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罕美味!不容错过,一周三顿除湿寒

繁华梦回时 2025-03-28 12:34:38
这菜,90%的人都错过!真亏!三月春风拂面,田间地头冒出各种野菜,但90%的人估计都和一种锯齿叶片的植物擦肩而过,那就是婆罗门参。这名字听着像外国货,其实咱老祖宗早就发现了它的好,《本草拾遗》里管它叫“健脾圣品”,山东老农更亲切地称之为“面条菜”。

这玩意儿,既能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又能养生保健,错过可就亏大了。这“面条菜”的叶子细长,像龙须面一样,雨后沾着水珠,摇摇晃晃的,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它的根是乳白色的,富含菊糖,切开还能渗出白色的乳汁,所以有人管它叫“蔬菜牡蛎”,听着就高级!跟蒲公英那圆叶子不一样,这“面条菜”的叶子边缘是锯齿状的,叶脉也平行,很容易区分。祛湿健脾还补钙?真的假的?老祖宗的养生智慧可不是盖的。

《遵生八笺》里说“春食苗,夏食茎”,说的就是这婆罗门参。它里头的皂苷类物质能促进脾的运化,特别适合南方梅雨季节吃,祛湿效果杠杠的。据说湿气重的人连吃7天,舌苔厚度能减少40%,这可不是我瞎说的,有临床实验数据支撑!

这玩意儿补钙效果也不错,钙磷比例1:1.2,吸收率贼高,每百克含钙量112毫克,比菠菜高出30%。除了这些,它抗氧化能力也强,是西兰花的两倍;还能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比菊苣还厉害;蛋白质氨基酸评分也高达82分,总之就是营养丰富!想吃?教你几招!想吃这“面条菜”,时机很重要。

老话说“榆钱落,参叶肥”,就是说榆钱开始飘落的时候,婆罗门参的叶子最肥厚,这时候吃最好。采摘的时候要用镰刀斜着割,保留地下5厘米的茎秆,这样它还能再长。

嫩叶子用湿报纸包起来放冰箱,根埋在湿沙土里,能保鲜20天。胶东人喜欢用它做蒸菜,先焯水15秒,加点花生油保持颜色鲜亮,然后裹上黄豆面和玉米面,用竹笼蒸6分半钟就得了。蒸汽带着豆香味儿,闻着就流口水。

你也可以创新一下,用它做饺子馅,加点虾仁、亚麻籽油,再用全麦粉和羽衣甘蓝粉做饺子皮,营养更丰富,膳食纤维含量比传统饺子高60%。以前闹饥荒的时候,这婆罗门参可是救了不少人的命,所以有些地方还有“清明食参,百病不侵”的习俗。现在,这玩意儿还能做成预制菜,用速冻技术保留大部分营养,也能用水培的方法缩短生长周期,总之就是越来越方便了。

不过,体质虚寒的人最好配点生姜吃,一天别超过150克。婆罗门参,这曾经被遗忘的野菜,如今又回到了我们的餐桌。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现代科技,让这不起眼的小草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