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过得很累,但很痛快。
从海潮说要回来转转,我就有点激动。这几年不太喜欢外出,能有挚友从外地回来看看,哪怕是顺带见一面,我都觉得非常开心。
海潮是宿舍里的老二,性格里有豪迈,豪迈中还透着一点圆滑。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老二更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尤其是在女同学相处方面,更是招人待见。要不然也不会一毕业就结了婚,目前娃都上大三了,秒杀所有同学。
海潮说还不太确定能不能来。我说,能来就来,什么时候来都行。反正我这边也不太忙,只要是稍微提前一点说,都能做到陪吃陪喝陪玩。是朋友都能做到,更何况是兄弟。
还记得零三年那个冬天,我带上宿舍其他兄弟们的问候,第一次踏上去濮阳的长途汽车。好兄弟结婚,去参加不是因为有假期。请假的时候,项目经理说,你哪里是在请假,明明就是通知一下而已。
那时候是少不经事,胆子够壮,兄弟情深,所以才敢那么霸气地请假。如果放在现在,可能就更瞻前顾后了。
周六八九点钟,海潮定了好要来,十点出发,到焦作大概十二点多了。既然是回来,当见的同学还是要都见一下的比较好。具体约谁,约到什么时候,想听听海潮的意见,他说让我安排,那就自行安排了。
中午时分,李涛和连伟先后来到相约的饭店,等了一会儿,海潮他们三口也到了。因为是下午还都有事,也就没有打开那瓶二零一三年的老酒。
吃的是家常菜,聊的是家常话,叙的是兄弟情。这种老友相见,相谈甚欢的场面,大概是大家最放松最喜欢的场景。相识的时候,还都是小小年纪,如今转眼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又怎能叫人不回忆,怎能叫人不怀念。
聚散终有时,大家还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就依依不舍地分开了。
海潮说是要去老校区转转,我骑着我心爱的小摩托头前带路。这要感谢建伟,不是他提前和门岗打了招呼,我们其实是进不去学校的。
海潮把车停在车库楼下的车位,我买了水,一行四人一路向南,行动路线随心。说是随心,往宿舍方向那是不由自主的。路过原来学生处的地方,海潮还感叹到,那边有个小门可以进去,这边这个幕墙是加装的。
宿舍的位置赫然立着两栋新的宿舍,是在原宿舍的基础上拆除新建的,位置大体相同,用来忆忆往昔是完全够用的。最关键的是,宿舍楼前的计算机系老楼还在,老楼下的石凳还在,老楼外墙上的爬山虎还在。记忆中的东西,穿越二十多年,像是还在那里等着多年前的故人。只为故人那一瞥,茕茕孑立数十年。
学苑餐厅是上学时候最常去的餐厅,离宿舍近,又新又干净,如今也还是老样子。学苑餐厅北侧的那栋实验楼,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楼南又开了个门。也许上学的时候就有,只是现在才留意到罢了。
穿过过道向北,在网球场的位置左转向西,路过原来的水房,路过当时的新宿舍楼,又到了原来红楼的位置。红楼像采矿楼一样,在我们毕业那两年里都先后拆除了。现在已经改成了底商,对着校外经营的那种。
然后是老餐厅,看起来紧闭大门,像是很破败的样子,没有一点生机。再往北走就是校医院,那里藏着好几位同学的回忆,各式各样的结石,各式各样的经历,小药治大病,只是因为那时的我们都还年轻。
行政楼是学校里最气派的老建筑,很有那种古朴的样子,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魅力。回到这里,不免都要照两张相,海潮也不例外。原本是打算和孙校长的雕塑合个影的,因为逆光也就只好作罢。
煤矿工人罢工旧址,小礼堂,老教学楼,新教学楼,这些地方都藏着同学们太多的回忆。三三两两的医学生穿着白大褂,有人在旧址边拍照,有人在小礼堂旁边疾走,有人在新老教学楼里穿行,也有人在英语角窃窃私语。
他们脸上洋溢的那种青春的气息,好像看到曾经的我们一样。相信海潮的心里所浮现出来的画面,要比我脑海里的更丰富、更鲜活、更生动些。
还有海潮心心念念的桂花树、海棠花和樱花,有的有,有的没,有的没的都是怀念。
这一路,海潮家的姑娘时而小跑,时而自拍,时而有蜷坐在草地上,像是人间的精灵,更是海潮掌上的明珠。同时也见证了海潮家嫂子那般娴静如水的贤惠。
海潮一家去新校区我没有陪着,我要回去收拾一下,同时准备好晚上的酒菜。饭店选在潮宴小馆,档次说得过去,饭菜也是丰盛,至少得对得起这番多年未见的同学们。
石头、小秦老师、小芳,先后到了七星阁。我泡了茶,大家在一起闲聊,彼此问候着、关心着。即使是同在一个城市,平时见面的几乎也并不很多,了解的也不够深入。恰恰是这种短暂的相聚,才成为大家最好的沟通交流途径。
所有的聚餐大同小异,先是欢迎远道而来对的贵客,然后就是彼此寒暄、敬酒,中间穿插几个单独对饮的场面,最后有人负责总结,有人负责画圈。而我,只是负责调动酒场的情绪升温再升温,把大家热情的气氛烘托到极致。
散场之后,海潮给大家带的特产礼品一一分发给了各位,依依不舍,再三惜别,说着要常来要常聚的话。
周日海潮要带着家人去云台山转转,说是不让我陪。话是这样说,咱不能这样做。不陪,不是好兄弟的作风,也不是我的风格。
一早七点多,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一路直奔岸上停车区。路上给海潮发了定位,约定在停车场见。他自己开车去,游玩结束也方便直接从郑云高速返回濮阳,不用再绕道市区,不走背功路。
云台山最著名的是潭瀑峡的云台天瀑和红石峡,都值得一看。商量之后,大家一致决定去看大瀑布。排队乘车到潭瀑峡的入口广场,好不热闹。花朝节,花枝招展,汉服夭夭,引得老二家的姑娘一顿疯狂自拍。
有一处换装商铺煞是吸引眼球,老二家的姑娘提出了换装的要求,海潮这样的宠女狂魔痛快答应。换了装,时间已经是十一点钟,大家决定先就餐、后爬山。
景区的饭菜不敢恭维,不像想象中那么难吃,也绝对称不上好吃。随意点了面和米,还有几支烧烤,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就向潭瀑峡进发。
电瓶车载过去,离天瀑还有两三公里的样子。顺着景区的道路下到河道里,到处都是山巅跌落的巨石,散落在河中央,映衬着游人的渺小和纤细。
一路走过去,不知不觉已经开始微微出汗,路旁也有人气喘吁吁地停下来喘口气。大概走了一半路程,折返回来的游人说天瀑没有水,还带着一脸悻悻的模样。如果不是再走几步就有一处卫生间,我是真不打算往前走了。
到了卫生间洗了把脸,海潮到吸烟处吸了烟。他们三口人决定继续往天瀑去一探究竟,我望着干枯的瀑布口,决定在此处等他们归来。
大概也就是二十分钟的样子,他们从另一条路折返回来,到达休息处的时候,恰好遇到一只舞弄着四肢的猴子,姑娘小跑着去买面包,要来喂猴子。
给猴子喂食的人实在太多,姑娘的面包也没有轮上,拍了几张照片就回来了。
下山的路程中,无论怎么说,姑娘都不愿意换装,连押金都不要了。好说歹说,又哭又闹,终究还是还了汉服,小姑娘一脸闷闷不乐,一起坐车下山,直奔红石峡。
红石峡是一个绝对的好去处,不用往上爬,顺着台阶走下去,然后顺着人流往前就即可。初行风景极佳,红色岩石透着上古年间的沧桑和瑰丽,在峡谷间幽鸣的流水声中愈发大放异彩。
渐行向前,流水声也变得轰然许多,引得有人不禁侧目。那一眼绿水幽潭,碧波荡漾,水也飘荡,人也飘荡。欢声如潮,此起彼伏,拍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奏乐一般。
海潮一家三口,他拉着她,她牵着她,亦步亦趋,缓慢前行。如果不是游人多得不像样子,我大概像极了个电灯泡。好在人多,不显。
只要有下山,那就有上山。下山有多爽,上山就有多爽。没走到一半路程,腿就开始不听使唤,心里想的是健步如飞,实际上已经麻木不仁了。海潮也动了要坐电梯的念头,但只是一闪,还是坚持向上爬。直至汗流浃背,大家总算盼到了登顶的平台处。大坝,山一样的大坝,把子房湖挡在一侧,才有了浪遏飞舟的极速,才有了面朝大海的宽广。
从红石峡到岸上停车区,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路程。这十几分钟的路程,身体随着大巴在山间摇摆,甚是舒爽。轻松和愉悦,在又累又乏过后才显得如此真切。
到停车区取车,我骑我的摩托,他开他的商务,目的地定在七贤镇一个朋友那里。朋友悉心准备了土特产,给海潮备了两箱松花蛋,礼轻人意重吧。朋友说还要准备些蜂蜜,我婉拒了,这东西看不出特在什么地方,不备也罢。
送别了海潮,准备和朋友聊一会儿,不想领导竟打来电话说是有事商量。我问是不是可以改天,领导还很急的样子,我只得说等我回到市里直接过去。
和朋友聊了一会儿,聊了家长里短,聊了孩子的上学,感觉很亲近,一点也不像多年未见的样子。如果不是有事,还打算再聊一会儿的,又怕领导着急,也只好作罢。
回到市里已经六点半了,和领导一聊聊到快九点钟,聊的事也不是什么开心的事,在我离开的时候就自动过滤掉了。这年记性越来越不好了,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说忘了就忘了。只有眼前手边的,才感觉真切些。
就像海潮这次回来一样,兄弟们坐在一起,可以胡说,可以不说,兄弟就在那里。至于那些远方的兄弟,心里有,却也不怎么想。等能见的时候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