找准了自身作为皇帝的定位,一心渴望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像击败匈奴,以此来洗刷汉朝曾遭受的耻辱便是他的目标之一。
然而,若要将这些事情顺利完成,汉武帝首要之举便是牢牢握住权力,实现对整个国家全方位且精准无误的把控。唯有如此,他才具备足够的条件与能力去推动那些心中所想之事的落实。
沿着这样的思路思索下去,汉武帝随后便察觉到,自己前行路上最大的阻碍,居然是他的亲奶奶窦太后。窦太后身为汉文帝的妻子,其资历深厚,威望极高。并且在窦太后背后,还有势力强大的外戚世家窦家给予支撑。如此一来,即便贵为汉武帝,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听从窦太后的吩咐。每当在朝堂听完大臣们的禀报后,汉武帝都得去向窦太后再做汇报。
只要窦太后尚在,汉武帝便绝无可能将大权独揽于己手。在当时的情形下,窦太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她的存在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使得汉武帝始终无法实现独自掌控全部大权的目标,只能在其制约之下行事。
此外,汉武帝察觉到,若要实现对国家的完美掌控,就必须对西汉以往所推行的黄老思想作出改变,转而推行儒学才行。可偏偏窦太后呢,她是黄老思想极为坚定的拥护者。
于是在此之后,因政见方面存在的差异,祖孙二人就此展开了一番较量。
在汉武帝时期,其为能将大权牢牢掌控在手中,大力擢升了诸多儒家学者,使得这批儒家学者得以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待这些儒家学者拥有权力后,旋即展开商讨,积极推行全新的儒家制度。与此同时,还有人呈递奏书,恳请收回窦太后监国之权,盼着日后汉武帝可独立处置政务,无需再向窦太后禀报。
在这件事上,窦太后可没手软,一下子就罢免了众多的儒家官员。就连身为汉武帝老师的那一位,也未能幸免,直接被抓进了大牢,最后竟然不明不白地在监狱里丢掉了性命。
后世将这场以失败告终的新政,称作建元新政。
建元新政实施完毕后,汉武帝只得将自身的锋芒加以收敛,尽可能让自己行事低调一些。并且,汉武帝也察觉到,单就自己当下所掌握的那些条件、资源等各方面情况来看,似乎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去应对,都没办法在与自己奶奶的较量中胜出。
依照汉朝前几代皇帝的惯例来看,倘若一位皇帝有心去争得权势的话,通常能够依靠三类人。这三类人具体为:老刘家的那些诸侯王,开国之时的功臣及其后人,另外还有外戚群体。
汉文帝与汉景帝两代人耗费了极大的精力,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前两个群体成功打压下去。汉武帝那么聪明,显然是不会再启用这两个群体的。而说到第三种嘛,其实指的就是窦太后她们家。
就外戚群体而言,其实存在别的选项。要是前朝留存下来的外戚,对皇帝形成了阻碍,那最为妥当的做法便是,皇帝去擢升自己妻子一方的亲戚,由此组建起一个全新的外戚派别,让其与老牌外戚相互抗衡。如此这般,皇帝自身也就能够稳稳地坐在皇位之上了。
如此一来,陈阿娇便成为了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
在那样的时刻,倘若陈阿娇知晓政治门道,那么最为妥当的做法应当是助力汉武帝去扶持自己亲爹那一方势力,从而构建起一个强盛的陈家。待陈家发展壮大起来后,再与窦家展开较量,以此来协助汉武帝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中。
倘若陈阿娇真的如此行事的话,说不定汉武帝就会对她死心塌地,进而爱她一生一世了呢。
可问题在于,陈阿娇是没办法这样去做的。
在陈阿娇的认知里,窦太后可是她的姥姥。她对政治方面的事儿并不懂,站在一个寻常女子的角度来看,去帮着自己亲爹那一方,然后跟姥姥家对着干、打擂台,这在她看来显然是不妥当的事儿。况且就算陈阿娇自己愿意这么做,她的母亲馆陶公主那也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另外,陈阿娇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无法生育。要是陈阿娇具备生育能力,还能给汉武帝诞下一名男孩的话,这个男孩肯定会即刻被立为太子。如此,陈阿娇身为太子的母亲,其地位必然也就更加稳固了。
令人惋惜的是,陈阿娇她自身身体状况好像存在一些问题。从始至终,直至她离世,都未曾能够为汉武帝诞下一个子嗣。
陈阿娇既不能帮汉武帝在朝堂上打擂台去争权,也没办法为他生下子嗣传承香火。即便汉武帝曾对她有过深情,可在这种情况下,心中也难免会生出不满之意。常言说得好,有情饮水饱,可放在现实里,就算是贵为皇帝,又哪能真的如此呢。
在现实生活里,并非只有爱情这一条剧情线。就拿汉武帝来说吧,他肩负着掌控整个国家的重任,还得去征伐匈奴呢。很明显,这些重要的大事,仅仅依靠爱情那可是没办法得以解决的。
因而,在陈阿娇已无法再契合汉武帝的种种需求的情形下,那么接下来,汉武帝理所当然地便只能去寻觅其他的女子了。
建元新政被废一年多之后的某天,汉武帝外出打猎归来,途经姐姐家,便进去小坐片刻。就在这期间,汉武帝瞧上了姐姐家的一名婢女。随后,汉武帝不仅宠幸了这名婢女,还将她带回了皇宫之中。
卫子夫曾经的身份便是这个婢女。
在汉武帝眼中,那不过是无聊之际用来打发时间的一场艳遇罢了。那婢女进入皇宫以后,根本没被汉武帝放在心上。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汉武帝都未曾再理会过她,仿佛她在这宫中可有可无一般。
然而,时光流转,一年的光阴过去后,汉武帝这才又记起了她,于是又一次将她召来相见。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恰恰就是在这一回之后,卫子夫竟然有了身孕。
自这时候起,汉武帝慢慢察觉到,卫子夫能带来诸多益处。这些好处,恰恰是陈阿娇所不能给予他的。就像卫子夫能够生育子嗣,能替汉武帝延续家族香火。并且,卫子夫还为汉武帝带来了众多亲戚,而这些亲戚能够助力汉武帝稳固手中的权力。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卫子夫带来的诸多亲戚当中,有一位极其厉害的人物,那便是卫青。汉武帝一直有着征伐匈奴的强烈欲望,而卫青的出现,恰好能够使其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然而,陈阿娇所不具备的那些“嫁妆”,却都是卫子夫所带来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卫子夫便迅速获得了宠爱。反观陈阿娇这边呢,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她自然而然地开始渐渐被冷落,曾经拥有的爱情也在一点点地失去了。
在爱情离去之后,陈阿娇便全力以赴,一心想要把那已然失去的爱情重新给夺回来,就此展开一场爱情保卫战。只是有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陈阿娇开启这场保卫战所采用的方式,着实是存在不妥之处。
陈阿娇一心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爱情,便将想法告知了母亲馆陶公主。而后,那馆陶公主竟直接对卫青采取行动,妄图将卫青除掉。在陈阿娇心里,觉得做出这样的举动,说不定就能威慑到卫子夫,使卫子夫往后再也不敢和自己争抢那份爱情了。
另外,身为皇后的陈阿娇,老是借着自己的身份去刁难卫子夫。然而她这般行事,结果却适得其反,惹得汉武帝愈发恼怒,以至于汉武帝渐渐与她疏远开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远了。
于是,在数年时间又过去之后,时间来到了公元前135年,彼时的窦太后离世了。
对于陈阿娇而言,窦太后的离世无疑是最为致命的重创。窦太后尚在人世之时,即便陈阿娇既未育有子嗣,又缺失汉武帝的爱情,汉武帝却也绝不敢贸然废后。毕竟,他要是真敢这么做,馆陶公主定会与他死磕到底,而且窦太后也绝对不会轻饶他。
然而到了现在,窦太后已然离世,馆陶公主也不复以往那般极具威慑力了。如此情形之下,陈阿娇所倚仗的护身符,便彻彻底底地不复存在了。
窦太后离世后,汉武帝先是用了一年时间,大力提拔诸多儒家官员。待一年期满,汉武帝接纳了董仲舒所提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与此同时,汉武帝还开辟了察举制,就此为天下读书人开辟出一条晋身的通道。
在此之后,汉武帝对国家的掌控力度一下子提升了一大截,完完全全实现了大权独揽的局面,其对国家的控制力由此跨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一年过后,汉武帝再次于马邑一带针对匈奴主力设下埋伏。可惜的是,此次设伏最终并未成功。然而,就是从这时候起,汉朝与匈奴之间正式拉开了交战的帷幕,双方的战火就此点燃。
在马邑之战落下帷幕的两年之后,汉武帝借着“灌夫骂座”这一事件,狠狠地对窦家、王家这两大外戚世家予以打击。待这两大外戚家族衰败垮台后,汉武帝便着力提拔卫家,由此更进一步地稳固并强化了自身在朝堂之上的掌控力。
至此,陈阿娇手中的牌已然所剩无几。唯有汉武帝对她尚存的那一丝旧情,还能勉强算是有点用处。可即便如此,单靠这仅存的一张牌,也终究没办法保住她那皇后的尊位。
自那之后,陈阿娇就愈发偏执起来。她认为,自己之所以弄丢了爱情,全然是因为卫子夫的出现。至于涉及政治、国家等方面的缘由,依陈阿娇的能力,恐怕是难以想通透的。
接下来,陈阿娇便着手玩起了巫蛊之术。说起来这巫蛊之术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扎那种象征着某人的小人。陈阿娇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盼着能凭借这种方式,再度把汉武帝的心给赢回来。
然而,皇后去摆弄这种巫蛊之术的行径,向来都是最为忌讳之事。要知道,在相关的规制和传统当中,巫蛊之术可一直是被视作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皇后身为后宫之尊,涉足于此,无疑是犯了大忌。
最终,陈阿娇玩弄巫蛊之术一事被发觉。汉武帝其实早就有让陈阿娇挪挪位置的想法,只是一直没合适的由头。巧的是,此事一出,正好给了他理由。于是,汉武帝便借着这个理由,干脆利落地废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转而将卫子夫立为皇后。
自然,在陈阿娇被废之后,一切便就此打住了。于汉武帝而言,他不过是不再对陈阿娇怀有深切爱意,且陈阿娇也无法给予他助力,故而才有废后之举。不过呢,往昔的那份情谊,汉武帝心里其实也并未忘却。
陈阿娇在被废之后,日子过得其实还可以。尽管皇后的位子没了,可在生活待遇方面,大体上并没有出现什么改变。并且从那以后,陈阿娇便完全脱离了权力斗争的漩涡,能够在宫中踏踏实实地安心生活下去了。
然而,这样的一个结果,对陈阿娇而言,或许要比死亡更加难以承受呢。
陈阿娇被废之后,又大概活了近二十年。关于她具体的离世时间,史书上并无记载。不过从时间线去推断的话,其去世必定是在馆陶公主离世之后的事儿了。
陈阿娇步入晚年之后,便一直独自在深宫中生活。她在物质方面倒是无需担忧,吃喝不愁,所享受的待遇也还算不错。可即便如此,她的生活依旧满是凄凉。爱情早已离她而去,双亲也早早离世,更要命的是,她始终未曾有过自己的孩子。
倘若陈阿娇能具备些许政治智慧,知晓怎样为汉武帝分担烦忧,说不定最终的结局便会大不一样。可在陈阿娇的认知当中,也许她始终都难以明白政治究竟为何物。她一心所追寻的,不过就是与汉武帝之间的那份爱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