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点赞!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业怎么样?国防行业“人才库”

有何高教 2025-02-12 09:59:57

2月过半,春招也即将迎来高峰期。中国青年报在《毕业去哪了?多所高校公布本科教学或就业质量报告》一文中梳理了20多所重点高校的就业数据,总结出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六大特点,并分别列举一所高校作为“典范”,既为表彰高校就业成果,也意在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在其中的“领军企业和国家战略单位”一栏,哈尔滨工程大学被列为典型,该校围绕船舶、核、航空、航天等13个行业,以校企合作、成立就业工作组、专题指导等举措,为学生开辟国防企业就业“高速路”,为国家补充战略行业的人才需求。

结合近几年相关数据来看,哈工程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且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2022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2.26%,2023届提升至93.91%,2024届虽略有波动但仍保持在93%以上。这一数据背后,既有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与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

例如,学校通过“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与十大军工集团建立常态化招聘机制,为毕业生提供大量高质量岗位,每年近50%的毕业生签约中船集团、中国电科、航发集团等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这一趋向既契合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定位,也反映出哈工程对国家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

在众多学院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就业表现尤为亮眼,该学院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平台,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本科生不仅有机会进入“船海班”等创新实验班,享受名师指导、小班授课和免试推荐研究生的优厚条件,还能通过校企联合实践项目提前接触行业前沿技术。

数据显示,该学院毕业生进入中国船舶集团、中船重工等单位的比例长期位居全校前列,部分优秀毕业生直接参与国产军舰、深海探测器等重大工程项目,成为行业技术骨干。此外,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的就业质量同样突出,毕业生在核能安全、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均超过90%,充分体现出该校学术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哈工程对这类实验班、特色培养模式的探索成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在动力,以陈赓班、船海班、船舶动力班等为代表,借助个性化培养方案、国际化交流项目,哈工程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精英。

以“陈赓班”为例,其毕业生不仅100%保研,更有多人入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团队,成为国防科技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这种“精英化”的实验班培养与行业人才的“紧缺性”合而为一,共同奠定了哈工程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础。

纵观近三年的就业数据与发展轨迹,哈工程毕业生不仅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用人单位青睐,更活跃在国家重大工程、区域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进程中。未来,随着“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哈尔滨工程大学必将在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上有更为亮眼的表现。

0 阅读:0