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卫立煌求助信,朱老总请教毛主席,毛:把他列入战犯名单

秀才说文史 2025-03-27 12:13:07

1948年12月的一天,毛主席正坐在椅子上看电报,朱老总匆匆走了进来。没等毛主席站起身,朱老总把一封书信递给他说道:“老毛,卫立煌来信了。”

卫立煌为什么要写信给朱老总呢?信中到底说了什么?

这是一封求助信!

卫立煌作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他和毛主席、朱老总之间有着深厚的私人感情。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他第一个访问延安,当卫立煌看到延安军民手握大刀长矛坚持抗日,甚为感动。回去后,他顶住各方压力为延安拨付100万发子弹和180箱罐头。事过多年,周总理每每说起这件事曾坦言:“当年卫立煌支援的100万发子弹子弹,比黄金还珍贵。”

卫立煌不但对延安的抗日伸出援手,骨子里也是反对内战的。有几次他以“消极避战”的方式来表达对老蒋发起内战的不满,他也因此受到了蒋介石的猜疑,后来被老蒋监视于南京。

卫立煌虽身陷牢笼,他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85岁老娘的人身安危。这时候,他想到了毛主席和朱老总,于是,偷偷提笔给朱老总写来一封信,向朱老总求助,拜托朱老总帮助照顾老娘。

卫立煌暗中为我党做出了积极贡献,朱老总接过信暗暗发誓,不单单要救助卫立煌的老娘,还要救助卫立煌。

怎么救呢?

朱老总第一时间过来请教毛主席。

毛主席读完卫立煌的来信,思索了一会说道:“把卫立煌的名字列入战犯名单。”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中,我党根据个人职务及所犯下的罪行将蒋介石、李宗仁等43人纳入战犯名单,并刊登于12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一旦进了战犯名单,其战犯身份既象征着罪孽深重,将来可能受到道德谴责乃至法律审判。这就造成了一些人人心惶惶,比如:胡宗南等。一些人难以理解,比如:傅作义。

说起傅作义,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傅作义正与我方秘密谈判商议准备临阵起义,偏偏这时候他拿到了那张刊登战犯名单的《人民日报》。傅作义看到自己名字位列战犯第31名,当时把报纸往桌子上一摔,就要撕毁草拟的起义协议,好在身边人员及时劝解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可想,战犯身份对每一个蒋军将领是多么的重要,它将成为伴随自己一生的污点。

那么,卫立煌既然跟我党有交情,又为加快解放东北全境做出了贡献,毛主席理应念他的情,为什么也将他列入战犯名单呢?

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当然不是,这恰恰是毛主席在暗中保护卫立煌。

原来,蒋介石把卫立煌押解到南京后,曾一度对他动了杀心。只因一时没有拿到卫立煌的任何证据,卫立煌暂时躲过一劫。按照蒋介石反复无常的性格,卫立煌早晚难逃一死。

毛主席怎样才能让蒋介石“刀下留人”呢?这时候,毛主席想到了“曲线救人”,他就安排把卫立煌的名字列入战犯第43名,借此打消老蒋对卫立煌的顾虑和怀疑,间接避免了卫立煌可能被害的风险。

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果然,看到战犯名单中卫立煌的名字,蒋介石慢慢放下了对他的猜忌。而卫立煌也是个明白人,他深知这是毛主席和朱老总在暗中帮他,感激流涕之余连声说道:“感谢老朋友救了我。”

后来,随着蒋介石的下野,李宗仁掌权南京,卫立煌终于得以逃离牢笼,后来卫立煌一直隐居香港。

毛主席也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帮助过我党的老朋友,对卫立煌是,对傅作义亦是。

1955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客居香港6年之久的卫立煌踏上了回家之路。后来,卫立煌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等职。

直到1960年病逝,享年63岁。

3 阅读: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