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 “五十知天命”,但当人生行至 55 岁,才惊觉命运安排的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挑战。
55 岁到 65 岁这十年间,就像一场严苛的闯关游戏,得接连迈过四道坎。
其中,第三道坎更是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第一道坎:身子骨开始 “闹罢工”到了 55 岁往后,身体就像一台老旧的汽车,零部件逐渐老化,毛病接连不断。
曾经熬夜追剧,第二天仍精神抖擞,如今熬一次夜,得缓上好几天。
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就像一个个危险信号,让人揪心不已。
我认识一个老头,退休后迷上了暴走,每天风雨无阻走上好几公里。
结果没过几个月,膝关节就严重受损,上下楼梯都成了难题。
想安稳跨过这道坎,需记住两个要点:
运动要适度,如同煲汤讲究火候,循序渐进才能滋养身体;
看病一定要去正规大医院,别轻信街头巷尾的 “神奇疗法”。

孩子成家立业后,生活重心就变了,陪爸妈的时间越来越少。
以前一家人天天待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如今都成了过去式,很多人都成了空巢父母。
孩子每次回家,就跟赶场子似的,吃几顿饭就匆匆忙忙离开。
打电话也是这一套,随便聊几句,“吃了没”、“挺好的”,然后就结束了,根本聊不到心坎里去。
更让父母伤心的是,很多孩子的朋友圈都对他们设置了权限。
一来二去的,儿女就变成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现象,和儿女相处,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经济上给予适当的帮助,但别倾囊而出;
多听他们说,少拿自己的过往经验说教;
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能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从退休的那一刻起,不少人会感觉自己没啥用了,好像被社会遗忘了。
退休前,工作忙碌而充实,在单位里大家互相协作,自己还能凭借专业技能独当一面,获得认可。
可退休之后,一下没了事儿干,感觉和社会的联系也断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回到家里,说话的分量也大不如前。
儿女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做家庭决策时,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意见。
时间长了,就只能默默闭嘴。
这种落差感,真的让人很失落。
想要在退休后依然活得精彩,不妨这样做:
别局限于日常的休闲活动,可以去老年大学探索新领域;
也可以把自己的特长分享到网上,说不定能收获意外的认可;
还可以培养一些有意义的爱好,比如书法、绘画,让生活更有乐趣。

退休后,收入减少,养老金的增长速度难以跟上物价的上涨。
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对准了老年人的养老钱,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有人为了领几个免费鸡蛋,被诱导着买了很多高价的保健品,花光了多年的积蓄。
还有人轻信高收益的投资项目,结果血本无归。
想守住养老钱,就要牢记这些窍门:
但凡涉及大额投资,一定要和儿女商量;
对那些主动套近乎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惕;
参加各类推销活动,只看不买。

55 岁不是人生的下坡路,而是新的起点。
每年定期体检,关注身体的各项指标;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精神生活;合理规划存款,分散风险;学习一门新技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只要积极应对,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坎,都能轻松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